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在群众大会中,希特勒开始真正发挥了他的演讲才能,并请来一些军队中的好友以维持秩序。通过数次群众大会,德国工人党的人数增加不少,其中有不少旧军人,希特勒的威望也得到提升,并被任命为该党的宣传部负责人。创建德国工人党的党魁德莱克勒斯将希特勒视为党的希望,赞成希特勒将这一社团改造成政党的企图。
  1920年2月,希特勒亲手拟定了该党的党纲25点,其中包括联合全体德国人——当然,犹太人除外,建立一个强大帝国;德国需要和其余国家拥有平等地位;废除《凡尔赛条约》等。
  随着德国工人党的影响日益增加,希特勒的威望增加,他认识了不少慕尼黑的上层人士,德国的旧军人阶层对其主张尤为拥护,并纷纷加入了德国工人党。也是在这一时期,希特勒的反犹、反马克思的思想开始形成体系。
  随着威望的增加,希特勒已经成了德国工人党的灵魂人物。他将工人党的名称改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故该党又被称为纳粹党),以他多年前在修道院看见的“卐”字符作为党旗标志,并选用黑白红三色为党旗标准。原本代表宗教含义的“卐”字符由此烙上罪恶的烙印。
  在成为党魁前,希特勒还做了另外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利用鲁登道夫(一战期间曾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威望收编了格里戈尔的私人武装,凭借后者对鲁登道夫的信任,促使其加入了纳粹党。另一件事是说服德莱克斯勒凑了18万马克(这对当时的纳粹党来说,是一笔巨款),将濒临破产的《人民观察报》买下。这两件事,令纳粹党拥有了武装和宣传工具。
  1921年夏,希特勒的威望已经达到顶峰,开始向委员会夺权,向后者下了18天的最后通牒,要求拥有党内的独裁权,否则将退出纳粹党。委员会经过数日争论,无奈之下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这样,希特勒掌握了纳粹党的绝对领导权。与此同时,他着手建立冲锋队。这一组织原是用以在希特勒演讲时维持秩序的,但后来却成了屠杀各国人民的刽子手。
  慕尼黑政变,暴力夺权的尝试
  纳粹成立之初,就与暴力相联系。1921年11月4日,希特勒到霍夫布劳斯酒馆演讲。当他抵达该酒馆时,发现会场已经挤满了社会民主党人。希特勒向随侍的冲锋队下令,任何人都不得离开大厅。当他开始演讲时,社会民主党人果真开始起哄,50名冲锋队员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凶狠地扑向社会民主党人,半小时的搏斗中,冲锋队员大获全胜。这起事件让希特勒对暴力更加崇奉,一年多后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啤酒馆暴动与此事也脱不了干系。
  1922年6月,行事嚣张的希特勒被警方逮捕,罪名是煽动暴乱,并在斯达德廉监狱被关押了5个星期,但这丝毫不能让希特勒稍有收敛。
  1922年到1923年的德国乃至欧洲大陆,都处于一片混乱。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在1922年已经向罗马进军并夺取了政权,希特勒派出的代表得到墨索里尼的热情款待,这让希特勒大受鼓舞,萌生了效仿墨索里尼的念头。这时期的希特勒,身边聚拢着各式人等,有普通的下层劳工,也有上层富商贵族,有知识分子,也有流浪汉,其中包括后来鼎鼎大名的赫尔曼•戈林和鲁道夫•赫斯这两名飞行员。
  1923年,在关于德国的赔偿问题上,英法两国发生分歧,法国和比利时的军队进占鲁尔区,德国举国震动,民众恐慌并且愤怒,马克贬值,失业人数剧增。凡此种种,为希特勒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这一年秋,纳粹党的党员已经有数万。另一方面,对于希特勒,柏林方面和巴伐利亚当局也产生了矛盾。柏林要求州委员冯•卡尔遏制希特勒的暴力运动,但州领导人又向卡尔施加压力,希望能对希特勒网开一面。巴伐利亚陆军司令冯•洛索夫则公然违抗柏林方面关于制裁希特勒的命令并因此被解职。但巴伐利亚政府对柏林方面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政策,将洛索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国防军司令。巴伐利亚随后成立了以卡尔、洛索夫和州警察局局长赛塞尔为首的三巨头政府。
  这时期的巴伐利亚和希特勒都走到了十字路口。巴伐利亚的选择一为独立,二为进军柏林。对于希特勒来说,则是支持走哪一条路的问题。但希特勒并不希望巴伐利亚走向独立,因为后者一旦独立,极有可能将成立以巴伐利亚皇太子鲁伯莱希特为国王的君主立宪国家。掌控政权的三巨头,虽然一致赞成推翻魏玛政府,但也希望能遏制希特勒势力的发展。
  这样,从各方面来说,无论被动还是主动,希特勒发起一次更大的行动已经变得理所当然。11月6日,希特勒和幕僚决定在5天后发动武装起义。之所以仓促地选择在11月11号起事,主要原因是这一天恰好是德国投降5周年纪念日。
  希特勒的计划是先行占领巴伐利亚政府各主要部门,逮捕主要领导人。在慕尼黑,希特勒拥有明显的优势,他的武装人员有4000多名,但军警仅有2600人。
  正在希特勒紧锣密鼓准备“革命”时,卡尔宣布在11月8日晚间在贝格勃劳啤酒馆宴请军政要员,其中包括希特勒。希特勒遂决定趁机起事,在贝格勃劳啤酒馆暴动,胁迫三巨头支持“革命”。
  11月8日晚,8时30分,希特勒的武装党徒将贝格勃劳啤酒馆团团包围,并封锁了各个出口,戈林则率众冲入大厅并将里面的警察控制住。随后进入啤酒馆的希特勒,歇斯底里地喊道:“全国革命已经开始!大厅已经被包围!”
  控制住三巨头后,希特勒要求他们支持并向柏林进军,且将军队交由鲁登道夫指挥,但三巨头并未答应。正当希特勒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时,德高望重的鲁登道夫驱车赶到啤酒馆。尽管对希特勒过火的举动颇为不满,但鲁登道夫还是在这次暴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他的劝说下,三巨头不得不表示合作。
  在希特勒看来,当时可谓诸事顺利,冲锋队的头目罗姆已经将陆军司令部占领(但可惜未接管电话总机,这成了“革命”失败的致命因素),赫斯则已经将啤酒馆里的军政要员控制。但事情还是出了点纰漏,有人向希特勒报告说起义部队和工兵营发生了冲突,希特勒遂匆忙赶去处理这事,并将指挥权交予鲁登道夫。
  待希特勒离开啤酒馆后,洛索夫将军提出要赶回办公室发布命令,鲁登道夫对昔日的手下毫无怀疑。这样,当希特勒返回啤酒馆时,巴伐利亚政府三巨头都已先后离开。
  洛索夫通过总机向巴伐利亚的军队下发了反攻命令,并要求邻近的驻防部队加速赶赴慕尼黑。卡尔则拟定了三份通知,下令解散纳粹党等右翼组织。局势由此急转直下,陆军和警察已经包围了占领军区司令部的冲锋队头目罗姆。鲁登道夫遂建议希特勒将武装部队开往慕尼黑内城解围。希特勒对此表示赞成,但他表示需要步行前往以动员市民乃至军警参加这次政变。
  游行队伍很快就在希特勒、鲁登道夫、戈林等人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往慕尼黑内城赶去。当队伍行至议会大厦时,警察将他们拦住,双方开始对峙。
  随着一声枪响,游行队伍开始骚乱,前排的人纷纷倒下,卫兵格拉夫挡住了射向希特勒的子弹,并在倒地时还将希特勒拉倒在地上,希特勒因此左臂脱臼。随后,又有不少卫兵赶到前面保护希特勒,有多人相继中弹倒地。拖着伤臂的希特勒离开了战场。至于鲁登道夫,则大步跨过了封锁线,军警无一敢向这名一战中的德国英雄开枪。一名中尉随后将鲁登道夫逮捕并送走。走在前面的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则没那么走运,腿部中弹并倒在了人行道上,随后被暴动者救走,一家犹太人接纳了他。
  希特勒随后坐上了一辆汽车,并躲到了一处乡间别墅,两天以后,赶来的警察将他逮捕。慕尼黑政变有如一场闹剧般走向失败。
  受到审判后的希特勒,被关进了兰茨贝格监狱的7号牢房,他将在这里度过8个月的牢狱时光。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巨著:《我的奋斗》。
  第五节 独掌大权——“我们的元首”
  啤酒馆暴动后的蛰伏
  希特勒的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从一个乡间小子到浪迹维也纳,再到纳粹党的党魁,其人生轨迹总让人无法想象,这也只能归结于他所处年代的特殊性。在他发动的第一次“革命”——慕尼黑政变失败后,人们无不认为他将由此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起失败的政变反而成了希特勒走上巅峰的一大筹码。
  希特勒进入监狱后,其纳粹党也步入了一个低潮,被巴伐利亚政府取缔,而戈林则躲到了奥地利,另外两名重要成员汉夫施坦格尔和施特莱彻领着一帮徒众活跃于萨尔茨堡。罗森堡则认为自己是希特勒的继承人(希特勒当时被判5年徒刑),并于慕尼黑成立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1924年1月的审判,希特勒将这次审判当成了演讲会,并宣称自己是原告而非被告,他的“雄辩”让法官也被折服。至于鲁登道夫则十分傲慢,甚至对法官也破口大骂,有如他是庭中的法官——他确实有这资本,他在这次审判中被认定无罪便是力证。相较于闹剧般的慕尼黑政变,这次审判更是闹剧中的闹剧。
  在牢房中,希特勒经常收到来自种族主义分子和崇拜者所寄来的信件或包裹。他还在狱中得知他的纳粹党已经分裂为两派,分别是鲁登道夫和罗森堡新改组的“国家社会主义自由运动”和斯特拉赛尔领导的北方派。
  啤酒馆暴动虽然失败了,纳粹党却由此被更多人认识。1924年5月,换汤不换药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获得了全国选举中的200万票。另一方面,失败的暴动,也让希特勒意识到在德国无法像墨索里尼一样以暴力手段取得国家政权。
  1924年12月20日,希特勒被最高法院下令释放。出狱后的希特勒,无疑将掀起更大的风浪。
  出狱后的希特勒,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当时德国国内的经济已趋于稳定,鲁尔区的问题也缓和了下来,纳粹党依旧被认为是非法组织。有鉴于此,希特勒在1925年1月向巴伐利亚新政府总理赫尔德表示忠于新政府,并将在今后的政治斗争中采用合法手段。这样,赫尔德认为有必要对希特勒松绑。2月,巴伐利亚政府下令取消了对纳粹党的限制。
  纳粹党的运动又开始风风火火地展开,希特勒四处演讲,巴伐利亚政府随后下令禁止希特勒进行公开演讲,但这也让希特勒有了更多的时间处理党内的事务。这期间,对希特勒来说,还发生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奥地利林茨当局如希特勒所愿吊销了他的奥地利国籍,希特勒自此不再担心他将被遣送回国。
  1925年7月18日,《我的奋斗》出版,人们争相传阅。
  1927年3月,巴伐利亚政府下令不再禁止希特勒演讲。希特勒又开始大肆宣扬种族主义和反共、反犹主张。到1928年夏,希特勒的“理论”已经形成体系。到了1929年,他的又一个机会来了。
  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和慕尼黑的工商业巨头打得火热,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危机开始袭来。1930年,德国的失业人数已经达到300万人,面临困境的魏玛政府毫无对策。这一局面,再次被希特勒利用,凭借德国的这次内外交困的“春风”,他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德国元首。
  危机中取得政权——“我们的元首”
  1930年,纳粹党在大选中取得637万张选票,获得议会中的107席,成为德国第二大党。
  1931年11月,兴登堡总统接见了威望渐起的希特勒。在这名一战德军总司令面前,希特勒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总统评价他最多只能担任邮电部部长之职。
  1932年2月,犹豫再三的希特勒决定参与竞选,和兴登堡角逐总统职位。尽管纳粹党声势浩大,但兴登堡总统得到了53%的选票,希特勒遭到挫败,但差距已经很微弱。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