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如莲的喜悦(代序)
-
这里,我仅仅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说一下自己阅读王蒙先生关于《老子》《庄子》系列著作的感受,下面所说的内容也是阅读时随手写下来、记下来的东西——虽然这是一些读后感,却是非常真诚的。
王蒙先生说阅读《老子》《庄子》时是一种享受,我在读王蒙先生这些著作时则是一种喜悦,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如莲的喜悦”。王蒙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中国作家,在一九七八年新时期文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颁奖时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仰视着他,一直高看王蒙先生,认为他是一个能“贯通”的人,这样的人是少数。读他的大量文学作品时,我就觉得他的才华不仅仅是表现在文学方面,他的能量很大,气场很大,能做很多的事情(能当部长)。现在,在高龄之时他相继写出了《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等系列有关传统文化和哲学方面的书,这是一种必然。这种修养不是在他停止创作转入文化研究时形成的,而是一直存在于其创作背后。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读古人散文时的情景,觉得他们写得好,但找不到根源是什么。从先秦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那些散文大家的全集,我基本都读过,发现诗和散文只占他们作品的极少部分,而大量的都是谈天说地的文章,因为他们贯通天地,以奇笔写出的诗和散文就显得非常出彩了,散文仅是冰山一角。王蒙先生就和他们一样。二十多年前,他提出作家学者化,这种思想当然不是要求作家都去当学者,而是强调作家要有丰富的学养——也只有学养丰富的人才能说出那样的话。以上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老子》和《庄子》是最难读的,难的不是文章之如何难读,而是其思想是一时难以领会的,它是随着读者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被领悟的。我的体会是,《老子》和《庄子》是常读常新的,年轻时读和五十岁再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去年读和今年读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就好比说,人站在第一个台阶上能看见第二个和第三个台阶,却不易看见第八个或第十个台阶;一个人当科长时想着当处长,当了处长就想着当厅长,没有说一个科长一开始就想着当国家领导的。王蒙先生以他近八十岁的高龄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等一系列书,他是能领略老庄的真传的。这些著作是建立在他人生智慧经验基础之上的,所以说这些著作是靠得住的。
第三,人与人不同。如庄稼,麦子就是麦子,玉米就是玉米;人的区别在于能量,王蒙先生是大能量的人,大能量的人常常不可思议,我认为这些人都是上天派下来的,他的责任就是来指导芸芸众生。所谓栋梁之才,一座房子也就是那么几根柱子和一个梁子,当有了老子和庄子的时候,也就有了中国。严格地讲,王蒙先生不是在注经,而是在讲经。讲经者大都是国学的“高僧”。王羲之写出了《兰亭序》,后人都在模仿他、练习他,并且都成了大家,但各家有各家的风格。我读过南怀瑾说佛的一些书,也听过净空法师说佛,他们都是围绕佛经的大意而抒发自己生命的智慧。王蒙先生正是如此,他从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出发,从一个伟大作家的角度讲老庄,讲得准确且生动。
第四,王蒙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中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激情充沛,潇洒自如;到了谈老庄依然思维开阔,元气淋漓,如水银泻地、泉水喷涌,令我惊叹不已。
第五,江山代有才人出。王蒙先生在高龄时期谈老子和庄子,这是必然的,也是他的使命,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有人出来以另一种口吻说老庄,也可以说这个时代需要老庄以另一种面目出现。
第六,我读过一些印度哲人的书,印度这个民族为世人贡献出了许多智慧;王蒙也是这样的人,他基于《老子》和《庄子》来讲自己的智慧。所以,我在读王蒙先生这些著作时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王蒙先生可以不停地演讲,完全可以脱开经书讲自己的人生智慧,然后集成一书,或者平时由他的学生记录他的言论,像佛经一样开头都是“如是我闻”——能出这样一本书是多好啊!
王蒙先生的才能和能量是天生的,是不可效仿的,使我们作家同行汗颜或受启发。以我自己来讲,我的知识面太窄,阅读量太小,思考太浅;古人有一句话叫“读奇书,游名山,见伟人,以养浩然之气”,读《老子》《庄子》原著,读王蒙先生的这些著作,都是养我气息的因子啊!
贾平凹
(注:本文是以贾平凹先生在“王蒙与中国古典文学暨《庄子的享受》”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修订而成。)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