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1909[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授奖词
-
拉格洛芙因“成功地呼唤人类心声”而获奖,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女作家和第一位瑞典作家。
授奖词
瑞典学院院长克拉斯•阿内斯坦特历史告诉我们,瑞典曾经有过以崇尚武力为荣,借军旅之功力求赢得一项世界性奖赏的时代。而今这一时代已经去而不返了。在角逐和平的奖金的国际性竞争中,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处于令人尊重的地位。如今瑞典能够同各个大国竞争文学奖金的时刻终于来到了。精神领域的范畴取决于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无法用众多的人口和成千上万的黄金来作为尺度的,只能用该国人民的理想主义和伦理道德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来加以衡量。
盖耶尔盖耶尔,埃•古(Geijer,ErikGustaf,1783—1847),瑞典诗人、历史学家。、泰格乃泰格乃,埃(Tegner,Esaias,1782—1846),瑞典诗人。和鲁内贝里鲁内贝里,约•柳(Runeberg,Johanludvig,1804—1877),芬兰籍瑞典语诗人。(姑且仅仅提到他们几位)都有充分资格问鼎诺贝尔奖金,这些伟大作家开创的局面不乏后继,文坛更加争妍斗艳。在对我国文学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年轻一代作家中,有一个名字如同在繁星璀璨的夜空中初次升起的新星一般,闪耀出令人炫目、异乎寻常的光华。在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中,我们仿佛清楚地认出了我们瑞典伟大母爱和最纯洁、最优良的特征。5年以前,瑞典学院就确认了她在瑞典诗坛上的成就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力量,并因此授予她金质奖章,授奖辞中说道,这是“因为她在瑞典国内外广受热爱的作品中所显示出的丰富想象力、理想主义精神和叙述天才”。这一表彰受到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热烈赞赏。瑞典学院现在确认塞尔玛•拉格洛芙的文学成就是举足轻重的,她的作品可以被列入全人类的精神财产之中,并且认为她的作品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而这正是诺贝尔本人所要求的授予诺贝尔奖金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毫无疑问,瑞典举国上下今天将会因听到这一消息而欢腾自豪。不应当有这种想法,即作出这一决定出自于过分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许多国外重要人士的意见支持她作为候选人。任何人都不应当把这一决定看成是缺乏谦逊品德的表现,因为诺贝尔奖在第九次授奖时才颁发给奖金奠基人的东道国。恰恰相反,这样的谦逊品德只能被理解为民族自信心不足。
很少有处女作像她的《古斯泰•贝林的故事》(1891)那样引起如此巨大的注意。这部作品之所以意义重大,不仅由于它明确地破除了那个时期流行的不健康的、虚假的现实主义,而且也因为它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创新风格。对于这部作品,大多数人推崇备至,但也有一些人对它批评甚严。这足以证明这一作品确实具有超凡脱俗、不落窠臼的新意。它的想象力之丰富是阿尔姆克维斯特阿尔姆克维斯特,瑞典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以来绝无仅有的,令人不能不为之扼腕赞叹。这种想象所创造出来的无论什么奇异、罕见的人物和情节,在她的生花妙笔之下却是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有些场合的叙述简直具有无可名状的美感。这部作品撷取了久已被人忘却然而曾经是瑞典乡土生活的一个片段,读者们可以亲临其境一般,领略当时那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情绪。书中重笔浓彩勾勒出的一幅幅光怪陆离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目迷神醉,一下子征服了他们的心。这第一部作品确实有其缺陷,然而毕竟瑕不掩瑜,试问又焉能从落笔之初就非求全责备不可呢?既然世上难求足赤的黄金,又何必强求一个天才非要成熟到炉火纯青才可步入文坛呢?总之,有一个事实是再也清楚不过的,那就是一个具有真正瑞典气质的新的天才正在振翼展翅,冲上云霄。
不久之后,她就步入了她自己真正继承得来的王国,也就是神话和传奇故事的神秘世界。她自幼就受到传奇故事的熏陶濡染,后来又酷爱思索,想象力非常丰富。只有这样的一颗心灵才能够大胆地去揣测,解释那肉眼观察不到的神秘世界的奥秘。这一神秘的大千世界乃是富于幻想的大师游离于一望可见的人生世间之外或者蕴藉于其内涵的状态之中揭示出来的。拉格洛芙作品的特色就在于它描述世间事物之中的这种丰富的幻觉,自圣比尔吉塔圣比尔吉塔(DenheligaBirgitta,1303—1373),瑞典女诗人、宗教活动家,主要著有《来自天上的启示》。以来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达到她那样的境界。正如沙漠中炽热空气的折射使得旅行者目睹海市蜃楼的奇景一样,她的情真意切、重笔浓彩的想象力更赋予她的幻觉以传神的力量,从而使得这些幻想变活了,凡是聆听过她的诗的人莫不直觉地感到它们如同生活现实一样地真实。她对大自然的描写也是如此,凡她笔触所及,世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山水景物都有了自己的、肉眼无法看到而又十分真实的、生趣盎然的生活,因为她那艺术大师的如椽巨笔并不满足于仅仅描写景物的外在的美。她那热爱人生的眼光探索着生命的内涵,她那敏锐的听力予于无声处听到了大自然的心声。这也就是为什么她能够成功地把深蕴秘藏于神话故事、时下传闻逸事以及圣经故事之中的美返璞归真地叙述出来。这一美的宝库对于功于言辞却又老于世故的人来说是无缘消受的,只有像她那样真正拥有纯洁的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够有福分找到这一宝藏。因为正如诗人的祖母常说的,“她具有可以一眼看穿上帝的秘密的犀利目光”。
拉格洛芙擅长描写农民生活,她的手法独具一格,完全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最优秀的作家媲美而毫不逊色的。《沼泽人家的女儿》(1908)这部作品细致入微的现实主义描写是无与伦比的,它包含着一种崭新的、然而却更具深刻的美,因为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无私之爱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其他许多部作品也具有不相上下的美感。可是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天才在题为《耶路撒冷》(1901—1902)的力作中发挥得最为淋漓酣畅。历史上那些不时将我国农民大众唤醒的宗教运动,从来不曾像她笔下对达拉省农民到圣地去朝圣之行的描写那样追溯得如此条理分明,如此丝丝入扣。读者们清晰地看到了每个细节,仿佛自己也亲临其境地经历了那一切,随那个严肃庄重、性格内向的剽悍种族一起踏上了漫长的历程,茫茫然苦思冥想企图解开那人生之谜。这些人在信仰和迷信之间竭力挣扎,在对世代相传的土地的热爱和对于不能跟随上帝而行的恐惧之间苦苦斗争,最后他们终于离开家园跋涉他乡,他们作出这样的抉择,毫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他们相信天堂里传来的钟声正在启示他们朝向圣城行进。这些自愿背井离乡者亲眼见到救世主的足迹曾经到过的那块土地时莫不欢呼雀跃。然而欣喜之余,他们的心灵却无不被思乡之念所啃噬。他们魂系梦绕着昔日在北方达拉那达拉那是瑞典一个省。的那一小块绿色的土地。淙淙的小河流水声和飒飒的森林树涛声一直萦绕在他们的耳际。这一切是再也自然不过了。作者用悲天悯人的呼号道出了他们灵魂最深处的秘密,并且以最富有醇厚诗意的美丽笔调对他们令人心酸感伤而又简朴无华的生活作了绘形绘色的如实描写。在以《英格玛尔的儿子们》为小标题的《耶路撒冷》的序篇中,作者感慨万分地暗示出祖先的生涯和业绩将像命运的力量一样在冥冥之中庇佑子孙后代。
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风格真是值得我们细细鉴赏玩味。她像一个曲尽孝道的女儿一样珍视并认真使用本国语言的丰富遗产,因而纵观她所有的作品,其特色无一不是:用词造句精确纯正,表达明确清晰,并且声调铿锵,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在她的作品之中,用词纯粹正确而简洁清新,风格优雅宛约,想象力十分丰富等等特色是同伦理的力量和虔诚的宗教感情融为一体的,因而绿叶红花,相得益彰。其实,对于这样一位深信人的一生乃是“上帝的伟大织布机上的一根线”的人来说,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必然的。她的诗歌意境高雅,因而充满纯洁清新的气息。她的许多美丽的传奇故事返璞归真地表现出了圣经故事的朴实和崇高的境畀。可是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作品如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另有缘故,那是因为我们仿佛常常听到回荡在她的作品之中的足以感动瑞典人民灵魂的那些最独特的、最强有力的、而且也是最美妙的事物发出的回声。很少有人怀着类似的深情去理解瑞典人民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在《沼泽人家的女儿》这篇小说里,那位铁面无私的法官亲眼目睹了那个年轻姑娘为爱情所甘愿做出的一切牺牲的场面的时候,他的严峻的秉性也渐渐软化下来,他情绪十分激动地自言自语:“这就是我的人民。在这些芸芸众生之中竟然出了这样一个如此热爱而又敬畏上帝的人物,我岂能对他们苛责发怒。”这不是那个法官在说话,而是她自己的那颗心在呐喊。如此探幽入微而又鞭辟入里的观察,只有灵魂深深扎根于瑞典土地之上,并且从它的神话、历史、民谣和山川景物中吸取养分的人才能够有此可能。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她所有的作品之中都反映出北欧自然景色所绝无仅有的那种神秘莫测而令人怀旧感伤的不可思议的黄昏时刻。她在艺术上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有能力用她的全部心灵和才华把瑞典人民的独特性格和神态绘形绘色地勾勒出来,使我们从中认识了自己。
有一些人士曾经成功地感染了人类良心的最善良的一面,以致他们的名字和成就已经远远超越了瑞典国界。倘若我们把奖金授予这样的人士,那也只是遵照了本奖金创造者的遗嘱行事。瑞典学院今天宣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杰出的女儿塞尔玛•拉格洛芙,谅必国内外蜚声文坛的人士都不会嫉妒。
石琴娥译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