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换个方式谈
-
接下来的几天,专家小组会议在包雅伦形容的“新阶段,新会晤形式”下开得比较顺利,根据有分有合、先分后合的原则,磋商的重点转到了由两份照会和三个附件组成的协议文本稿上来。
外交部香港办吴红波处长是一位谙熟中英谈判、学贯中西的中方专家组成员,为联合联络小组工作贡献良多。他逐字逐句地把文本的中英文稿对照推敲,归纳出15个分歧,在内部会上逐一分析,提出哪些需要坚持,哪些意见可以分步骤松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请他在专家小组会议上发了言,效果很好。他在发言结束时指出:“这是中方作出的巨大让步。中方专家建议,一旦中方的其他要求和关注得到满足,可以将文本草案完整地向联合联络小组、两国政府推荐。”
包雅伦则表示,“世上没有完全不可解决的问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文本问题,但仍有几点对英方来说是绝对的、不可动摇的”。
时间到了5月17日,双方专家对口商谈又取得了一些进展,至此第15次防务与治安问题专家会议正式结束。
我和包雅伦走出谈判楼,微笑握手,并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和拍照,希望以此向社会传递积极的信息。翌日有报纸评述,经过连续7天的专家会议,双方组长都面带疲惫。其实,感到疲惫的何止我们二人?
5月18日,双方专家并没有休息,而是小心地避开传媒视线,又进行了一次不亚于正式会议的非公开的非正式接触。双方一起对一周的谈判情况进行了盘点,并对下步的工作交换了意见,但是仍然未能就中方对柯士甸山军官宿舍的新要求和港池规模问题磋商一致。包雅伦代表态度软化,但话里话外仍不忘重复对中方的“失望”,慨叹“我们的桶已被刮空了,没有让步的余地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