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启禀娘娘,今天有王大娘的长竿杂技表演,非常精彩,肯定能让娘娘看个尽性。”高力士回答。
勤政楼是玄宗召集学士讲议经旨和议政时务、向官员咨询及策试科举、举行盛大宴会的主要活动场所。
刘晏来到勤政楼前,只见左右金吾卫队禁军的兵士一个个身穿锦绣战袍,仪仗戒严。殿中官员还准备了各种食品果盒,其中还有少数民族酋长喜欢吃的各地特产。
杨妃一见唐玄宗,就给唐玄宗讲了她给刘晏理头发的事,玄宗一听,也乐了,就把刘晏叫来。“赐座。”刘晏有些不好意思,低了头,但毕竟是小孩子,不一会儿就被会场吸引,不由眼睛四处看了起来。
正在这时,乐曲声中,一位杰出的年轻女杂技艺人上场了,人称王大娘。王大娘正在表演长竿杂技,只见她肩上扛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竿头上顶着一个瀛洲仙岛的模型,一个小孩手持五彩棒竟在上面边歌边舞,出入其间,上下翻腾,歌舞不辍,令人惊叹,奇绝无双!
刘晏看见王大娘的精彩表演心里也大呼痛快。
杨妃此时想试一试神童的文才,就命刘晏即刻做一首咏王大娘的诗。刘晏文思敏捷,信手拈来,刘晏立即吟出一首《咏王大娘戴竿》:“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神童”果然名不虚传!玄宗和贵妃十分高兴,当场赐刘晏一支象牙笏和一件黄绫袍。
这首诗简称《长竿诗》,是我们今天唯一见到的描写唐代表演长竿杂技的一首诗。刘晏不是文士,所留诗文著作少之又少,几乎不见。看来他是为国家理财,重振经济而无暇顾及,偶有所作,也属偶尔遇之的即兴之作。
这两个小故事记载于《明皇杂录》:“玄宗御勤政楼,大张乐,罗列百妓。时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图,歌舞不辍。时刘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年方十岁,形状狞劣,而聪悟过人。
玄宗召于楼中帘下,贵妃置于膝上(注意!是贵妃),为施粉黛,与之巾栉。
玄宗问晏曰:‘卿为正字,正得几字?’晏曰:‘天下字皆正,唯朋字未正得。’贵妃复令咏王大娘戴竿。……”
《唐语林》记述:“是岁,彭城刘晏八岁献东封书。……上(玄宗)以晏间生秀妙,引于内殿,纵六宫观看,杨妃置于膝上(注意!是杨妃),亲为画眉挽髻……张说问曰:‘居官以来,正字几何?’晏抗颜对曰:‘他字皆正,独朋字不正。’说闻而异之。”
但其中两个问题需要再做探讨。
其一,《明皇杂录》记述是“贵妃置(刘晏)于膝上”,而《唐语林》称是“杨妃”。目前,一些史书在记述这件事时,干脆将“贵妃”和“杨妃”合二为一,成 为杨贵妃,其误导性十分明确,一指杨贵妃,谁又不知是杨玉环呢!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杨贵妃号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与唐明皇的生死恋可谓家喻户晓。她在安 史之乱第二年,即天宝十五年(756年)丙申,七月十五日,被缢死于马嵬驿,时年三十八岁,是史学界也是所有史籍一致公认的。由此推算,始生为一岁计,可 知杨贵妃是生于开元七年(719年),而刘晏生于开元六年(718年),杨贵妃比刘晏还小一岁。当刘晏被玄宗召见勤政楼参加庆宴、吟诵“长竿诗”时,杨玉 环才九岁!据史籍记载,杨玉环十七岁时,唐玄宗签署“册妃”诏令,被册为寿王(瑁)妃。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多年的武惠妃(寿王母亲)因 病逝世长安后,失去了精神寄托,多情多欲的李隆基几经波折,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召来了年轻漂亮的杨玉环,以后把寿王妃变成了“太真”女道士, 最后于天宝四年(745年),册子媳为己妃,又将二十七岁的杨玉环公开变成杨贵妃。随着后人不断颂李杨爱情之说,杨贵妃几乎成了杨玉环的专用代名词。
这个她应是唐肃宗的生母元献皇后。唐玄宗首幸的是王皇后,次幸的是杨妃。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选杨妃入太子宫,杨氏系弘农华阴人,是隋唐名 臣杨士达的曾孙女。杨妃怀孕肃宗李玙(李亨)时,正值李隆基相平太平公主之际。唐玄宗即位后,王皇后无子,曾与杨妃共同抚养年幼的肃宗,可见王皇后与杨妃 的关系比较密切。但是,此时玄宗爱心转移,宠爱武惠(淑)妃,王皇后病逝后,杨妃于开元十七年(729年)相继病逝。
为此,张 说 还写了墓志铭:“石兽涩兮绿台黏,宿草残兮白露沾。园寝闭兮脂粉腻,不知何年开镜奁。”可见杨妃生前有相当地位,但唐玄宗对她又不是十分恩爱。到“安史之 乱”后,肃宗即位称帝时,唐玄宗为自己过去对肃宗生母的冷淡而内疚,到至德二年(757年),根据“母以子贵,德以溢尊”的传统道德原则,追册杨妃为“元 献皇后”,赞颂“故妃弘农杨氏特禀坤灵,久厘阴教。……诞发异图,载光帝业。”唐玄宗在这里悼念的已故杨妃是肃宗生母,而绝不是杨妃玉环。其实,肃宗生母 杨妃才是玄宗最初册立的贵妃,其地位仅次于王皇后,与武惠妃、赵丽妃皆位属相国,为正一品夫人。
王皇后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被废不久去世,开元十五年(727年)肃宗之母杨妃以贵妃身份参加庆宴,抱着刘晏坐在自己膝上,再命刘晏即作“戴竿”诗,这一切就顺理成章地既合乎典法,也合乎时间逻辑,更合乎历史事实。
其二,究竟是玄宗还是宰相张说问刘晏正字事。据史载,张说在玄宗东封泰山的第二年,即开元十四年(726年)被罢相,专修国史,一度致仕(退休)。直到 开元十六年(728年)二月,唐玄宗又以尚书右丞相致仕张说兼集贤殿学士。“说虽罢政事,专文史之任,朝廷每有大事,上(玄宗)常遣中史访之。”恰恰张说 在刘晏十岁时已不在相位。张说修国史也是在家阅览典籍,撰写专著。但张说可是玄宗的宠臣,朝廷有大事,也是玄宗派人登门听取他的意见。直到开元十八年 (730年)又最后一次拜尚书左丞相,当年十二月病逝。同时,《唐语林》中还记述刘晏对张说的态度是“晏抗颜对曰”,显得小小刘晏狂妄放肆,也似乎与刘晏 的地位、身份、口气不符。故此文当取《明皇杂录》。
唐玄宗两次召见刘晏,刘晏“神童”之名越发家喻户晓。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