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三件大事——新帝登基、穆彰阿落马、太平天国起义
-
时间一转,到了道光三十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正月道光帝驾崩了,他的儿子咸丰帝登基了。应该说道光帝是曾国藩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没有他的一再提拔,曾国藩也不会坐到高位。道光帝一死,这下曾国藩要调整思路了,新领导的套路和老领导的肯定不同,所以如何跟上潮流是博得新领导欢心的关键。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上台了,能不折腾一下吗?二月,咸丰帝下诏征集下属的好建议、好意见。不管咸丰帝愿不愿意听,至少他要摆出明君的样子来。一听皇帝要征言了,曾国藩来了精神。抒发自己的想法也好,在新领导面前显示一下能力也罢,总之曾国藩把这个机会当做了机会,他要大胆说话了。
三月,曾国藩连着上了两道重量级的奏折——《应诏陈言疏》、《条陈日讲事宜疏》,针对用人方面的弊病来了一个大总结,还不忘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明确些,曾国藩还不忘配上图,让皇帝看个明白。但他的绘画能力实在是一般,上面配的图跟漫画似的,惹得大家大笑不止,这成为曾国藩人生四大憾事之一。不过,不管画得怎么样,至少让皇帝看到了自己的水平,可咸丰帝并不是很感冒,不过还是给了曾国藩一个新头衔—兼工部左侍郎。
就在曾国藩上疏不久,第二件大事接踵而来,有一个人倒霉了,这人就是曾国藩的伯乐穆彰阿。别看穆彰阿在道光帝时是风云人物,可到了咸丰帝时,情形就不同了。咸丰帝早就看着穆彰阿不顺眼,看不顺眼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签订《南京条约》。一提到《南京条约》,估计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中国对外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它的起因要追溯到道光二十二年.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842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办鸦片,这下把英国人惹毛了,双方开打,落后的中国面对先进的热兵器很快就败下阵来。当时六神无主的道光帝被穆彰阿说服,将林则徐等大臣发配伊犁,并采取妥协政策,屈辱地签订了《南京条约》。穆彰阿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遭到世人唾骂。但有道光帝为他撑腰,穆彰阿毫发无损,继续把持大权。
等到咸丰帝上台,想有所作为,就拿穆彰阿开刀,一边惩治卖国贼,一边重新起用林则徐等人。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穆彰阿被一撸到底,罢官革职。这事对于曾国藩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古代的党祸之灾总是株连很多,曾国藩身为“穆党”分子,很可能被列入清算的名单。如果是这样的话,曾国藩别说是仕途到头了,可能小命都保不了。后来事情的发展,倒是没有想象的这么可怕,曾国藩没有受到牵连,还是做着二品大员。不过相信此时的曾国藩一定心有余悸,他还摸不清新主子的脾气。
而就在曾国藩挖空心思考虑怎么能在咸丰帝这届站稳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更大的事情—太平天国起义了。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件大事,而这件大事的严重性比起道光帝去世、穆彰阿被黜都要严重得多。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洪秀全大家都知道,这位是个落魄的落榜者。
他一生从十六岁到三十多岁一直沉浸在金榜题名的美梦中,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是道光二十三年,他又失败了,别说是进士了,连秀才都没考上,而反观这时曾国藩正是翰詹大考通过、提官得意的时候,而李鸿章那时也好歹被选为优贡,和他们两人比起来,洪秀全还真属于“差学生”。
不过,洪秀全比曾国藩、李鸿章都要猛,不是不让我当秀才吗?不是不让我当官吗?那我就自己办科举、封别人当官。于是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带着他的穷苦弟兄们造反了。就是这次造反,差点儿就让清朝玩完了。放下太平天国不说,我们再回到紫禁城。
在得知广西造反的消息后,咸丰帝立即派人镇压,可镇压的效果那叫一个糟糕,气得这位新皇帝够呛,怎么这种烂事让我给摊上了呢?曾国藩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情况,急于在咸丰帝面前表现的他,立即又开始了“汇报”。
咸丰元年三月,曾国藩又上了第三道重量级的奏折——《议汰兵疏》,说的是解决财政危机以及军队建设的事情,希望国家能够建立有作战能力的部队。咸丰帝看后,嘉勉了几句,没了后文。其实咸丰帝的政治才能并不出色,让大臣们进言,主要是笼络人心。而对摇摇欲坠的清朝,咸丰是看在眼里,曾国藩却是急在心上。说实话,曾国藩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除了想博取咸丰的欢心外,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还是有所体现的。看到咸丰帝对自己的请示总是不疼不痒,曾国藩下定了决心,他准备来剂“猛药”。
四月,一道《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摆在了咸丰的面前。咸丰一看顿时勃然大怒,将奏章扔在地上,要惩治曾国藩。到底这份奏章上写了些什么,惹得咸丰帝这么生气?“去岁求言之诏,本以‘用人’与‘行政’并举,乃近来两次谕诏皆曰:‘黜陡大权,朕自持之’……初非自执已见,岂容臣下更参末议?”这是奏章里的一句,大体意思就是你不是让我们提意见吗?我们提了,你又说你自己说了算,那我们提意见还有什么用?这直接指向了皇权专制,皇帝一言堂的诟病不是不能说而是真的就不能说。曾国藩敢冒着触犯皇威来上这个折子可以说是做好了被惩罚的准备。
其实这个奏章除了对专制的不满,更多地指责皇帝在人事安排上的弊病,所以咸丰帝会发这么大的火。就在咸丰帝想惩治曾国藩的时候,幸好有军机大臣祁隽藻帮着说好话,才让咸丰帝消了气。消了气的皇帝并没有惩罚曾国藩,反而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下旨让他兼任了刑部左侍郎,到目前为止,曾国藩当了礼、兵、工、刑四个部的侍郎。在清朝一共有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曾国藩一个人就兼任了四个,这还没完。
当上刑部侍郎后,曾国藩更加接触到了基层的民情。咸丰元年十二月,曾国藩又连续上奏《备陈民间疾苦疏》和《平银价疏》两份折子,对那时的民间苦情和财政困难谈了自己的看法。但咸丰已经被太平天国弄得焦头烂额,奏章也石沉大海。不过到了咸丰二年正月,曾国藩又被加上了新官职—吏部左侍郎。六部干了五部的领导,还都是兼任,是说明曾国藩能力强呢,还是说清朝已经无人可用了呢?但曾国藩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了,再多的官职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救国救民的志向不能实现才是他的心病。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