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晚清第一帅:左宗棠评传 > 第 3 章 1875,西北狼烟起,军歌嘹亮
第16节 起于如何带兵,严重于争功:只知做官与只知做事

  曾国藩对李鸿章有个评论:李少荃(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由于吏治腐败等多方面原因,晚清军饷一直非常紧张。中英鸦片战争期间,中方军队就因为缺少军饷出现不少问题(例如左宗棠帐下的将军就因为此事被兵士杀死)。这种情况又因为对外赔款雪上加霜,所以镇压太平军过程中这个短板显现得非常明显。
  
  当兵给饷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军士们抛家舍业,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没有军饷怎么办?不说被评为兵匪的绿营兵,就是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也是军纪涣散。在诸多诸侯中,左宗棠的楚军军纪最好,而淮军军纪最差。
  
  二人的出身以及表率作用在其间有着很大的作用。左宗棠的楚军军纪较好,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左宗棠能够以身作则,自己带头受苦。统帅都这样,其他人能怎么样?左宗棠比较廉洁,因此对于廉洁的要求也就比较高。所以,左派将领清廉者相对较多。
  
  因为军饷左李二人也经常发生争论,例如左宗棠就曾针对军纪和军饷问题,向曾国藩抱怨过:“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在西塘(浙江省嘉善县)打仗,结果放火抢劫百姓,而李却推给了知县汤成烈。”“李鸿章的军饷一个月都不欠,而我军的军饷却欠了一年多。”
  
  因为这个问题左宗棠对李鸿章的意见比较大,但这些都仅仅是表面的。那个时期贪污、军纪涣散很常见。二人最大的冲突就在于争功。在镇压太平军时,左宗棠和李鸿章因为互相争功矛盾加深。当晚清政府要求李鸿章去帮助围困南京两年之久的曾国荃后,李鸿章为了避免和曾国荃的冲突,为了搪塞同时也为了争功,李鸿章挥师浙东。
  
  浙江巡抚左宗棠没有收复浙东,反而是江苏巡抚李鸿章收复了浙东,这无论怎么说,于脸面是说不过去的,更重要的是还有军饷牵涉其中。淮军占领浙东之后,便给淮军弄了不少好处。由此,左宗棠非常气愤。
  
  因为曾国藩的历史地位特殊,造成左宗棠无论如何难以与曾氏争功。为此,李鸿章便成为主要争功对象。“争功”其实并不是贬义词,又有谁不愿意自己的业绩更好呢?在此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各类问题。为此,很显然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竞争非常强烈。
  
  日后李鸿章淮军一部刘铭传部也进入西北,从而,成为李鸿章插手西北事务的楔子。然而,最终刘铭传撂挑子不干了。尽管有着淮军军纪差、不服除了李鸿章外一切人调遣的顽疾(曾国藩之所以镇压捻军失败,也有刘铭传等人只听李鸿章命令、事事先禀报李鸿章等原因在内)等诸多原因(其间也不排除左宗棠对刘的打压),李左争功的因素也在其中。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