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FBI罪与罚:联邦调查局的百年忠诚与背叛 > 第 4 章 在冷战中呼风唤雨(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FBI:1945 ~ 1972)
第3节 “麦卡锡主义”的幕后黑手

  一条电话线从白宫直通胡佛家。总统艾森豪威尔只是偶尔打电话过去,但尼克松却每天与胡佛通话两次,一次在清晨,一次在深夜。
  
  在日渐扩张的国家安全体系中,胡佛的影响力已经延伸到了每个角落。1953年1月26日,胡佛在递交给刚刚上任的总统的报告中称,现在联邦调查局特工已经与白宫、五角大楼、国防部办公室、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家安全局、中情局、国务院、国会、6座驻美大使馆、陆军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情报基地以及十几个美国全球权力中心建立了日常的私人联系。
  
  此外,胡佛还在国家安全委员会获得了一席之地,与国防部部长、国务卿分庭抗礼。新任司法部部长赫伯特•布劳内尔对胡佛言听计从。布劳内尔的副手和接班人威廉•罗杰斯与胡佛私交甚笃,每周都会与这位联邦调查局局长共进午餐两次。从国家安全到公民权利,胡佛对美国的方针政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美国的反共斗争进入了高潮。胡佛的手下对上至驻外大使下至国会助手的提名人选展开了调查。他们负责监督政界的国内安全清洗活动,葬送了不计其数政治不忠和同性恋嫌疑人的生活和工作。
  
  胡佛对国务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鼎力支持下,联邦调查局派遣特工R.W.斯科特•麦克劳德担任国务院内部安全负责人。麦克劳德采用了包括窃听在内的调查局的惯用伎俩,对华盛顿和美国的驻外使领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并迫使自由派人士和嫌疑人离开外交部门。不计其数的外交官在绝望中递交了辞呈。
  
  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甚至出现在艾森豪威尔为了向世界各地投射美国的影响和权力而刚刚成立的机构中,其中包括向全球传播美国意识形态的美国信息局。特别探员查尔斯•奴恩和乔•沃尔什负责该局在华盛顿和纽约开展的内部安全行动。此外,联邦调查局还对美国信息局的每一名雇员进行了背景调查,审核他们从儿童时期至今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我们的尚方宝剑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的第10450号行政命令,”沃尔什回忆道。“这条命令对危及国家安全的联邦雇员作出了明确规定,不得雇用任何共产党员、同性恋者、酒鬼和其他被认为有可能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反社会分子,以及与上述人员交往的个人。但是,寻找并确定同性恋嫌疑人是一件令人不快的差事,”他说,“我和中情局的一些特工关系十分融洽。这些人教养良好、头脑聪明,但是突然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经过调查后我才发现,原来他们承认了自己是同性恋,并且递交了辞呈。”
  
  政府部门中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即使是那些已经获得高级涉密资格的人员。斯坦利•格兰德是一名国务院官员,1954年曾与中情局一起发动了推翻危地马拉当局的政变。“当时在国务院很不好过,”他回忆道,“所有人都要经过联邦调查局再次审查才能重新获得涉密资格。我们大部分人都通过了调查,但也有一些人遭到了灭顶之灾……我认识一位很出色的官员,由于担心有人会罗织罪名指控自己,他选择了自杀。这真是一场悲剧。”


  
  然而,艾克新建的内部安全体系对胡佛来说却意味着极大的成功。这一体系足以证明,总统已经把联邦调查局视作美国国家安全的排头兵。
  
  在白宫看来,胡佛有关苏联问题的报告是政界最权威的论断。司法部部长布劳内尔称,“联邦调查局向我汇报了对苏联共产主义阴谋开展反情报工作的一项成果。他们获悉,斯大林已经病入膏肓,马林科夫正在代理执政。如果斯大林逝世,马林科夫将成为其继任者。1953年3月3日,斯大林去世,马林科夫接替了他的职位。这一判断现在成了历史”。
  
  相比之下,在斯大林逝世之际,莫斯科没有一位美国的外交官,中情局也没有向苏联派出间谍人员。第一个抵达莫斯科的中情局特工受到了自己苏联管家的诱惑,这个管家其实是一名克格勃上校,她拍下了自己与这名特工交欢的照片并对其勒索。1953年,中情局以言行失检为由将这名特工开除。他的继任者在到达苏联后不久,就因为从事间谍活动当场被捕并驱逐出境。
  
  现在,联邦调查局的线人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他们通过窃听、偷录、非法入室和秘密监视,渗入美国共产党的内部。根据《史密斯法》,很多共产党员在受到指控后被暗中判刑监禁。只有少部分人转入地下,另外一些成了与当局合作的证人。让胡佛感到满意的是,许多共产党的高级官员纷纷被捕入狱。胡佛认为,情报活动甚至比与执法工作更加重要,区别在于这两者需要不同的技巧。
  
  对待不法之徒,警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将其捉拿归案,而间谍首先想到的则是如何对其加以利用。等待和监视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而这正是胡佛最拿手的事情。经过20年的追捕和10年的反追捕后,他逐渐摸清了克格勃在美国的行动范围。
  
  联邦调查局掌握着不到10名负责打击克格勃的双面间谍,而第一次重大突破发生在鲍里斯•莫罗斯身上。莫罗斯于1895年出生于俄国,和胡佛同岁。十月革命发生后,他来到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莫罗斯在派拉蒙影业公司工作,负责为动画片进行配音。作为副业,他还经营着鲍里斯•莫罗斯唱片公司。
  
  1934年,莫罗斯来到纽约的苏联领事馆,为父亲办理回国的签证手续。假扮签证官的苏联间谍问他,是否愿意为自己的祖国效力?莫罗斯答应了,并且利用伪造的证件在派拉蒙驻柏林办事处设立了一个虚职。这个职位成了瓦西里•扎鲁宾的绝佳掩护,而扎鲁宾正是二战期间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苏联负责人。扎鲁宾把莫罗斯在好莱坞的唱片公司作为苏联卧底特工的前哨站,并向后者支付了客观的报酬。
  
  1943年春,联邦调查局录下了扎鲁宾与美国共产党员史蒂夫•纳尔逊关于在伯克利辐射实验室内安插苏联特工的谈话。当年夏天,胡佛接到一封来自华盛顿某苏联间谍的匿名信。信中称,扎鲁宾是苏联在美国境内开展间谍活动的外国情报负责人;苏联间谍正在招收人马,以扩大其地下特工网络,从而“将美国的军事工业洗劫一空”。这封信一共提到了5名利用外交和商业职务作掩护在美国开展情报活动的苏联特工,其中包括鲍里斯•莫罗斯。
  
  直到4年以后,即1947年6月,联邦调查局才派遣特工前往洛杉矶,对莫罗斯进行盘问。如此长时间的延误着实令人费解,因此胡佛在便条中不无痛惜地写道:“我最担心的是,在我们的档案中,究竟还存在多少类似情况。”
  
  然而幸运的是,莫罗斯同意为联邦调查局效命。他决定作为双面间谍为美国刺探莫斯科的消息,这种做法实属罕见。更为罕见的是,莫罗斯手中过去的苏联档案不仅证明他的确与克格勃有着极深的渊源,而且给了陆军密码破译人员和联邦调查局极大帮助。每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苏联的加密人员就会疏忽大意。莫斯科给鲍里斯•莫罗斯的代号是“弗罗斯特”,在英语中是“霜”的意思。莫罗斯的俄语原名为鲍里斯•莫洛茨,而“莫洛茨”正是俄语中的“霜”。苏联的情报体系坚如铠甲,因此能够打开任何一个小小的缺口都不啻于战神赐予美国的礼物。
  
  在为莫斯科服务了10年后,莫罗斯转而成了联邦调查局的双面间谍,他的工作被称为“莫卡斯”。好莱坞的唱片公司仍然作为克格勃在纽约和洛杉矶开展行动的前哨站。1948年,联邦调查局的莫卡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莫罗斯接到邀请,前往日内瓦会见亚历山大•科罗特科夫,而后者正是克格勃在世界各地开展非法活动的首领。1950年,莫罗斯在莫斯科再次与科罗特科夫见面。为了引起克里姆林宫的重视,莫罗斯信口开河,谎称自己曾经受到白宫和梵蒂冈的邀请。克格勃虽然半信半疑,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说法。
  
  在20世纪50年代初,莫罗斯的这种情况可谓绝无仅有。无论是中情局还是五角大楼,都未能成功打入克格勃。白宫和国会仅有极少数经过筛选的内部人士知道,胡佛在情报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这些人几乎屈指可数。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