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语言沟通:改变人生的声音密码 > 第 3 章 洞悉语言背后的另层含义
第3节 典型事例三:像水一样流淌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到 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学一年。不过,就是这停滞的一年,命运,天上,地下。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1961年这个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一年之隔,四个班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成了个位数。他面前的这座高考大山又增高很多,结果,成绩在班上数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

高考结束后他经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几十个日夜的惶恐紧张等来的是一个不被录取的通知书,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他只盯着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他的世界便黯淡了。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

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就问他:“你知道水怎么流出大山的吗?”他茫然地摇摇头。父亲缓缓说道:“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父亲又说:“即便流动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奔流,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柳暗花明。”

一语惊醒梦中人。

1962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将村小学任教;1964年,他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后来,又历任文化馆副馆长、馆长。1982年,他终于流出大山,进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工作。1992年,正是这40年农村生活的积累,使他写出了大气磅礴、颇具史诗品位的《白鹿原》。他就是陈忠实。

以后有人问他:“怎么面对困难与挫折?”老先生总淡淡地说:“像水一样流淌。”

像水一样流淌,这是岁月积淀的智慧。遇见困难,努力了,无法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突围,依山而行,借势取径。只要我们不忘努力,不断奔突,也一样能够走出困境,到达远方,实现梦想。(张建伟)

事例分析:

父亲不是哲学家,父亲也没有豪言壮言,提不出“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哲学论断,但父亲却有一生生存经验的积累,父亲也不懂得何谓语言沟通,但却是生活中的语言沟通大师。父亲知道,儿子的“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作父亲的知道这时候是该和儿子好好沟通的时候了,然后就向儿子说出了那一番惊醒梦中人的话,改变了儿子的一生。

“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把它冲垮,不能越过它,就学会转弯,绕道而行,借势取径。记住,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是机遇,是希望!”父亲或许没有听过“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西方著名的谚语,但同样具体这样的深刻理解力,高考并不能作为人生唯一的出路,就像流水,遇到大山,碰撞一次后,不能冲垮大山,越过大山,就要转弯,绕行,寻找别的能够获得人生成功的道路,还要勇于借助“阻力”的力量,父亲的话也诠释了一个定理:机遇往往装扮成陷阱的模样。他鼓励儿子,困难的旁边就是出路、机遇和希望。

父亲还进一步启发儿子,“即便流动过程中遇见了深潭,即便暂时遇到了困境,只要我们不忘流淌,不断积蓄活水,奔流,就一定能够找到出口,柳暗花明。”他告诉了儿子要坚持坚韧,要能忍受生活的苦与痛,这是中国人民“不吃苦中苦, 难成人上人”传统的坚韧思想在父亲身上的印照,陈忠实老先生将这精神一脉继承了。上帝拿走你一切东西时,总要在你的口袋里留下一只苹果,我们要做的不是悲观失望,而是寻找到这只苹果,这只苹果就是新的希望,奋斗的勇气,坚韧的精神。我想:这些正是父亲对儿子说的话的言外之意吧!

当经历了人生的莫大困苦与生命生活的大风大浪、起起浮浮后,陈忠实老先生在晚年的一句:“像水一样流淌。”包含了多少数不尽的人生智慧与哲理啊!

情景置换:

如果当年陈忠实老先生的父亲缺乏生活积累的睿智与语言,没有在陈忠实“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快要陷入心理的泥淖时及时用有效的语言沟通方式点醒梦中人,那中国现代当文学史上著名的《白鹿原》就不会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就会丢失一份沉甸甸的收获,陈忠实这个名字也会像海边沙滩上的字迹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深处。生活中积累的智慧,往往会有巨大的心灵感召力。

情景一:经历了重重挫折与失意甚至失败后,陈忠实只盯着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他的世界便黯淡了。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但父亲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只能任凭儿子这样,那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陈忠实再也拾不回生活的自信,他会一生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极有可能成为父亲担心的“精神病”,更谈不上什么成就了。

情景二:经历了重重挫折与失意甚至失败后,陈忠实只盯着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他的世界便黯淡了。他不知所措,六神无主,记不清多少个深夜,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父亲这时不是采用启示性的话语,而是埋怨或者骂儿子不争气等等这类的抱怨话误,甚至粗暴地打儿子,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封建文化形成的家长集权制传统下,最大的可能是儿子不再叹气失望悲观了,回到农村生活的常规中来了,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或母亲一起作家务,然后娶妻生子,过完一生;甚至他也可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脱离开农村生活,但这样的结果是:儿子心目中的失败阴影并没有消除,而是在更为强大的外力:例如父亲的打骂下暂时忘记了,如果生活中遇到较为强大的刺激:例如一次大的挫折,那他的失败阴影就会再次唤醒,而且比前一次后果更为严重,甚至一次挫折就足以毁掉儿子的一生。这样的结果同样是不太妙的。

陈忠实老先生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当苦闷与失败的阴影笼罩住心灵时,这时需要的是运用主动语言沟通的话语,引导当事人走了这些阴影;而绝不能逃避这些阴影或者是用另外一种更为强大的外力:例如父亲的责打或者社会的舆论来压制住它,因为无论是逃避它还是压制它,人生的再次挫折失败都会重新唤醒原来的那个阴影,对当事人的心理再次产生更为严重、甚至是可怕的毁灭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能善于在生活中把握住一次次语言沟通的机会,运用极其符合当时当事针对人的富具针对性“言外之意”的话语,成功地解救人于“阴影”当中。扩展开了说去,与人交往时的语言行为,同样是符合这样的道理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