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白银帝国:翻翻明朝的老账 > 第 3 章 帝国软肋:谣传了三百年的『闭关锁国』
第8节 明帝国的短视:海上贸易兴盛与衰败之隆庆开放:明代的有为之君

  嘉靖临终前干的好事
  
  在对走私、海盗的强力镇压的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在隆庆年间海禁政策终于有了松动。其实,早在这之前的1564年,一份奏章上面的观点就引起了嘉靖皇帝的注意:自倭寇犯我东南沿海之后,臣等虽奋力剿灭但成效不彰。其原因就在于,海边居住的百姓不出海就没办法生存,海外的国家如果没有中国的丝绵帛锦等产品几乎无以立国。我们守卫边疆越严,他们对中国产品的渴望就越甚。私下交易由此便产生了,如果私下交易不能实现,那么就只好抢了。古人曾说,扫除坏的东西就如同掩埋鼠穴,需要留一个,如果都堵死了,那么处处都会被咬坏。
  
  嘉靖皇帝放下奏章之后,思考良久。他知道谭纶说的确实有道理,处处防等于处处没有防。然而,他却不敢主张开放禁海。嘉靖皇帝知道自己的名声不好,24年前一群宫女差点儿要了自己的命,而如今全天下的百姓几乎都在盼着自己死。即使这项政策是正确的,在他手中开始恐怕仍然会引来众人的不满。因此,倒不如留给自己的继承者让他来解决,以博取万世好名。
  
  三年后,这位虽然极有政治手腕却无治国才能的嘉靖皇帝死了,民间欢呼雀跃。继位的隆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穆宗皇帝朱载垕登上了历史舞台,尽管他在位仅仅六年,却博得了后世的好感,他的一系列治国新政,被后人称为“隆庆新政”。在福建官员的建议下,隆庆决定在月港设立海澄县,施行“开放海禁”政策。他不仅让海疆获得了安宁,在他的支持下,“隆庆议和”后的北部边疆也获得了安宁。
  
  在嘉靖年间,明帝国的走私经济形成了四大基地:澳门、福建海沧、浙江双屿、福建月港。
  
  之所以选择月港,那是因为1557年包括倭寇在内的各方走私者以及海盗势力曾经大闹月港,月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走私基地。没有办法,福建巡抚谭纶只好招抚这些海盗,并在月港设海防同知,将靖海馆变更为海防馆。到了1576年月港开放海禁之后,月港的收入大增。
  
  月港开放实际上是将走私变成合法,它有三大好处:防止给国家尊严带来伤害;将走私流失的税收予以收回,充实国库;防止内陆商品大批流向国外。
  
  凡是想出海的商人,必须首先要在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开具证明信,即“保结”,主要内容是这个人是商人,是好人,要去进行海外贸易;然后向所在地省市政府(道府)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由海防机构发给船引,即通行证。当然,这也是官方的纸面上的操作程序,实际上,只要有牙商(中介商人)、洋行(专门经营海外贸易的机构)出面作保,就可以申请到船引。船引需要填写限定器械、货物、姓名、年貌、户籍、住址、向往处所、回销限期(也就是多长时间内必须回来)等内容。船引需要海防官、府道备案,回国后双方还要对照查验是否按照船引行事。
  
  紧随其后就要缴纳营业税,即当时被称做“引税”。起初规定一张船引纳银3两,之后上升到6两。
  
  政府还对出海船只数量进行限制,起初每年船引总计50张,1575年增加到100张。
  
  对外贸对象国也进行了限制。规定除日本以外,可以前往东、西洋,以婆罗国(今天的文莱)为界,以东为东洋,以西为西洋。
  
  月港开放只针对漳州、泉州两地的商民,其他地区的海外贸易仍然被禁止。即使明朝政府如此限制对外贸易,小小的月港在税收方面却突飞猛进。
  
  月港开放,名曰开放,实质上仍然是禁海,福建巡抚许孚远曾一语道破其中的天机:“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简单地说,就是将无法控制和消灭的走私转化为可以控制的公开政策。此政策使走私贸易在几十年间得到了控制。然而,因为月港开放只针对漳州、泉州两地的商民,大部分人仍无海外贸易的权利,海盗、走私问题也就不能完全解决。最终到了明代末年,明朝的政权竟要靠海盗来保卫。海盗问题自古就存在,但明代后期则日趋复杂化。之前的海盗主要是中国人,元代才出现了倭寇问题,而明代末期随着欧洲强国的相继东来使这一问题复杂化。面对复杂的问题,明政府还是抱着“花钱买太平”的政策,希望用贸易来制衡全新的敌人。其结果就是造成邦交国大量减少,中国首次将海外贸易主导权让给了别人。


  
  第三回明帝国的短视:邦交国政策的严重缺失
  
  明帝国在海洋经济上没有吸取宋代以来四百多年的经验,对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在邦交国政策上,明政府过于看重历史失败教训,开列了一张“永不征伐”国家的名单、严重束缚了自己的手脚,而当藩属国出现纷争时,一味靠说服、靠花钱买和平,使得在国际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就在这被动中,中国丧失了海外贸易的主动权。
  
  琉球王的榻上遗言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某一天,在一间富丽堂皇的宫殿内,一位老态龙钟的男人躺在床榻上。此人看上去病得不轻,一个劲儿地咳嗽。“七年前,倭寇占我领土,孤忍辱偷生到今天。当年太祖助我国繁荣,深望天朝大明助我复国。不知为何,天朝至今都不肯发兵。我琉球与大明修好已有三个多甲子,大明虽不救我,但我也要感恩。今日,倭寇又有偷袭大明之阴谋,我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不禀告天朝。蔡廛尔今日赶赴天朝,定将此信息告知皇上,多多准备!”
  
  在病榻前,但见蔡廛两眼落泪,接连叩首回禀:我主放心,今日一去就是死我也将此信带给天朝圣主。太祖洪武二十五年,我家祖先来到此地,至今已有131年,然故国今日逢难,我也当誓死效忠。
  
  病榻上的君王闻听,摆了摆手道:你今日回去就不用再回来了,今日倭寇已占据琉球,国已不成国了。
  
  蔡廛跪爬着来到病榻前,双手扶住君王的手,哭泣道:我主此言差矣!我蔡氏一门来琉球131年了,大明虽然是我的故土,但琉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怎能贪图故国荣华,而忘记琉球!
  
  “唉!国破家亡你回来作甚。”“我主安歇吧,我去了。”蔡廛见君王没有回复便起身离去。他经过艰难险阻,躲过特务追杀,终于来到了中国,迅速将倭寇准备进攻中国的消息上报给地方政府。对此,《明实录》记载说:琉球国王中山尚宁遣蔡廛来言,迩间倭寇各岛造战船五百余只,欲取鸡笼山,恐其流突中国,危害闽海。
  
  琉球的丧失,对中国的国防安全、经济贸易造成极大危害。原来,早在1609年3月8日,在日本鹿儿岛地区的萨摩藩岛津家的家臣桦山久高,率领3000兵卒,分乘100艘战船进攻琉球国的奄美大岛。成功登陆后,又于22日攻占德岛,24日攻占冲用良部岛,26日攻占琉球岛北部的运天港,其后攻占归仁城,进逼首都首里城。琉球国国王尚宁王出走。4月5日占据首里城十多天后撤兵,双方签订停战协定,艳梅群岛被割让给了萨摩。
  
  第二年,尚宁王被胁迫与萨摩藩的岛津忠恒一前往江户拜见了德川家康,其后又在江户谒见了德川秀忠,自此成为日本的藩属国。
  
  1620年9月19日,在位32年的尚宁王在不断地期盼与失望中抑郁而终。可以说,中国坐视琉球丢失既有实力的不足,更有对外政策的失误,是过于信奉“花钱买太平”这一方式造成的危害。在各藩属国中,除了朝鲜之外,中国和琉球的关系最近。二者的关系,还要从洪武五年开始说起。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命杨载出使琉球。琉球国在南宋时就已经成为独立国家,到了明代已经立国三百余年。杨载到达琉球国后,琉球国国王非常高兴,并随后派遣兄弟泰期等前来朝贡。朱元璋赏赐《大统历》及各种宝物。察度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登基,中国开始与琉球有了关系。其后元代灭亡,琉球始终未来朝贡。
  
  朱元璋自从立下“皇明祖训”后,就对邻国施以优惠政策,并对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爪哇、彭亨、白花、三佛齐、渤泥等十五国作出“不征”的承诺,让各国解除了戒备与担忧,也换来他们不再与元朝余部合力攻明的承诺。然而,就是这条祖训,使得明代历代帝王被束缚了手脚。自此,明朝以厚赐的形式将朝贡贸易做到了极致。
  
  除此以外,购买这些国家朝贡船只带来的货物价格都在其他朝贡国之上。例如胡椒市价1斤为3贯,朝贡品为20贯或25贯,而琉球的则为30贯。由于琉球造船业极不发达,为此,朱元璋又将海船作为赏赐,例如,洪武十八年(1385年)便赐中山王海舟一艘。琉球的山南王和山北王各遣使臣来中国后,也赐山南王海船一艘,其后再赐山北王海船一艘。为了更快地发展琉球的经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将福建沿海地区的“闽人三十六姓”移居到了琉球。这些人来到琉球后,有知识的人授官为大夫、长史,懂海战者授官为通事,掌管军事。
  
  仅以琉球蔡姓闽人来说,授官紫金大夫者1人、正议大夫9人、长史33人、通事103人、伙长2人。
  
  为了防止倭寇和各类反明势力的骚扰,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两次颁发禁海令。凡民间与各国通商者除了杀头之外,全家都要充军边关。其后,永乐皇帝也执行了此类政策。
  
  宣德五年(1430年)后,明政府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航海贸易。郑和下西洋之后,明与琉球的贸易进入鼎盛阶段。因此,以琉球为中转站,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开始进行贸易。琉球先买各国产品,之后朝贡给中国,中国给予赏赐。琉球朝贡物品主要为:硫黄、马匹、苏木、胡椒等。从公开的政府咨文来看,琉球船只因为较小其数量较多,其货物大多在10万斤,但其中不包括苏木的数量。中国在册封琉球的过程中,也领各类商品到达琉球。福建作为对琉球的主要贸易地,全省经济都获得了一定发展。与此同时,福建百姓还可以从对琉球的贸易中获得盈利,参加赴琉球使团的各百姓也可以得到酬金。


  
  例如嘉靖四十年(1561年)随郭汝霖使团出使琉球的福建役吏、伙长陈大韶、许严等六人,每人得酬劳银六两五分;吴宗达等16名舵工,每人得酬银六两五分;大桅、二桅班手、头碇、二碇、护针、总甲、水梢、行匠、道士、戏子、门书、皂隶、马夫、厨夫等500人,每人得酬银五两三钱五分。在此情况下,不但政府获得了一定利益,民间也得到了好处。
  
  然而,就是这样的国家,明帝国仍然没有对其重视,坐视日本将其作为殖民地。晚清同样没有吸取教训,再次坐视不管,琉球最终成为日本的领土。
  
  不仅仅是琉球,东南亚的许多明朝藩属国,在明代不主张海上用兵的政策下,纷纷成为他国的殖民地。在16世纪,明帝国的海军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差距并不大,而且,欧洲列强远离本土且殖民地统治不稳,其新建的物资供应体系运转不畅。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明帝国仍然可以击退侵略,但明帝国却没有这样做。
  
  琉球被日本占领前一百多年,马六甲这个对于中国海外贸易非常重要的国家便被葡萄牙占领了,同样明帝国再次自动放弃了盟友。自永乐元年(1403年)十月,朱棣派尹庆出使马六甲开始,明朝便与马六甲通好百余年。起先,马六甲国国王拜里米苏拉为了抗拒北部的暹罗,积极与明朝合作,在与尹庆交谈之后便派遣使者回访明朝。


  
  使者于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到达当时的首都南京,明成祖诏封拜里米苏拉为马六甲国王。此后,马六甲先后在永乐五年、七年、十年、十一年先后跟随郑和的船队,四次派遣使者前往明朝朝贡。永乐九年(1411年)拜里米苏拉更是率领王妃、王子、臣下等五百四十多人跟随郑和来到南京。马六甲与中国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永乐十二年(1414年)拜里米苏拉病逝,其子梅格即位。梅格随父亲来过中国,为了对抗暹罗,在其11年的统治中先后六次遣使入贡。在此期间,明朝借助马六甲开始与东南亚各国开展贸易。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梅格之子沙即位,在其22年的统治中,先后六次派遣使者,两次亲赴明朝朝贡。在其即位的同年三月,便亲赴北京。
  
  朱棣之后各国国王都没有来华,马六甲苏丹是唯一一位来华的君王。宣德皇帝对此极为高兴,两国关系发展到了高潮。其后马六甲陷入内乱,与中国的关系日渐疏远。直到景泰六年(1455年)马六甲著名宰相敦•霹雳上任后,中国和马六甲的关系才逐步恢复。1498年霹雳宰相病逝,执掌马六甲朝政42年的他去世后,马六甲开始没落,后因“亚刘事件”两国关系中断。亚刘原本是江西万安人,本名萧明举,畏罪逃往马六甲,官居通事,主要负责中马朝贡贸易。
  
  但亚刘这个人恶习不改,正德三年(1508年)十二月来华后,竟然贿赂明朝官员伪造了任命印符,前往渤海国索要宝物,后与副使端亚智等分赃不均,亚刘竟勾结海盗彭万春等人将副使等21人全部杀死。案发后,亚刘等人被判处凌迟、斩首等。
  
  正当两国为此事谈判之际,葡萄牙于1511年进攻马六甲,马六甲苏丹沙二世逃往国外。在17年的时间里,他数次请求中国政府帮助复国,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未成功,最终在愤恨中死去。
  
  马六甲、马尼拉、琉球等重要贸易中转站的丢失,证明明政府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置方式。
  
  现在,我们来看看明朝中后期的对外政策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