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金田集结号
-
洪秀全决定在金田(今广西桂平金田镇金田村)吹响集结号,原因有三。
金田村位处紫荆山的出口,水陆交通便利,进可攻,退可守,极具军事战略价值。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选在金田,便于指挥。紫荆山是拜上帝教的根据地,也是拜上帝教的总部所在地。最铁的教众,就是冯云山最早发动的数千人,包括后来太平天国首义六王在内的核心骨干力量,都在紫荆山。
第三个原因,与韦昌辉有关。起义得有武器,农民兄弟的锄头耙子开荒种地还行,但打不了仗。还得打造刀枪剑戟,才能与正规军抗衡。
打造武器是违禁事项,得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隐蔽,私自打造管制刀具,弄不好把官府招惹来了,武器没打成,脑袋倒先搬了家;二得有钱有原料,不是打把菜刀,准备成千上万件兵器,得有大财主投资。
最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韦昌辉家。
1850年,韦昌辉家开了十来座铁炉炼铁,打造武器。叮叮当当,动静不小。为了掩人耳目,韦家养了一百多只鹅,用鹅叫声掩盖打铁声,铁炉日夜开工,加班加点。打造好的武器,就藏匿在附近犀牛潭的深水里,只等来日,机会成熟,起事取用。
机会,正在走向成熟!
早在1849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发生水灾,广西和湖南大旱,农民颗粒无收,日子过不下去。天地会李沅发觉得这是个机遇,于是率领天地会发动起义。
为了对付二百年来的老冤家,清政府调集湖南、广西、贵州、湖北四省兵力,重兵围剿。李沅发部寡不敌众,英勇奋斗后归于失败。天地会为了报仇雪恨,各山堂(天地会并无统一领导,山堂林立,各自为政)纷纷竖旗反清复明。清政府剿不胜剿,疲于奔命。
洪秀全赋诗明志,决定抓住机会,开始团营,准备起义: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收残一鉴中。
1950年(道光三十年)6月,洪秀全派人将住在花县的家人接到金田,免去了后顾之忧(要不肯定被清政府灭族)。
万事俱备,只欠号召。
1850年9月,经过几个月的忍耐,等到清政府的注意力被天地会吸引之后,洪秀全在作为临时指挥部的韦昌辉家,发出了总动员令,吹响集结号,命令各地教众,到金田村集中团营,共举大旗,会师时间定在11月4日。
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到达的是金田村附近的会众,约一千人。后续到达金田的部队有:紫荆山老兄弟两千余人,贵县石达开带队的四千余人,赖九率领的陆川、博白等地六千余人,秦日纲率领的龙山矿工两千余人,各地会众合计两万余人。
少数队伍由于清军拦截,未能按时到达。最可惜的是广东信宜凌十八率领的两三千人,中途攻击郁林(今玉林)等地不克,在折回广东的路上被清军全歼于罗定。
将这些拿锄头的农民兄弟,组成舞刀弄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是洪秀全的当务之急。将善良勤劳的农民,提升成能征善战的天兵天将,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此,拜上帝教在团营期间,由冯云山主持,实施了提升战斗力五大工程:
一号工程:男女分营。
赶赴金田的教众大多是“一家老小向前冲”,举家而来。(落在家里岂不被清军咔嚓了?)男人入男营,女人入女营,夫妻一周允许约会一次(禁欲主义,得节省体力,保证战斗力)。青壮年男女编入“牌面”,是作战部队。五十岁以上的男子和十五岁以下的儿童,编入“牌尾”,是后勤部队。能打仗的青壮年单独编成“童子军”(后来的英王陈玉成就曾任童子军首领)。老弱妇女编入“女馆”,搞后勤工作。另外,有技术特长的编入“诸匠营”和“绣锦营”,制作军需物资。
一号工程经过简单分类,实现专业分工,战斗部队和非战斗部队一目了然。
二号工程:建立军制。
作战部队军制,依照周礼设计,“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军是独立的作战单位。每军设军帅一员,分前后左右中五营,每营设师帅一员;每师分前后左右中五营,由五旅帅分统;旅帅下分五个卒长统帅,每卒长下又分东南西北四个两司马统领,两司马下分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个伍长统领,每伍长下又分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个伍卒(士兵)。理论上算起来,一个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但据史料记载,实际上后来的太平军编制基本没有满员,一个军的人数大致相当于一个师,在岗军士人数为二千五百人。
二号工程成功地解决了编制问题,番号简单清晰,便于识别。
识别的方法,一是旗帜,二是腰牌,三是号衣。
旗帜就是方向。先说旗帜。
太平天国旗帜,主要有仪卫旗和军旗两种。
军旗的主要功能,是标明番号,号令指挥。太平军作战,旗手就是前锋,军旗指到哪里,天兵就打到哪里。选拔旗手的门槛很高,要求体格强壮,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双过硬,忠于天国,不怕牺牲。毕竟排头兵的危险系数是最高的,更何况还举着杆耀眼的军旗,交战之时,肯定会成为敌人的第一攻击目标和重点打击对象。
所以,旗手最好武艺高强,抗击打能力超强。否则,军旗一倒,士气会受挫。对于把军旗作为号令的太平天国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太平天国的旗手,地位都很高,负责将帅大旗的高级旗手,地位与高级军官相当。
太平天国的军旗,数量很大,规模吓人。两司马以上的将官,都有专门设计的专用军旗。以一军为例,军帅旗一面,师帅旗五面,旅帅旗二十五面,卒长旗一百二十五面,两司马旗五百面,全军大小旗帜多达六百五十六面。
太平天国的军旗共有五色,色彩斑斓,以黄为尊。旗帜大小,按照统帅军职高低递减,伍长旗长宽各二尺五寸,旅长旗长宽各三尺,师帅旗长宽各四尺,军帅旗长宽各四尺五寸。
野战之时,军旗铺天盖地,漫山遍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夺目的光彩,阵容雄伟,气势磅礴,不但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还能起到威慑敌军的心理战功能。
再说腰牌和号衣。
腰牌是系在腰上的身份证,也是通行证,用于近距离识别。号衣又叫招衣,是罩在上衣上的小背心。
腰牌和号衣,都用来标明所属部队番号。写在腰牌和号衣上的番号,非常容易识别。如“前营前东刚强伍长”,说明这名天兵属前营师帅、前营前旅帅、前营前一卒长、前营前东两司马属下的第一伍长。其余依此类推。
有了军旗和号衣,太平军将士在千军万马之中能一眼识别战友番号所属,便于分清敌友,协同策应。
有了军制,就有了组织。有了组织,就便于指挥。
三号工程:严明军纪。
在训练军队的同时,洪秀全发布了五条命令:一遵条例(遵守军纪);二别男行女行(男女分营);三秋毫莫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四公心和傩,各遵头目约束(同甘共苦,一切行动听指挥);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团队合作,英勇杀敌)。这五条军令对太平天国后来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五条军令简单明了,方便记忆,核心内容是听从指挥和爱护百姓。
自太平军建军起,执行这五条军令毫不手软。有一次,一名士兵抓了老百姓一只鸡,当即被处决。所以,太平军大小兵将都能无条件地遵守军纪,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大部分太平军仍是如此,这才使得太平军始终能攻势凌厉,克敌制胜,不断取得辉煌的战果。
四号工程:蓄发改装。
满洲人入主中原后,强迫汉人剃发垂辫,原则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要脑袋还是要头发,自己看着办吧。拜上帝教是反清的,当然要恢复汉人的传统和习惯,表示与清政府决裂,于是大家都把头发留起来,解开辫子,盘在头顶上,改穿宽袍大袖的衣服。
为了迅速推广新的服饰和发型,太平军运用多种手法,加强宣传攻势。
他们对老百姓说:清朝叫我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脚上的靴鞋像马的两只后蹄;两个袖子的下端,像马的两个前蹄;背上画着一个马鞍,头上留着长辫子,就像一条马尾巴。这样一来,跪着见皇帝佬和鞑子官员时,就像是一匹马,专供他们来骑,而他们也确实是把我们当成牛马看待!
这不是畜牲的打扮嘛!咱们是做禽兽任他们欺负,还是脱去这身马皮,翻身做人?
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因为哪怕再贫穷、再低贱,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尊严的。
太平军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比喻,使蓄发改装工作开展得格外顺利,毫无阻滞。
服装和发型,在这里不只是一种审美上的需要,更是一种政治上的分界线,新的发型成为太平军的独特标志。后来清政府污蔑太平军为“发匪”或“长毛”,都是拿发型这事说事儿。
蓄发改装,就有了区别,便于划清界限,分清敌我。
五号工程:建立圣库。
圣库制度是一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曾经实行,将全国物资统一调度,平均分配,保证了反外国武装干涉和平定国内反对武装的胜利),特点是一大二公。
一大是指单一的公有制,参加团营的会众都把家产变卖,折成银两,上交圣库(国库)统一管理。如果觉悟不高,敢私藏金银、私自设立小金库者,重罚。战利品也统一上交,私藏者,杀。
二公是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统一调度分配。在战争时期,这一制度保证了财政运转的正常,也有效防止了士兵在打仗时为了抢钱而消极杀敌(抢钱时由于注意力分散,也有被敌人杀掉的可能)。
有了圣库,就有了后勤保障。
好了,分工有了,组织有了,纪律有了,区别有了,保障有了,就是正式的军事政治组织了,就不再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
这样的队伍,真的能打仗吗,能打赢经过专业训练的清军吗?
真理,来自实践;战斗力,来自实战。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