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节 魂系马头山
-
国民党南京政府失陷后,蒋介石飞赴重庆,召开“固守西南”会议。
蒋介石在当初做梦“固守西南”时,虽号称尚有百万兵力,其实只不过是被解放军打得七零八落的残兵败将,真正尚有一定战斗力的只有宋希濂和胡宗南两个集团。然而,就在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在贵阳写下神来之笔时,三兵团也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宋希濂部,给予其致命打击。
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攻克秀山、酉阳后,宋希濂当面向蒋介石夸口说川东防线固若金汤。很快,宋希濂部在解放军左右夹击下方寸大乱,于是调兵向右翼猛攻。刘伯承、邓小平认真分析后,决定力争第三兵团主力在长江边围歼宋希濂、罗广文两部。
彭水地处大类山深处,山青水秀,地势险要,境内有乌江、郁江、长溪河(今称阿衣河)等。因郁江上游曾有古彭人居住,史称“彭水”,故县名取“彭水”。
在宋希濂眼中,彭水只是一个川东小县城:
“它位于乌江东岸,四面皆山,为川东货物集散地,亦为交通要道。县城无城垣,仅有一条自南至北长约三华里的街道,紧靠河边。居民约四五千人,多为小商贩及船工。彭水为船舶必停之地,有轮渡可载运川湘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还经常有二三只小木船可渡江东,虽水流湍急,但河幅仅百多公尺宽……”宋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
史实是,从1949年7月起,彭水县的地方官吏已觉察此地不可久留,于是收拾细软,弃官而去。到11月宋希濂集团残部退守彭水时,这儿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大批溃军无粮可供,开始翻箱倒柜,抢掠财粮。
宋希濂在彭水一带布置乌江防线,以阻挡二野大军进攻重庆,县境内发生多场血战,其中最激烈的是马头山遭遇战,由敌第2军第9师担任阻击。第2军是蒋介石黄埔起家的嫡系之一,1925年由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扩编而成,北伐和抗战时军威显赫,1949年由20兵团司令陈克非兼任军长,下辖第9师、76师和164师。第9师师长蒋治英,黄埔六期步科毕业。全副美械化的第2军战斗力强悍。
马头山位居四川彭水、酉阳、秀山三县交界处与贵州接壤的朗溪乡,朗溪乡又称彭水小江南,在四周高山的包围中,有一块小盆地。谁能想到,这宁静的山顶,曾是血流成河的战场?马头山海拔约五六百米,呈东西走向,长约三五里,在彭水南部的高山峻岭中,只算一座丘陵,其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因为它是彭水早年通往贵州的官道必经地。从马头山往北,即朗溪乡的双山(又名何家盖),双山地势高峻,一面是陡坡,另一面是悬崖峭壁,下临阿衣河,与黄家坝遥遥相对,易守难攻。
为了加快行进速度,第二野战军12军军长王近山命令安仲琨部第36师乘车开进,沿川湘公路急驰,于1949年11月9 日进占乾城、永绥、秀山等地。宋希濂部九师25、26、27团由彭水方向窜至马头山东北的何家盖,企图沿川黔栈道直线向西逃窜。
蒋介石恼羞成怒,亲自到重庆督战,命罗广文增援宋希濂,固守川湘公路和乌江西岸;杨汉烈率79师和独立134师进入涪陵布防,扼守长江;胡宗南精锐第1军调往重庆,固守陪都。
11月 14日,第三兵团主力部队攻占龚滩并乘胜强渡乌江西进。担任12军先头部队的第36师安仲琨部,行动奇快。从酉阳龚滩突破乌江后,进入贵州北部,再向西北穿经金竹山插入四川彭水朗溪乡,迂回到武隆江口镇包抄宋希濂集团退路。16日,108团1营和3营在团长余辅坤率领下,于当天深夜顺利通过马头山和阿衣河上的舟子沱哨卡,抵达目的地黄家坝。
驻防马头山的敌第9师浑然不觉。
17日凌晨,36师率106团2营、108团开赴金竹山,受命沿文武堂切断敌人逃路。随后,36师各部由金竹山朗溪出发,沿马头山黄家坝前进。6时许,108团后续第2营、师侦察连及师参谋长安仲琨率领的指挥所和电台,由贵州进入马头山。
朗溪乡马头山一带,大雾弥漫。
马头村村民邵征禹起了个大早,想去山上砍根杉杆搭猪圈。马头村坐落在山坳里,当时只有十多户人家,散居在茂密的树林中。
邵征禹上山时,发现石板路上泥浆很多,像有群牛踩过。他哪里知道,昨天夜里,数千名解放军从贵州过来,悄悄翻过马头山,去了黄家坝。邵征禹只知道中央军是两天前开过来的,一来就修工事,弄得村里鸡飞狗跳。“中央军”,是当地百姓对国民党军的称呼。
刚把一根杉树放倒,树林里蹦出个兵来,把邵征禹吓了一跳。那是个中央军,钢盔乌黑,披张油布,冲锋枪端在胸前。“老乡,带路,我要去何家盖。”
邵征禹带着兵往山下走,快到村口时,他回头问,“进村?过了村口就要分路了。”兵把枪口往上一抬,“少说话,往前走。”原来,这个兵是国民党第9师的流动哨。
前面是村头杨显中家,石朝门后面有幢木板房。邵征禹想进去避避雨,便加快了脚步,兵也跟着急走。离杨显中家还有二三十米时,偏房牛圈里又蹦出个兵,因有雾,看不太清楚,只听对方哗啦一声拉枪栓,厉声问:
“什么人?”
邵征禹身后的兵答:“八路军。”
对方命令:“你是八路军就过来。”邵征禹身后的兵转身就跑,对方啪地一枪将他撂倒,邵征禹一惊,只见杨显中家冲出一大群士兵,有人对他高喊:“老乡,快趴下。”话音刚落,枪声大作,埋伏在山头上的中央军倾巢出动,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打响了。
这时,108团2营主力和安仲琨参谋长正行进到马头山山腰,枪声响后,敌军炮火呼啸而来。身经百战的安仲琨异常镇定,命令各连迅速投入战斗:108团4连抢占北大路东侧高地,侦察连占领大路西侧高地固守,5连占领马头山及其南北地区,6连占领马头山以西山岭以火力增援4、5连。
布置尚未结束,敌人已发动猛攻,一部从我4连、5连的接合部小山沟迂回包抄5连左翼,5连遭到重大伤亡;另一部与我4连和师侦察连拼命抢夺制高点,对峙激战。敌人数倍于我,激战到傍晚6时许,弹药殆尽的4连仅剩连长以下10多人,不得不撤出阵地。我2营其他部队已撤到马头山西侧的杀人垭、放马坪一线。敌军欲打通去贵州的通道,反复向杀人垭冲锋,每次都丢下几十具尸体在垭口大路上。
师长邢荣杰全神贯注地指挥战斗,敌火力被强压了下去。108团1、3营折回头夹击逃敌。敌人阵脚大乱、战斗力迅速瓦解。安仲琨亲赴一线参加战斗,令108团4连占据背后小山,筑起防敌逃窜的二道防线。
敌指挥判清了方向,重新部署火力,以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60迫击炮等轻重火力一齐开火反击。36师炮火更为猛列地向敌扫射着……战火和硝烟冲淡了山头阵地特有的寒气。敌人孤注一掷,仍在负隅顽抗。
战火开始迅速蔓延,敌阵脚散乱,陷入疯狂状态,战场上留下了一片片断臂残肢。战火硝烟中,36师的指战员们冲出壕沟,杀向残敌。
安仲琨挺身冲出战壕,挥手高喊着:杀呀——
正在这时,敌人一枚60炮弹突然袭来。呼啸声中,炮弹在安仲琨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了安仲琨的腰背部,同时也击中了冲上来保护首长的年轻的警卫员。
安仲琨壮烈牺牲了!
在他身后,一面战旗迎着深秋的寒风,猎猎作响。
顷刻间,为安仲琨参谋长报仇的喊杀声,压倒了敌人的炮火。战士们杀红了眼,奋不顾身地冲入敌阵……
大西南山地,黎明晨曦,军号嘹亮,勇士的鲜血曾染红朝霞。
杨长寿,时任12军36师政治部职工科特派员。他是随36师大部队赶到马头山的,“警卫员将安参谋长的挎包交到我手上。里面有行军地图,有他的证件。感到手里沉甸甸的,我们发誓: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宋希濂如惊弓之鸟,沿途奔逃。当他逃到郁山镇西的密林中时,才松了一口气。此时,他所率6军大部被歼灭。然而,在次日国民政府重庆国防部的公报中,谎称此役为“川东大捷”,蒋介石还夸其为“发扬了黄埔教导团精神”。
对悲壮的马头山遭遇战斗中的牺牲者,马头村75岁的村民向道荣记忆犹新:
“中央军过来后,又听说解放军要来,我们全家人怕得要命,就躲进后山的青杠林。林子里太湿了,第二天我们又回到家中。刚到家,突然一声枪响,中央军和解放军都出现了。‘老天,啷个来了恁么多兵?’大哥叫了一声,拉起我就跑。跑到现在小学校操场后面的田坎上,看见中央军和解放军在对打,打得好凶,还肉搏。中央军太多,解放军吃了亏,退走了。仅我看到就牺牲了17个,其中14个埋在马头场后面,3个埋在沟里。”
36师师参谋长安仲琨,是整个解放大西南战役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二野政委邓小平听闻安仲琨牺牲的噩耗,非常惋惜地感慨:“他才34岁啊,正是为人民建功立业的时候,太可惜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