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国共合作并未如苏联想象的那样,导致共产主义革命的降临,反倒让国民党在蒋介石的领导下趁势坐大。国民党一度将枪口朝向昔日盟友,到了1927年底,共产党在大城市的势力几乎被刨除殆尽,共产党得以幸存者,不是像周恩来那样遁入地下工作,就是像毛泽东那样在穷乡僻壤间躲避。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开始与其他同志重建中国共产党的 势力。
尔后几年间,共产党的力量逐渐壮大,与农民打成一片,毛泽东也逐步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这时,共产党被迫放弃华南与华中一带的根据地,迫切地寻觅不受国民党攻击的庇护所。尽管当时共产党人并无头绪,不过,这正是“长征”的发韧之由。1936年秋,长征胜利结束,共产党在地理上已更为靠近苏联,同时更为远离国民党,而毛泽东在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121937年,已占据东北的日军,南下席卷中国,国民党虽有心抗日,但大城市相继失守,最后退居长江上游的重庆。日本大举侵略,导致大部分中国地区分崩离析、民不聊生,削弱了国民党的势力——后来,事实证明这是致命的重创。国民党失去了主要税基,还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自内部腐败,党政机器贪赃枉法。相较之下,共产党上下一心,而且全是正直无私的爱国志士。中国的对日抗战被整合进世界大战的一环,完结于1945年的日本投降。
这时共产党人已坐拥百万军队,控有长江以北的大半农村。毛泽东在党内是绝对的领导者。党内的重大决策,都由他来拍板定案。1945年,在特别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出席的代表们确认了毛泽东的特殊地位。像一面巨幅标语写的那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131945年,毛泽东几乎领导了整个中国,声势如日中天。战时与毛泽东相识的美国共产主义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在被当作临时住所的窑洞,初次与毛泽东见面时,她对这个人既着迷又恼怒。“他有着黝黑的长脸,额头又宽又高,嘴唇娇柔。无论他有什么其他特质,他都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的阴柔面和周遭幽暗的环境,令我感到不快。我本能地涌升一股敌意,而我因专注于压抑心中的敌意,几乎没听到后来的一字一句。”史沫特莱后来对毛泽东产生好感,认为她所察觉到的是他深切的心灵疏离。“我感受到他心里有一扇门从未对任何人敞开。” 14或许,那一扇门只为他的爱人和少数老同志敞开。或许也会稍微为他的孩子开启。孩子还小的时候,毛泽东不能经常和他们见面。孩子长大后,毛泽东发现他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患有精神疾病,而他的一双女儿也都出现严重的忧郁倾向。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死于朝鲜战争。当毛泽东听闻噩耗时,先是呆坐半晌,然后淡淡地说道:“任何革命战争,都会要你付出代价。岸英是牺牲的几千人中的一个。”根据儿媳妇刘松林的描述,当毛泽东告诉她这个噩耗时,他是如此痛不欲生,他的手冻得像冰。侍卫注意到,事后毛泽东有好一阵子食不下咽。15毛泽东曾写过很多纪念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诗作,对杨开慧的感情很深。1927年,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离开杨开慧和三个年幼的孩子。杨开慧搬回长沙住在娘家附近。在奇迹式存留的一系列信函里,杨开慧写下自己对毛泽东始终不渝的感情,以及自己和孩子可能惨遭国民党毒手的忧心。1930年,为了报复共产党人攻击长沙,长沙当地的国民党将领处决了杨开慧。杨开慧那时才二十九岁。16毛泽东有时也会流露出多愁善感的一面。看到麻雀死掉,他会觉得伤感;看最爱的戏《白蛇传》时,白娘娘为了心爱的许仙,而被法海老和尚镇压在雷峰塔,总是让他忍不住泪眼婆娑。17早年,毛泽东还是个学生时,曾经写道:“生于此者,必死于彼,死于彼者,必生于此,生非生,死非灭也。”他相信唯有经过一番毁灭摧残,才能缔造新中国 ——或者,一个新宇宙。“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逾于旧宇宙耶!”1955年,毛泽东在芬兰大使面前表示,假使中国或地球被炸成碎片,“对于太阳系说来,还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说来,也算不了什么”。18对毛泽东而言,毁灭不仅是必然的,同时是令人振奋的。1927年,毛泽东前往家乡湖南考察农民的自发性暴力反抗。他赞叹地写下一段“文革”期间被广为引述的文字:“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农民是在颠覆世界。“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1958年,“大跃进”前夕,毛形容像敝屣般的残余中国传统,如何被铲除殆尽。毛说,中国就像一张白纸。“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19就某些层面而言,毛泽东多年来一直保有农民的性格。他讲话带有浑浊的湖南口音,演讲时喜欢夹杂乡下俚语。他还保有年轻时的习惯,晚上睡觉打赤膊,用绿茶漱口刷牙。20尼克松在北京的头一晚,虽然电视上的头条新闻是有关一群英勇女工的事迹,而尼克松到访一事则被摆在节目最末,不过事后回想起来,俟官方披露美国总统受到毛泽东亲切接待的消息后,整个新闻报道的导向一夕间为之改观。翌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刊登了毛泽东接见尼克松,毛、尼、周、基四人,以及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的大幅照片。《人民日报》还刊登了更多照片及新闻报道,以及周、尼二人在前一天晚宴上举杯敬酒的祝词。21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