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军乐队演奏中、美两国的国歌,所有的人立正聆听;随后,《歌唱祖国》的音乐声响起,周恩来和尼克松一同检阅仪仗队。尼克松夫人与她的(美国军官)随扈紧跟其后。这是自1950年以降,穿着制服的美国人首度无拘无束地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跟在他们之后的是中美官员: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及其助理、基辛格与他的幕僚团队、共和国元帅叶剑英、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以及中方的幕僚。6机场的欢迎仪式历时不过十五分钟,从中方的标准来看,这显然是一场随便的接待会。美国一行人分别坐进中国安排、车窗罩着蕾丝窗帘的黑色礼宾车队,呼啸着朝北京城驶去,媒体记者的巴士则紧随其后。美国人在飞机上已大致看过华北乡村的景象,农村建筑破旧不堪,农民与他们的牲畜显示出中国民生的凋敝困顿。道路上只有巴士和成群结队的脚踏车,不见别种车辆。摄影师探身窗外,赶忙拍摄工人铲扫新雪和过路行人的画面,令人不解的是,他们似乎对呼啸而过的护送车队无动于衷。车队穿越使馆区,在工人运动场左转。美方有人敏锐地注意到,街头设有管制交通的防护栅栏,而且公安警察阻止行人趋近观看。擅长外交舞台布局的霍德曼揣测,中国当局选择不在天安门广场聚集大批群众的用意,旨在昭示这群外国访客对中国人而言无关紧要。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得知,政府早已对当地老百姓三令五申,无论徒步行走或骑脚踏车,任何人都不得探头探脑地观望。当晚,中国的头条新闻是关于一群女工,在最后一则新闻中,才轻描淡写地提及美国总统来访。7车队进入北京城之后,美国人被无所不在的烧煤味和一成不变的景致震慑住了,从建筑物到当地人单调的蓝色穿着,全都千篇一律。在飞机上,美国人早已熟读了简报和导览,他们知道自己即将参观世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中国人定都北京已有七百年,他们为北京城打造厚墙高门,以纪念碑点缀其间,同时在城内的心脏地带营建无数宫殿、庙宇、歌台舞榭,成就了宏伟的紫禁城。王公贵族、大臣、商贾、士大夫也在此打造自己的宅邸,用巧夺天工的林园环抱其居所。地位较低的人则住在较朴实的寓所。陶瓷犬雕坐镇在重要通道口,祥瑞幻兽立在砖瓦屋檐之上,以防邪灵入侵。

北京城内的巷弄,即胡同,纵横交错,其高墙下包藏了纷纭杂沓的居民和静谧安详的庭院。春时,若站在城内少数山陵或浮屠宝塔之上远眺,可以瞧见一片青翠蓊郁。穿越京城南北纵轴,自山陵往北行有一连串淡水湖泊,为酷暑的京城带来些许沁凉。北京的气候之极端不输芝加哥或多伦多:夏季的溽暑令人窒闷难耐,冬季则是一片天寒地冻。由于防止地震的缘故,建筑物大都只有一层楼高。

外族的入侵、劫掠和内战蹂躏了这座千年古都,然而它却能纹丝不变地安然过渡到20世纪,其中现代化的踪迹尚属凤毛麟角:一个火车站、几栋西式教堂和大使馆、几间西式大学,以及一些办公大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肇建时,北京拥有世界上为数最多的中世纪建筑群。

尼克松一行人眼前所见,是正改头换面为共产主义式的一座古都,堪称世界革命的中心。北京正在迈向现代化,而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的典范则是苏联的首都,当时苏联是新中国少数仅有的邦交国。于是,几百年来为表彰圣贤烈女而立在街市上的牌坊,一一被移除。旧城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通衢大道和开阔广场。天安门广场就是在紫禁城旧址的部分废墟上开辟而成的。环抱京城几百年的高墙被推倒,改铺设多线环状道路。宏伟的城门也随之而去。

北京城的一片死寂也令美国人大感意外。脚踏车铃声轻柔地当当作响,偶尔传来卡车、巴士的喇叭声,但此地没有一般大城市常见的喧嚣。国务院官员何志立(John Holdridge)体验过二战前的北京生活,当时北京的喧闹熙攘与中国其余城市并无二致,因此他对眼前的变化大感震惊:“当我从汽车窗帘的缝中窥视北京,看到街上行人稀稀疏疏,他们动作迟缓,表情僵硬,仿佛‘文化大革命’让他们经历了某种战斗后的疲惫。当时‘文革’正趋于平静。”8当时外界对“文化大革命”一知半解。随着中国驻外官员被召回国内从事思想净化教育,中国大多数的驻外使馆已形同虚设。外国人要造访中国困难重重,除了少数像韩素音这类获得特别通融的共产党同路人;韩素音过去曾撰文赞叹中国人毅然扬弃过时的思想窠臼,而全心全意迎向未来。青年群起挑战他们的长辈,并如官方宣传所说的,同心协力缔造能真正落实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当时仅有少数外国记者和外交官仍驻留北京,他们的行动受到诸多限制。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