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大蒙古国的分裂。1227年夏,成吉思汗在灭亡西夏的战争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此前,成吉思汗的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天气也变得酷暑难耐,他的部属曾劝他暂时回蒙古养病,但西夏末代国王的斗志惹怒了他,最终使他奋不顾身地继续进行战争。成吉思汗死后,遗体被秘密安葬在所谓的“起辇谷”,具体地点已成为历史之谜。
成吉思汗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他希望身后能有一个众望所归的儿子来领导这个帝国,把自己未竟的事业发扬光大。不过,成吉思汗的崇高威望,远非他的几个儿子所能企及,结果,当家族内部讨论这个问题时,产生了激烈争吵。
长子术赤是在成吉思汗最艰难的时候出生的,以后又随其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按理说最有资格继承他的事业。可不幸的是,孛儿帖在生术赤前,曾被蔑儿乞人俘虏过,故术赤血统一直备受争议,“术赤”的意思,就是“不速之客”。因此,当成吉思汗首先向术赤问话时,次子察合台立即跳出来说:“父亲问术赤,莫非是想让这个蔑儿乞人的杂种来继承汗位吗?”术赤勃然大怒,双方撕扯在一起,闹到了要决斗的地步。最后,察合台受到训斥,可他提出来的让三弟窝阔台接班的建议,却最终被成吉思汗采纳。
家族内部的分歧,虽然暂时得到缓和,但分裂的趋势,却不可避免。窝阔台即位后,仅传两代,蒙古大汗的位置,就被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系夺去,并由此形成术赤系、拖雷系与窝阔台系、察合台系的对立,庞大的蒙古帝国最终陷入分裂。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是内陆欧亚游牧集团向外扩张的历史极限。此前,内陆欧亚草原也曾涌现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游牧政权,但无论是其规模,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显然都无法与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并驾齐驱。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也是中国北方游牧政权的延续。蒙古高原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游牧王朝的心脏地带,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非常适合畜牧经济与游牧生活,先后出现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等强大的游牧帝国或联盟,它们与南面农耕地区的中央王朝相互对峙,共同构成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政权,促进了北方民族共同体的联合与蒙古民族的诞生。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挥戈南下,则可视为中国北方游牧政权南下的历史延续。
历史上,中国北方游牧政权也曾有过数度入主中原的历史,建立过不少以北方民族为核心的政权,但都没有出现过像元朝那样统一中国的王朝。就奠定中国现有疆域而言,蒙元王朝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多民族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此期间得到充分展现。当然,这种统一是伴随着血腥征服与持续破坏而完成的,统一只是其客观后果。
成吉思汗虽然颁布了贯穿他治国理念的《大札撒》,希望子孙能够恪守自己的立国原则,可对子孙后代能否保持他的传统,
却怀有深深的忧虑,他曾说:“我们的后裔将穿戴织金衣,吃鲜美肥食,骑乘骏马,拥抱美貌的妻子,但他们不说‘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父兄得来的’,他们将忘掉我们和这个伟
大的日子。”
实际上,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在征服更遥远的地方后,都相继或多或少地背弃了他的传统。继其西征之后,他的儿子窝阔台汗、孙子蒙哥汗又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西征,从而奠定了钦察汗国与伊利汗国的疆域,但紧随其后的就是两个汗国的相继伊斯兰化。忽必烈开创的元朝,也因统治中心南迁,迅速地向中原王朝靠拢。
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国创造了世界历史的奇迹。几十年间,蒙古军队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比罗马人花四百年时间征服的土地和人民还要多。从太平洋到地中海,蒙古人的铁骑溅起了每一条江河每一个湖泊的水花。蒙古帝国的全盛时期,统治地域几乎相当于非洲大陆的面积。从西伯利亚冰雪覆盖的冻土地带到南亚印度的酷热平原,从大兴安岭松嫩的草原到俄罗斯的草原,东至朝鲜半岛西至巴尔干半岛,都曾经是成吉思汗子孙的领地。
从此,蒙古高原让全世界久久仰望,仰望高原上空那一只雄鹰在展翅飞翔。
元人出行图
忽必烈艰难登基及两次征日失败
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拖雷。成吉思汗分配家产时,遵循蒙古幼子守产的古老传统,将大兴安岭到阿尔泰山之间的蒙古本土,以及自己的绝大部分营盘、帐幕、国库、百姓、军队等都留给了拖雷。成吉思汗去世后,虽然窝阔台登上了大汗宝座,可作为“也可那颜”的拖雷却主宰着蒙古的核心地区及部众,这就埋下了拖雷家族日后夺取蒙古大汗宝座的伏笔。
拖雷可以说是黄金家族中的军事奇才,早年随成吉思汗征战各地,立下赫赫战功。窝阔台登基后,兵分三路出击金朝,把其中最为艰险的西路军指挥权交给了拖雷。拖雷指挥的这支偏师,借道南宋,千里奇袭,出现在金朝大后方,让敌人阵脚大乱。南宋绍定五年、金开兴元年(1232年)春,拖雷军以少胜多,在钧州的三峰山全歼金军主力二十余万,为灭亡金朝打赢了关键的一仗,拖雷也因这次战役而名声大噪。
可是,没过多久,拖雷就在凯旋北上的途中神秘地死去。据说,当时大汗窝阔台突然染病,萨满巫师说必须由至亲代为祈祷,并喝下下过符咒的水,才能痊愈。结果,拖雷在祈祷上苍,喝下符水后,很快就死去了。拖雷之死由此也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拖雷死后,寡妻唆鲁禾帖尼成为拖雷家族实际上的领袖。
唆鲁禾帖尼为拖雷育有四子,分别为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在她的精心培养下,这四人日后都成为蒙古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1251年,在成吉思汗诸孙之长、钦察汗国君主拔都的鼎力支持下,蒙哥成功夺取政权,成为蒙古国第四位大汗,蒙古政权从此由窝阔台系转入拖雷系的手中。
蒙哥即位后,忽必烈受命“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一年,忽必烈三十六岁。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闪电河畔的金莲川,原名曷里浒东川,每到夏季,草甸上就会开满一望无际的金莲花,灿烂夺目。据说金世宗巡幸这里时,见到遍地都是鲜艳的金莲花,于是以“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将这里命名为金莲川。
蒙哥汗即位后,忽必烈长期驻扎金莲川,建立自己的王邸——开平城,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元史》说他“思大有为于天下”。在这里,忽必烈不断从各地招揽人才,组成所谓的
“金莲川幕府”。幕府成员庞杂,人才荟萃,既有饱读经书的汉族儒士,也有来自其他行业、民族的精英。正是在此期间,忽必烈不断从各种渠道接触到汉文化,一反此前蒙古贵族轻视汉文化的传统,开始有目的地在中原各地进行一些改革尝试。
那么,忽必烈的改革事业又是如何展开的呢?
邢州,也就是今河北邢台,在当时是两个蒙古贵族的领地,他们因横征暴敛,造成当地百姓纷纷逃亡,原来的一万五千户人家最后只剩下六七百户。无奈之下,二人只好找到忽必烈,请求代为管理。结果,忽必烈任命自己的手下脱兀脱、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新政大行,一月之内,户增二万,邢州一跃成为当年地方政绩考核之最。
邢州是忽必烈以汉法治理中原的首次尝试,这次尝试应当说是非常成功的。此后,忽必烈又相继在自己的封地关中设宣抚司,在对南宋作战基地河南设经略司,为日后统治中原汉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在蒙古政权对外扩张上,忽必烈也开始崭露头角。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