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7节 兄弟文化让团队屹立成林

2005年蒙牛冰淇凌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伊利,公司奖励时任冰激凌事业部营销副总经理职务的赵全生一辆奥迪车,他拿出将近30万元的年薪,从上面大区经理一直到下面普通员工,全部分给大家,这当时轰动了整个蒙牛。2011年3月,赵全生刚加入和盛生态公司任总裁,公司发不出工资,他一次从家中拿出100万元给大家发了半年多的工资, 这感动了无数创业者。

以下是赵全生对于团队建设方面的分享,我们来听听他的讲述。

我选择这个行业,当时自己的观念和认识不够,加上2011年和盛生态发展处境特别困难,难免有些犹豫。然而,经过前法人对和盛生态的具体情况的介绍,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所以就爽快地接下这家公司。

对我来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出点样子来,聚焦整体一个大目标。即使拼搏多年,力量耗尽也没做出个样式来,那也问心无愧了。但人必须做有意义的事情,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不是一个人或哪一国家的问题,这个行业非常有前景。我认为这也是一个积德的行业,能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人类。

每一棵树苗都是有生命的,看着它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我倍感欣慰。随着树木队伍的壮大,加入我们团队的兄弟也越来越多,智慧就产生出来了。

在蒙牛冰淇淋事业部那会儿我一直带营销团队,这个团队氛围很融洽,大家在一起特别快乐、开心。只要大家在一起,无论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克服。大家在一起,把不可能的事做成可能了,让人如何不开心?从2001年到2015年,大家虽然分在蒙牛与和盛生态两个不相同的企业,但这15年的时间大家仿佛一直在一起。由于后面这个企业的现状不是很好,我一个人也没有请,起初就自己出来了,找了几个学生开始干。像郭瑾春、栗建军、铁英、马黎明他们那会儿拿的全是高薪,铁英在上海时年薪几十万,马黎明他们也都是大区经理, 在蒙牛冰淇淋事业部,年薪也是三四十万,来了这儿以后他们一个月才拿几千元的工资。

当时我的想法是,一个人可以冒险去趟一条河,不能把所有兄弟都拉下河。

没过多久,带过来的兄弟都知道我开始做这个事儿,个别兄弟说“我想跟你干”,他们都有工作,我没同意。因为什么?当时我的企业小,他们都是大人物,正所谓“庙里放不下大神仙”,我也支撑不了那么高的工资成本。做好做不好还不知道,人不能很自私地盲目地来拉人做垫背。第一次没谈妥,过了没几天,他们又来找我商量。以前的冰淇淋营销团队虽不在了,但是逢年过节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只要有节假日大家必会组织起来聚一次。

第二次兄弟们提出加入我没同意,到第三次有个别兄弟就生气了,说:“领导,收入是一个方面,人跟人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来这儿也不是图赚钱。”我一听,这个兄弟说得挺有道理,有时候做事与做人的确需要分开。经过这么一说,我也就没有顾忌了。我不是搞公益的,钱还是要挣,可能挣得要少点儿。这样,第一批人郭瑾春、栗建军、马黎明、铁英等加入了和盛生态。铁英是负责行政方面的, 所有的企业制度,结合林业这个行业她都完善了。栗建军把所有的苗木基地,从几百万棵发展到现在4000万棵。马黎明一天工程也没有做过,然而他却开始调研工程、调研机械,分析研究和组织专家请教, 通过学习,一年时间把4万亩碳汇林制作工程弄完,收入达2个亿。就这样,陆陆续续,以前团队的其他兄弟也加入到和盛生态。

一开始,李峰是和盛生态的法人总裁,直到2011年才由我担任, 2013年我又兼任董事长一职。企业的前身就是个200多万棵的小苗圃, 一帮门外汉,全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琢磨,从2011年到现在也就两三年的时间,苗圃从400亩发展到2万多亩,树木达几千万棵,这个速度的确很快。有了这个务实的拓荒精神,才有和盛生态今天的成绩。谁能想到这么一帮卖冰淇淋做食品加工的团队,面对一个陌生的行业,竟还能发挥全身心的激情,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究摸索,最终获得重大突破。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想过要走捷径。当今社会,大家都想走捷径,往往成功者不是走捷径的那个人,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的那个人。

和盛生态的团队有着和赵全生一样的体会心得。和盛生态的行政总监铁英说:“我们确实传承了许多过去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好精神。但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就像赵总说的,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 扎扎实实走下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还有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庞大的心智资源,因为心智资源比有形资源更值钱。赵总从2011年到了和盛生态,一年没有跟蒙牛圈的朋友见面沟通,他把这一年全撂在和林格尔这片荒地上,跟员工一起种树,一起研究土地,研究树苗。什么叫心智资源?任何一个创业者做事业,他首先没有把钱看在眼里,而是把自己的心放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虽然和盛生态的文化脱胎于蒙牛文化,但在赵总手里,它被发挥得更博大精深。他把个人的草根精神带到公司所有员工身上,每个员工都不浮躁了。这种速度不是吹出来的速度,而是扎实稳健的速度。”

赵总接着话茬补充道:“你要问和盛生态的速度,我用一句话回答你,做这么快可能跟我们书读得少有关系。这个团队的组建非同寻常,有些不谋而合。比如,智天然集团郭凯瑞的团队,田牧实业刘瑞的团队,还有我们和盛生态团队的80%,都是从蒙牛老班底里出来的。80%不是世界上普遍的法则,但来自于同一个团队的认同的确很重要。

一个人出来做事,首先面临着诸多问题,不说事有多难做,就是把人聚在一块都很难,众所周知,如果没团队什么事都很难做成。大家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呢?第一看你人品;第二是过去这些人在跟你交往的过程中,是否受益,受过害的人打死他也不加入。”

另一位跟随赵总来到和盛生态的李卫星说:“在和盛生态这里, 不给钱人也愿意来,为什么呢?一个人带团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靠权利管人,一种是靠利益管人,还有一种人就是靠品德管人。靠品德管人建立起来的团队是有团结精神的。有团结精神的团队才能形成共同愿景、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情趣、共同的生活圈子、共同的理想追求和目标。在蒙牛冰淇淋团队,跟随赵总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这个团队承认自己的精神领袖,有事的时候他拿意见具有一言九鼎的分量。所以,当赵总加入到和盛生态时,好多人都高兴地追随领导举旗。”

谈起蒙牛系创业的这些哥们,赵全生说,我们的优势是兄弟文化,“众人同心、其利断金”,我们出来二次创业的这些人,在产业链上会相互扶持。和盛生态一出生就穿着贵族的服装。中国还没有一个碳交易市场,可以说和盛生态走在了行业的前沿。现在和盛生态的团队有200多人,在林业行业里已经是遥遥领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