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为什么新进的“能人”忠诚度都不高?
-
我的公司从1998年成立到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先后在北京、重庆、广州、成都建立了公司的茶叶商城和茶叶超市,年销售额达到一亿多元。
和同时代的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我在管理理论和知识方面比较欠缺。创业成功后,为了企业能快速发展,我一直强调招聘有能力的人加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发展。对招聘进来的能人,我一直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他们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经过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当初招聘进来的能人并没有将企业管理和经营提升到新的台阶,而且这些能人的忠诚度都不高,离职率极高。与此同时,忠诚度高的员工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又不够。基于以上情况,我公司的重庆分公司长期亏损,北京分公司和广州分公司也出现人员不稳、管理团队效率不高且无人可用的局面。对此,我非常困惑,在引进人才方面,我公司可算是不遗余力,也舍得给待遇,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请问我该怎么办呢?又怎样去扭转这样的局面呢?
—张吉达 海豚会会员,茶叶连锁卖场公司老板
信任是破解困局的良药
员工的忠诚度不高,同老板与员工之间信任程度较低密切相关。信任是获取高能力、高忠诚度员工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上一案例中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第一,在企业内部保持政令的一贯性。如果企业做决策和发布命令始终如一、前后不矛盾,并且总是第一时间向员工解释各种决策和行动,就会在员工心中激发起更大的信任,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员工来说更是这样。
第二,公司领导者要塑造自己以身作则、正直诚信的个人品德。很多时候,员工会观察和思考公司领导者的行为,判断其是否言行一致。特别是在与员工利益相关的问题上,领导者更要秉持诚信的原则,不轻诺寡言。
第三,创建良好的沟通文化与机制。公司领导者要致力在组织内部创造一种坦诚、公开的沟通文化,把事情和问题以正式的会议或其他方式放在桌面上来谈,并且让相关利益方都了解清楚。同时,要尽可能在组织中建立规范、高效、双向的正式沟通机制,让管理信息流在组织中畅通无阻。
第四,努力做到“陈力就列,充分授权”。公司领导者需要经常去分析、观察、评估员工的工作情况,了解员工的长短优劣,在工作安排上,尽量做到充分授权,而不是过度授责,那么,高能力的员工就会找到适合的位置,从而主动降低或消除离职意愿。
第五,从内心深处关爱员工。人心都是肉长的,真正关心员工,员工会强烈感受到,从而自动把企业与自己的发展结合起来。企业可以通过非正式的活动,比如旅游、生日会、电话、短信、网络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
突破顶端瓶颈期
从上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该企业处于初创顶端瓶颈期,这个阶段的企业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批元老和管理层,忠诚度高但职业化低;发展速度和利润下降,甚至介于盈亏线前后。这在客观上推动企业引进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对这个顶端瓶颈期的到来,应对得好,企业就会换轨—进入一个更好更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应对得不好,则基本就无法发展甚至走向衰落。
该企业想要突破这个顶端瓶颈,核心是做好三个转化。
一是由职务化转向职业化。企业发展初期是谁负责干什么,企业发展起来了,这个人自然就有那个位置。但“负责干什么”并不等于“能干好什么”。前期的成功,对一些人而言,是市场或形势成就的,同他的能力并无大关系。等到企业招聘到有能力的人进来,核心位置却还是原来那些功臣占着,自然就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老功臣们应该挪位让贤,让管理团队职业化。没有职业化的管理文化,就很难让新人有忠诚度。因为职业化的思维观不是忠于人,而是忠于制度、规则。
二是由集权化转向分权化。职业化先解决了岗位胜任标准,接下去就是授权。授权才能让有能力的人发挥其能力的核心价值,价值发挥了才能获得自我位置感和他人认同感。从人性上说,自我认同和互相认同,是忠诚的核心基础。
三是由独利化转向分享化。分权之后还要分利,采取配套权责利相应的机制,例如更加有挑战而又具备期望价值的工资晋级制度、分红制度、期权制度甚至股份制度等。个人做一块小饼干,虽然都是自己的,但只能得到一块小饼干,还不如让大家一起做成一个大蛋糕,大家都能分享到更多。所以,除了将企业本身做成一个平台,还要将权利分享也做成一个平台。这样才能在人才的层面上,实现忠诚和能力兼得。
重新审视管理体系
本节案例中,企业能够吸引进来的人,往往更注重短期薪水的高低,而对于工作范围、复杂程度、挑战性这些更重要的方面考虑甚少。起初双方接洽的时候,老板许以高薪,应聘人员也不多做考虑,但入职之后,员工往往会发现,企业的情况和自己想象的差距很大,心理上的落差就很明显地显现出来了。时间一久,员工就会产生离职倾向,再去寻找工作压力相对较少、管理更加规范的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想实现能力和忠诚兼得,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体系,包括战略目标系统、组织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系统、薪酬绩效系统、计划会议系统、企业文化系统等。
其次,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选人用人标准,尤其是对驻外分公司、办事处负责人,要有宁缺毋滥的思想,宁可空缺,不要应付。
再次,强化目标计划管理,用目标计划作为管理主线,给员工紧张感,养成职业的工作习惯。
最后,强化充分沟通,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定期进行管理层会议,使各地员工有更多机会和老板以及总部沟通,增强其归属感。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