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轲
中学时期学生之间的交往既有普通人际交往的共同之处,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学校里的人际交往目的较社会上的单纯,情景因素占较大比例。学生之间一般比较重视心与心的交流,看重每一份真挚的情谊。在学生时代容易产生志同道合的挚友,甚至一生的知己。
但“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即使在单纯的学校人际交往中,因为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依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交往模式。下面就是从大量不同类型人际交往中提取的典型模式。
■ 自我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交往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我”字当先:有的在生活上“自我中心”,对于集体生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沿袭着在家中当“小皇帝”的习惯,觉得周围的人让着他是应该的,他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管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有的在学习上“自我中心”,因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占有较大的优势,看不起学习一般的同学,不愿与他人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有的在社会活动、集体活动中“自我中心”,认为自己是小团体的核心或班里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甚至在学校、区、市里都小有名气,总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和想法,总希望别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也有的集以上两种或三种毛病于一身。
■ 自我封闭型
自我封闭型的交往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于性格原因造成。这类人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性格内向孤僻,比较害羞,不知如何主动与人相处,只是较为被动地应答他人的行为,内心世界不为他人所了解——虽然他也愿意甚至渴望达到理解。②由于独立意识过强造成。这类人认为“事事不求人”或“一两个朋友足矣”。他们觉得自己的个人力量足以处理好一切事务,而不需他人的友谊和援助。③由于过于看重个性所造成。这类人认为“如果为了使相互之间的关系融洽而彼此适应对方,就是抹杀了自己的个性”。④由于否定友谊所造成。这类人认为“人心难测,朋友难交”,怀疑朋友之间是否会有真正的友情。
■ 亦步亦趋型
亦步亦趋型的交往方式指的是老好人般的交友方式。持这种方式的人往往人云亦云,而人云亦云的本质是交友无原则。表面上与谁都挺好,实则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前面一个少年犯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交友无原则、凡事亦步亦趋的交往模式。这种交往模式容易助长坏风气,既使自己失去真正的友情,又不利于集体好风气的形成。
事实上,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 社会功利型
学生之间的社会功利型交往方式是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在学生中的折射。持这一交往方式的人往往把友情看做交易,认为“友谊”无所谓真情实意的情感交流,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利用,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代名词。这类人往往没有目的不做事情,即所谓的“不吃亏”。因此,其“友谊”好时可以“天长地久”、“称兄道弟”,而当利益转移,便可能“移情别恋”,与他人续前缘;常常表面恭恭敬敬,背地里另有打算。
以上四种模式只是极端的交往模式,对于具体的人际交往现象绝不可以简单武断地归入哪一种交往类型,它们更多的是多种模式的混合。而就每个人而言,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做让人反感的人。
小测验:人际交往类型
对下列题目做出“是”或者“否”的选择。
是
否
1
我碰到熟人时会主动打招呼。
□
□
2
我常主动写信给友人表示思念。
□
□
3
我旅行时常与不相识的人闲谈。
□
□
4
有朋友来访时我内心里感到高兴。
□
□
5
没有人引见,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谈话。
□
□
6
我喜欢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
□
7
我同情弱者。
□
□
8
我喜欢给别人出主意。
□
□
9
我做事总喜欢有人陪伴。
□
□
10
我很容易被朋友说服。
□
□
11
我总很注意自己的仪表。
□
□
12
约会迟到我会长时间感到不安。
□
□
13
我很少与异性交往。
□
□
14
我到朋友家做客从不感到不自在。
□
□
15
与朋友一起乘公共汽车我不在乎谁买票。
□
□
16
我给朋友写信时常诉说自己最近的烦恼。
□
□
17
我常能交上新的知心朋友。
□
□
18
我喜欢与有独到之处的人交往。
□
□
19
我觉得随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很危险的事情。
□
□
20
我对发表意见很慎重。
□
□
给自己打分
题目
是
否
题目
是
否
题目
是
否
题目
是
否
1
1
0
6
1
0
11
1
0
16
1
0
2
1
0
7
1
0
12
1
0
17
1
0
3
1
0
8
1
0
13
1
0
18
1
0
4
1
0
9
1
0
14
0
1
19
0
1
5
0
1
10
1
0
15
0
1
20
0
1
将1~5题得分相加,得分说明交往主动性水平。得分高说明交往偏于主动型,得分低则交往偏于被动型。
将6~10题得分相加,得分说明交往支配性水平。得分高说明交往偏于领袖型,得分低则交往偏于依从型。
将11~15题得分相加,得分说明交往规范性水平。得分高意味着交往讲究严谨,得分低则交往较为随便。
将16~20题得分相加,得分说明交往开放性程度。得分高说明交往偏于开放型,得分低则交往倾向于闭锁型。
如果得分不是偏向最高分和最低分两个极端,而是处于中等水平,则表明交往倾向不明显,属于中间综合型的交往者。
小资料:友谊不拒绝功利
人为什么需要与人交往呢?尽管每个人具体的交往动机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动机就是为了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人际交往的互惠互利完全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互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所谓互利原则,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个层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更是两个层次的复合体。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人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
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人抱怨朋友缺乏友情,甚至不讲交情。其实说穿了,抱怨的一方往往是由于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获得满足,而这种需要往往也是非常功利的。所以,我们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不必轻率地抱怨别人没有“友情”。我们只需要坦率地承认: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既要感情又要功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常规策略;需求平衡、利益均等,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
(未完待续)
《我的圈子我做主:人际交往就这么几招》
作者:徐守森
出版:科学出版社
定价:25.00元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