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西山踏雪(2)

卧佛在寺院里供奉的并不多,我在北京所见过的卧佛大致有三尊,法源寺法堂的木质卧佛、灵光寺卧佛殿的玉卧佛,再有就是卧佛寺的铜卧佛了。卧佛表现的是佛陀入大般涅槃那一刻的情景。

公元前543年,佛陀从王舍城的灵鹫山启程,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他的弘法之旅,但这一年佛陀已经是一位八十高龄的老者了,在弟子的陪同下,佛陀依然坚持托钵步行。渡过干达河,佛陀一行人来到了末罗国的波婆村,村里一位铁匠闻听佛陀的到来喜出望外,便要供养佛陀,第二天佛陀如约而至,接受了铁匠供养的午餐,席间有一道蘑菇佛陀看出了问题,尝过之后便开始隐隐腹痛,但佛陀却告诉铁匠:“蘑菇供养给我,其他的食物给我的徒弟们分食吧!”用过午饭佛陀便开始痢疾不止,铁匠不知所措、自责不已,佛陀却说:“你的供养发心是至诚的,所以不要自责与悲伤。”

在《大涅槃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我闻彼服食铁匠穷达的斋供以后,世尊忍受几濒于死的剧痛,彼所以患此严重性疾病,因进用栴檀树耳之故。世尊于清泻后犹说,我等去拘尸那罗城”。佛陀托着病痛衰老的身体到达了拘尸那罗城的娑罗树林,他命弟子在两棵娑罗树间铺下卧具,佛陀右肋着地而卧,在清朗的月光之下,风吹动着树叶沙沙作响,弟子们围绕在佛陀的身边,佛陀用枯油残灯似的最后一点力气为弟子们做最后的开示,他用一生的弘化包括这年老的应身为众生阐释着“因缘生灭、万物本然”的道理,最终佛陀耗尽最后一丝体力进入了涅槃寂静。

卧佛寺的这尊卧佛塑造的正是那时的情景。佛陀涅槃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而这尊铜卧佛自从铸成那日起也已经在这卧佛寺静静地躺了六百多年,我常会在这佛前思考,此时的佛陀是睡,是醒?是住世还是已经涅槃了呢?这几百年间无数的香客穿梭于此、跪地祷告,佛陀听得到吗?香客们是对佛祷告还是对自心祷告呢?也许卧佛殿门额上和殿内的两块匾文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性月恒明”“得大自在”,何为性月?何为自在?我自知才疏学浅,不能也不会解释,也许观问自心时,自会了悟吧!

带着这样的心情走出卧佛寺,进入了山后的樱桃沟,此时的节奏又从肃穆转变成了探幽。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那是一个仲春的周末,一向严厉的家父竟然破天荒地主动提出要我从繁重的课业中舒缓一下,带我去樱桃沟爬山,那时的樱桃沟野趣十足,现在的山谷栈道那时完全没有,我和父亲是一路翻石跨溪走进山里的,那时山里的游客也少,一路走来几乎没有什么人,耳边只有我俩踩在树叶上的沙沙声和一路相伴的溪流的潺潺水声。时隔多年,今日进山,因为是雪后初晴、山路泥泞、游人稀落,竟也找到了当年的那份情趣。

樱桃沟从明清时期就备受文人青睐,常有雅士在此隐居。樱桃沟原名“退谷”,至于为何得名,我只听到过一种说法,因山谷走势而得名,但我倒是觉得退谷之名倒和那些隐士的心境相得益彰。

喜爱北京历史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这两本书的,在专述北京的史学著作里这两本书的地位极为重要,而它们的作者孙承泽就曾隐居退谷。孙承泽是明崇祯四年的进士,明朝时做过刑部给事中,明朝覆灭后,清朝时依然在朝为官,北京宣武区琉璃厂附近的“前孙公园”“后孙公园”以前叫“孙公园”,就是孙承泽的居所。孙承泽在六十三岁时于樱桃沟内修建别墅,而且还修了一座亭子,取名“退翁亭”,从此便专心在此著书。

想到此我突然觉得今日雪后登西山好像格外的有意义,不但置身在了燕京八景中,仿佛这也是一次朝圣之旅,作为北京文化的追随者,此时走在当年孙承泽踏过的山间小径之上,确实有一点怀思之情。

时过境迁,我想今日游览樱桃沟的人大多不会知道孙承泽是谁,他对北京有什么意义,更多的人在意的是谷中的美景。尤其近几年栈道修好之后,每到春秋这里就成了婚纱摄影的一大好选择;而上了年岁的人则是被樱桃沟里那个“水源头”汩汩涌出的山泉水所吸引,每日里不辞辛苦地一桶桶地往山下背。还有就是面对这樱桃沟里成片的杉树林有些人心中会有一个疑问:既然不见樱桃树,为何要叫樱桃沟呢?

其实樱桃沟以前还真是有樱桃树的,清初的学者周亮工在他著述的《因树屋书影》里就提到过“白樱桃生京师西山中,吾师北海先生退谷前有一株,当以数十粒相贻”,文中提到的“北海”是孙承泽的号,周亮工则是孙承泽的学生,这篇文章也证实了樱桃沟以前确实有樱桃。

后来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樱桃沟的南山口修建了一座广慧观,观中的道士在山谷里遍植樱桃树,每年樱桃成熟的时节都要送往皇宫上供,百姓是没有这个口福的。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义和团在攻打西华门教堂的时候有一位洋人的女牧师化装逃走,来到了樱桃沟避难,后来被广慧观的道士发现并且杀死,八国联军得知此事前来报仇,道士们从此弃观而逃。清末广慧观和樱桃沟都被慈禧寿膳房的太监郝长泰买下作为出宫后养老的地方,清朝覆灭后广慧观和樱桃园被一个叫周肇祥的资本家买下,成了周家花园,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樱桃沟的樱桃树日益枯萎,现在则是难寻樱桃树的身影了。

伴着一路的思绪,不觉间竟然走到了元宝石下的水源头,前方立着“游人止步”的牌子,我则绕过牌子继续前行,其实每次游览樱桃沟,我都是这样的“不守规矩”,前方的山路变得荒凉,更是一个游人都没有了。

回想自己在这条路上走过许多次了,第一次和父亲来,上大学时带女友来,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像今天一样自己来,也曾在这山谷中小小地迷过路,但在雪后踏入西山这还是第一次。一路走来方才觉得,远观西山晴雪美不胜收,而身在此山中的时候却是这样的泥泞难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游览的兴致,山间静得出奇,已是下午,太阳也不再耀目,缓步前行、边走边赏倒也不觉得累,时而会有乌鸦在头顶飞过,那翅膀在空中呼哒呼哒地扇动。

猛然间觉得,昏鸦飞过的情景见过无数次,本以为已经熟视无睹,但今天竟然察觉到鸟儿飞翔也是有声音的,也许静到极致才会观感到生活中的点滴本真。一鼓作气走到山顶,回身望向来时路和眼前开阔的景致,山林中静到可以真切地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转而再细听,远处传来“呼呼”的声音,这并不是风声,我真真地确定这是城市里传来的声音,原来我们天天在都市中奔忙,那种嘈杂竟然被我们习以为常。

天色渐暗时我下了山,甬道两边树梢上的雪挂还在消融、扑梭梭地往下落,身后走着的一个女孩被落下的雪砸了个正着,我听到身后一声惊叫竟不厚道地偷笑。回到家天色已经黑透,坐在昏黄的台灯前随手翻看着关于樱桃沟、卧佛寺的书籍,玩味着这一天的味道。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