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丰泽园”古朴敦厚,不尚华丽,“菊香书屋”更显清幽典雅。毛泽东十分满意这绿色的世界,院中的遍地小草给了他幽静恬淡的心境
在中南海高大的院墙内,有许多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从中南海的南门,也就是新华门进入中南海,顺着南海西岸的马路行至北头,便会看到一个大院,院门口上方的黑色大匾上,书写着乾隆皇帝的三个金色大字“丰泽园”。
丰泽园建于清康熙年间,正门上所悬匾额“丰泽园”为乾隆手书。门外原有稻田数亩、桑树数十株,为清王室每岁仲春亥日演耕之所。“丰泽园”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群,它由许多小院落组成。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清代曾名崇雅殿。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一座四合院,就是著名的“菊香书屋”,康熙题联曰:“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净香。”
毛泽东住进了丰泽园的菊香书屋,之前曾是周恩来进京后的临时居处,毛泽东搬入中南海,周恩来比较各处房屋,感觉还是菊香书屋综合条件好些,便请毛泽东住进,自己搬到西花厅。
如果说丰泽园古朴敦厚,不尚华丽,那么“菊香书屋”更显清幽典雅。
现在想想也很有意思,将毛泽东安排在菊香书屋居住是多么美妙,因为这和意志坚强酷爱读书的毛泽东个性很贴近!同样,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里有一个名为“不染亭”的四方亭,和她的主人个性多么相似!有幸走进挂着“菊香书屋”匾额房子的人都知道,这里只是一个过厅,穿过它才是一所院落。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把菊香书屋改成“菊香书院”更为合适。
通过菊香书屋过厅走到院内,可以看出这院子是南北向的、长方形的结构,是北京标准的旧式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有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
北房五间成一明两暗的形式,挂有“紫云轩”匾额的房子是这五间中的当中一间,是个过厅。东侧的两间是通间,是毛泽东的起居室,成东西向的长方形。为什么有人将毛泽东比喻为“紫云轩主人”,就是由这个牌匾而来。西侧的两间有山墙相隔,靠过厅的一间曾是江青的寝室,但她在这里住的次数很少,更多的时间是住在本院的南房。西侧的里间与西厢房相通,都是毛泽东的藏书室,是名副其实的书屋。穿过北房的过厅出北门,则是一个小小的院落,可称为后院,与中海岸边上的马路仅一墙之隔了。这个小院内有个简易的防空洞,是进驻后由卫士挖的,毛泽东从来未使用过。这里杂草丛生,只有在防疫搞卫生时才清除一次。这样,过厅的北门也就不开了。
南房与北房的结构相同,也是五间。东侧的两间是江青的起居室,靠近过厅的一间是卧室,东边的一间是洗漱室,中间一间是过厅,南可去南院,北可去菊香书屋的院落。西侧的两间毛泽东的女儿曾住过,这南房实际上也是北房,因为穿过它的过厅出南门又是一个院子,工作人员称它为南院,这样菊香书屋的南房就成了南院的北房了,因为这所房屋的南、北门窗是一样大小、一样格式相对称的。
东厢房也是五间。中间的一间是过厅,靠北侧的两间是通着的,这就是毛泽东的办公室,与过厅相通。靠南侧的两间不与过厅相通,也不在菊香书屋院内开门,而是开在东厢房东面的夹道内。这里是贮藏室,若去这贮藏室,需要走出菊香书屋这所院子。
西厢房也是五间。挂“菊香书屋”匾额的过厅是西厢房中间的一间房子,南北两侧的两间房都不与这过厅相通。北侧两间是毛泽东藏书室的一部分。过厅南侧的两间,至今没人披露它到底作何用途。
北房外面的东头有个夹道。夹道西侧的房屋从南往北数,南侧两间是卫士值班室,北侧的两间是厨房。夹道的北头有个便门,走出去就是中海西岸上的马路了。毛泽东去怀仁堂开会时,常从这个小便门出入。夹道的西侧北头也有一个便门与另一群建筑相通,去贮藏室时就从这个便门出入。从西便门走出去,经过弯弯曲曲的夹道就是南海北岸上的马路了。
周恩来把丰泽园的菊香书屋让给毛泽东住后,自己搬到中院居住和办公。不久,江青要搬来,周恩来又让出房子,迁到前院的东厢房。可这里屋少人多,长住下去也不是办法,得另寻地方。一天,周恩来来到中南海的最西北角,院前的匾上写着“西花厅”3个字,一进院内,正是海棠花盛开,周恩来为之精神一振。他非常喜欢海棠花,称它们为“群花”。以后,周恩来就住到了“西花厅”。
而毛泽东在菊香书屋一住就是17年,直到1966年搬进中海西岸的“游泳池”居住。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以后,很喜欢这里的自然景致,院中的遍地小草给了他幽静恬淡的心境。有一次,工作人员打扫院中杂草。忽然,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莫拔莫拔,莫伤了无数生命。”
就这样,被毛泽东保护下来的小草日夜簇拥在菊香书屋的四周,为彻夜操劳的领袖置换新鲜的氧气。
初夏时节,这座古旧的四合小院门口摆放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盆花。
“过去这里是公园,由他们随意美化,我们不干涉。可现在我住在这里,就不要摆了吧,摆一点松柏怎么样?”毛泽东与工作人员商量。
工作人员露出了不解之色。
“你们知道,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会有工人农民来。”毛泽东解释道,“他们来了,就是为了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那么多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虚荣的风气就不好了。”
工作人员立即同花工商量,挪走花盆,只在院内十字路口处,摆了一棵常绿的棕树和一对无花果木,走廊上摆的也是两盆绿草。
毛泽东十分满意这绿色的世界。
毛泽东很少从西便门出入,它常常是警卫人员进出的地方。厨师运粮运菜大都经过此门出入,有时也利用北侧的便门。南房的东头外侧也有一个夹道,它通往南院,这是毛泽东的孩子们及毛泽东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常走的通道。这条夹道比较忙,因为工作人员常与他的孩子们打交道,毛泽东的孩子们也常经此到菊香书屋院内来,找毛泽东,找卫士等。
南院的东房是毛泽东孩子们的宿舍,准确地说是孩子们的集体宿舍。这里住着江青的姐姐李云露老太太,她是照看李讷的,她的儿子王博文也住在里屋,外屋住的是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毛泽东儿媳刘思齐,以后又加进来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这里又好像是“客栈”。孩子们上中学后,都在学校住宿,只有节假日来这里居住。这里常来一些工作人员的孩子。
出了菊香书屋正对面有一处西房,它曾是杨尚昆住过的地方。他乔迁之后,为了工作方便,由保健医生王鹤滨住在了那里。这里与菊香书屋之间是个青砖铺地的院子。院子的南面是颐年堂的北墙外侧,北面是放外国政府或朋友赠送给毛泽东的礼品的房间,相当一个小小的展览馆。据一些书籍记载这里可能是澄怀堂。靠东头的房间是放乒乓球桌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打过球,也曾在这里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吃过面条汤,度过他的生日。由于菊香书屋院内的柏树阴影,加上古式建筑的瓦房的飞椽,使得毛泽东的寝室和办公室内的光线很差,射进去的阳光很少。一到秋末、冬、春季节,即使是在白天,也需要借用灯光照明。毛泽东要外出开会或接待外宾,都必须步行到丰泽园的门外,或走出紫云轩东侧夹道北头的便门,才能上车。
虽然那古老的建筑对于毛泽东说来有很多不便的地方,但他一直喜爱这所典型的北京民居建筑风格的大院。相比而言,毛泽东在北京的另外两所居处玉泉山和新六所居住和办公的条件都比较好些,它们是进城后新建的房屋。但是毛泽东在新六所住的时间很短,在玉泉山住的时间就更短了。这两处的住房从卫生条件、周围环境、日照光线都较丰泽园优越,但毛泽东为什么喜欢这菊香书屋院里的紫云轩呢?这与他多年同战友、战士和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所形成的习惯、观念有关。
在丰泽园的大院内,除了毛泽东以外,尚居住着刘少奇、朱德、林伯渠、彭德怀、杨尚昆、陆定一、胡乔木等;在丰泽园大院之外,在中南海北面的西花厅住着周恩来及邓颖超。同时,在丰泽园的大院内,还住着许多工作人员和战士。在这里,毛泽东生活、工作用的房屋和其他领导生活、工作用的房屋,以及与一般工作人员或战士生活、工作用的房屋,在质量上完全是一样的。毛泽东和一般工作人员一样,是这丰泽园大院中的一员,他生活和工作在他的战友和工作人员之中;同志们则生活、工作在他的周围,这对毛泽东说来,好像是在井冈山上的茅屋,也像是在延安时的土窑洞一样,使他感到亲切。这也许是毛泽东所设想的社会形态:当条件改变时,大家一起变,由茅屋到窑洞,由窑洞到四合院,再由四合院到大厦。像杜甫所吟出的诗句那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毛泽东也曾手书过这两句,他把“俱欢颜”写成“共欢颜”,看来不是笔误,而是更加深了诗句的含义吧。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