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 第 2 章 美丽神秘的中南海
第3节 第三章

  干涸的京城竟有泱泱七百亩的“大海子”。为什么人工湖泊要称为“海”,历史向你细细道来
  
  走进中南海,很多人困惑不解,中南海为什么称为“海”,明明是湖嘛!
  
  这就要从中南海的历史说起。中南海这片宫廷建筑群始建于辽宋时代。辽代以前,这里曾是一片风光秀丽的自然湖泊,辽国曾在这群自然湖泊上建瑶屿行宫,那时北京的气候比现在湿润得多,燕山山脉的森林茂密,坝上草原水草丰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辽国盛极而衰,金朝取而代之,这块自然湖泊上的宫殿迎来了新的主人。1153年,金王朝正式迁都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
  
  新的主人给瑶屿行宫以新的名称,以表示其权力和自己特有的偏好,于是瑶屿行宫更名为“西华潭”。金王朝一声令下,上万民工开始对这一带开挖和改造,使之具有更多人为的痕迹。
  
  斗转星移,又到改朝换代时。蒙古英雄忽必烈戎马挥师驱兵南下,入主中原,把以灿烂文化自豪的汉人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并在燕京建立首都,改名大都,皇宫御苑仍在金朝的老地方,自然又免不了一番整修,几次扩建。这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干旱的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部落,对水就像生命一样珍贵,认为水就像花园一样美丽。古代蒙古语称水为“海”,“海子”意即花园。一长串经过人工拓展的湖泊:积水潭、什刹前海、什刹后海、北海、中海、南海,元代大都城内都被称为“海”,中南海的“海”来历也源于此。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改元代国都大都城为北平,1403年明成祖即位,从南京迁都北平改为北京。明成祖不再在原来的金元皇宫的基础上拓建,而在它的东面营造起一座规模巨大、气势恢弘的崭新皇宫——紫禁城。明成祖这次营建紫禁城的一大功绩,是为整个北京城确立下一条由北而南的中轴线,乃世代不朽的基业。原来环水而筑的金元皇宫,则改称“西苑”,“西海子”,作为皇帝的避暑行宫。明世宗时,又在“西海子”上建造起南北两座汉白玉桥,南面蜈蚣桥之南为“南海”,北面的金鳌玉栋桥之北为“北海”,两桥之间的狭长水面为“中海”。
  
  1644年,清兵入关,建立起大清王朝,亦定都北京,继续营造紫禁城,拓建西苑三海子。清王朝重新开挖三海,堆土为山,广植林木,山威而海水阔,林秀而宫室幽。复楼玉宇,飞檐重栋,芦惬荷香,宫舟往返,成为皇家的洞天福地。
  
  这样,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个王朝七百多年的精心营建,西苑三海集山、海、岛,桥、亭、阁、廓、榭、宫阙于一园,成为真正的人间仙境了。
  
  1911年,大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即位,后被迫迁出紫禁城。1922年,中华民国成立。原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的广大宫室改为“故宫历史博物院”,俗称故宫。原来的西苑三海,以金鳌玉栋桥为界,北海被辟作平民公园,中海、南海则被北洋军阀、窃国大盗袁世凯占据,做了大总统府。这一来,整座西苑三海便一分为二了。做了“大总统府”的中南海,面积达一千五百亩,其中水面占七百亩。它比东面的故宫大出三分之一,比北海的北海公园则大出近一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南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占地最广大、保存最完整、风光最秀丽的一座皇家园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