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名副其实的血汗工厂

  

  在中国国境内以百万计的工厂中,富士康当仁不让、理所当然地成为杰出代表。富士康集团1974年在台湾成立,1988年开始向大陆投资,在大陆拥有8大科技工业园区,有近50家全资子公司,员工超过80万人,连续7年稳居中国企业出口量排行的首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2009年位列《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第109位。富士康将中国的比较优势(廉价劳力、廉价资源与廉价环境)在国际分工中运用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对富士康的评论一如对“中国制造”的评论,五味杂陈。据说,富士康的“十连跳”使其变成“赴死坑”后,每天依然有上千人要往里挤,同时,每天也有上千人要离开富士康,从希望到绝望只是一线之隔。

  

  作为“世界工厂”,美国向世界贡献了“泰勒模式”与“福特流水生产线”,日本向世界贡献了“丰田式生产方式”与“日本式经营”。中国“贡献”的是庞大的“军事化管理”,富士康将生产程序分工到极致,一个工人每天上班十小时可能要重复装配一种螺丝几千次。如此,人最终成了被物化的生产工具,极度枯燥的工作产生的精神重压,击垮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整个世界日益迈向人性化管理的今天,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生产管理方式,恰恰映射出中国这一“世界工厂”的悲哀。

  

  为了满足“世界工厂”巨大的能源需求,中国煤矿工人时常要加班,煤炭开采常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朝阳产业”。同时,中国一直是当今世界上矿难最多的国家,一些境外媒体将中国的煤炭渲染为“血煤”。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李毅中公布了一项数据: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人(此前是2.83人);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南非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在0.5人左右,是中国的1/4;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比率为0.03-0.05人,是中国的1/40、1/50。

  

  灿烂的烟花将单调的夜空装扮得五光十色,让人们得到美的享受,然而制造烟花爆竹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目前,全世界3/4的烟花爆竹都是中国制造的。而且,从事这种危险作业的企业利润率相当微薄,其工人的工资十分低廉。

  

  灿烂的烟花与带血的煤炭映照出中国这一“世界工厂”的无奈。

  

  在中国,煤炭行业不仅操作起来危险,还带来大量的污染。煤矿产生的各种废污水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全国煤炭贮存场有6000多个,多为露天,缺乏防尘降尘设备,每年产生煤尘1000万吨左右,运输中又产生煤尘1100万吨;煤炭燃烧释放的废气是中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氮氧化物的67%。李楯:《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矿难发生》,《瞭望周刊》2009年第48期。据官方估计,中国2004年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大约为512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3.05%。由于缺乏有效应对与切实治理,如今,这个成本恐怕要高得多。

  

  00中国的电脑制造商表示:每台电脑被生产出来,只能赚到几个苹果的钱,但是却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同样,中国生产1亿条裤子才能换到1架波音飞机,相同的产品收益背后却存在着环境成本的不对等。生产1亿条裤子比制造1架波音飞机所带来的环境损失要大得多,因为印染业的污染十分严重。当今中国,经济发达程度大致与污染程度呈正比,越繁荣的地区,水越黑,天越灰,煤炭大省山西可能是唯一的例外。在珠江三角洲,月朗星稀的天空不知何时成了人们难得一见的风景,据说,许多单位的工会专门组织员工到粤北地区度假、数星星。目前,中国有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侵蚀,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3亿人喝不上安全饮用水,同时自然环境日趋恶化。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结构与欧美存在巨大差异,人均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于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的时候解决了环境问题,中国支持不到那一天。潘岳:《反思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西部大开发》2005年第9期。

  

  “世界工厂”不仅污染了河流湖泊、天空大地,也腐蚀了人心。对金钱的崇拜似乎成了时下众人的唯一信仰。商业欺诈横行,掺杂使假比比皆是。国家顶级科学院研制三聚氰胺,著名大企业用其生产奶粉,在幼儿身上牟取暴利,于法律空隙大做文章。整个社会迷失了方向,逐渐成为资本的俘虏。

  

  “中国制造”利润微薄,中国劳动者阶层的状况日趋恶化,但中国的富豪阶层迅速崛起。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统计,自从1983年以来,工资和薪酬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例持续缩小,从1983年的65.5%,下降到2005年的36.7%,而同期的资本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上升了20%。相较而言,1961年至1983年间,日本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39%增至55%,由此带动家庭消费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中获利微薄,且广大劳动者不能分享国民收入增长的成果,应是以消费拉动的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艰难的主要原因所在。没有“世界加工厂”地位的根本转变,劳动者经济地位的彻底改善,转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只能是空谈与妄想。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