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把世界看错了,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取经,这是成长最快的方式。凯特每周都会到布莱恩女士的办公室“报到”,与她交流半小时。“她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绝对是个圣人。”布莱恩的谆谆教导引领凯特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从被孤立到被聚焦,在成长中成熟,在成熟中建立自信。
天遂人愿固然令人欣喜,但生活也会有不尽如人意之时。偶尔的意外、悲剧般的转折或许根本无法避免。在圣安德鲁斯学校,凯特的生活宁静快乐,在运动能力上信心满满,在女孩子中间也颇受欢迎。家庭生活也是稳定祥和让人煞是羡慕,也许威廉王子也会有几分羡慕之意。而这些都将改变,变得糟糕而又可怕。
迈克尔和卡罗尔为女儿选择的中学是极富盛名的女子寄宿学校唐屋中学,从距离上来讲也是最佳选择。学校坐落于伯克郡萨彻姆小镇郊区美丽的库德阿什,距离布拉菲尔德桑斯安村只有15分钟的车程,地理位置十分理想,这样凯特就可以周末回家,享受家庭的舒适和温暖。
学校以杰出的学术成就、对体育运动和戏剧艺术的高度重视而闻名遐迩。曾就读于此的名人包括BBC体育播报员兼记者克莱尔•鲍尔丁、模特索菲亚•达尔和当代戏剧皇后米兰达•哈特。和圣安德鲁斯一样,学费并不便宜,一年的学费超过22,000英镑,但是考虑到对凯特的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性,这绝对是个完美的地方。然而她却不幸遇到了一伙欺负人的“坏学生”,将她美好的学校生活变得悲惨无助,让她在情绪上饱受摧残。
同龄人拉帮结伙搞小帮派活动时,凯特并不在受邀之列,她只是对此不适应。凯特之前就读的是男女混合学校,所以她并不了解女孩们之间究竟会有多恶毒刻薄。也或许是因为她太过完美而被大家排挤在外。她个子太高,对自己的湿疹非常难为情,但这些缺点并没有让大家对她有所认同。与那些来自伦敦私立学校的学生们相比,成长于布拉菲尔德桑斯安村半独立式小屋中的凯特显得尤其天真稚嫩。艾玛•塞尔,比凯特大四岁,在二十多岁时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她认为凯特当时不够凶。另外一个好朋友,更加直白地对日记作家理查德•凯伊说:“在我们那个同龄群体里,她就是个无足轻重的人。那些一心结交权贵往上爬的拜金女们都认为她是不值得浪费精力的。唐屋中学就有很多这种拜金女。”
那些行为远比抢走她的书、排队时把她挤到队尾严重得多:她们把粪便倒在了凯特的床单上。可怜的凯特孤独、想家,经常眼泪汪汪。
幸运的是,父母在意识到她的恐怖遭遇和不幸后,就坚持在第二学年退学,而且着手寻找更适合凯特的学校。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坚持,而正是这种坚持才塑造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凯特——迈克尔和卡罗尔对凯特的情绪状态尤其关注。
在唐屋中学西面大概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所著名的公立学校——马尔伯勒学院,随着其办学理念的进步,1989年就已成为了全日制男女混合式学校。学校位于马尔伯勒的中心,这儿有着全国最长的集镇主街,各式古玩店和茶室遍布其中,城中心还有一家维特罗斯超市。开车经过此处,就可看到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院的内院,各式建筑楼隐藏其中。学校中心是一栋安妮王朝风格的楼房,四周榉树围绕,溪流潺潺,干净的草坪蜿蜒其中。
如果现在将三个孩子送入马尔伯勒学院读书的话,家庭年收入不能低于200,000英镑。每年29,000英镑的费用甚至比伊顿公学还要高。在声望方面,马尔伯勒排名仅次于伊顿公学和哈罗中学。尽管名望不是很大,但对于那些想为孩子们寻找一种更加宽松的国际化教育的家长们来说,马尔伯勒学院仍具有不可小觑的吸引力。学校的体育健身设施一流,有六个曲棍球场、十个篮网球场和二十四个网球场。马尔伯勒拥有自己的贵族成分,但同时享有多样化的美誉。在凯特之前,学校最出名的女学生莫过于莎曼珊•卡梅伦,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的妻子。巧合的是,在威廉王子之前,莎曼珊也曾就读于伊顿公学。
“马尔伯勒给你充足的自由时间让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非关注别人正在关注的东西。不要太看重自己。”马尔伯勒毕业生,插图画家埃米莉•法奇尼如是说。或许这就是适合凯特的地方。
迈克尔和卡罗尔特意拜访了马尔伯勒学校校长艾德•古尔德先生,向他说明了转学原因,并咨询凯瑟琳能否在夏季的第二学年入学。古尔德先生曾是国际赛艇比赛划桨手、牛津大学橄榄球高手,在教育界声名远播。1993年来到马尔伯勒学院,却因为一系列的性丑闻和吸毒丑闻而不受公众欢迎,后被发现与他人半裸在一起而招到学生们的驱逐。后来,这个高大魁梧、秃顶的男人以其实际存在的重要性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恢复了学校的声誉。他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出“弱冠之年就能对身边的事物做出全面、合理的独立判断的青年才俊”。
听罢凯特父母所言,古尔德先生非常同情凯特的遭遇,并愿意帮助他们。他将凯特安排在埃尔姆赫斯特女生宿舍,在宿舍管理员安妮和米奇•帕钦的引导下,那里的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都很出彩。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