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河山阙:亲历抗战1937—1945 > 第 2 章 从十里洋场到故都清华园
第7节 第七章

用“单戈士”的笔名向进步报刊投稿

除了参加这些实际活动外,我又开辟了另一条战线,就是向进步报刊投稿。

当时,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申报》和《新闻报》,进步报纸有《大公报》《文汇报》和《联合晚报》《新民报》等;杂志接触较多的除了《民主》《周刊》等外,还有《中学生》《英文月刊》。我曾经投稿的报刊有两个。一个是《中学生》杂志;一个是《联合晚报》。都是用的笔名“单戈士”,“单戈”合在一起就是繁体字的“战(戰)”。这也是我当时的心情,就是想做一个和各种腐败力量做斗争的战士,其实自己当时又能做些什么呢?

《中学生》是开明书店主办的一份杂志,在中学生中影响很大。主办人是夏丏尊先生,现在的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知道他了。夏先生是同叶圣陶齐名的教育家,出版家。说起夏先生的名字,好像很怪,“丏”不是“丐”,为什么取这样一个会同“乞丐”的“丐”搞混的名字呢?原来是为了逃避当时那种肮脏的政治,在市参议员选举中让人写错票而不至于当选,大约那时的选票不像现在都是印好名字的,而是要自己填写的。夏先生病逝于1947年4月23日,临终前说了一句“胜利,到底是啥人的胜利?”,这句沉痛的话语却说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

开明书店还有一份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刊物《英语月刊》,在1947年的某一期上,张沛霖先生发表了《追念夏丏尊先生》,我把它翻译出来,投寄给《中学生》杂志。虽然没有采用,杂志编辑部却请张沛霖先生帮我做了认真的修改,“但整个调子,还是欠流利,故不拟刊载”。看到这一修改稿使我十分感动,恐怕现在没有哪一家杂志的编辑部能够这样对待一位不拟刊用的无名作者的稿件。这个修改稿和编辑部的退稿函至今我还保存着。

后来我就以夏先生的这句话《胜利,到底是啥人的胜利》为题,写了一篇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的文章,投寄《中学生》。编辑部来信表示要刊登,后来因当期稿太多,没能赶上,过时再登,“有点像‘冷灰里爆热火星’似的”(编辑部来函),没有刊登。

我多次向《中学生》投稿,但刊登了的只有一篇《缴学费》的小小说。主要是对当时所谓“学店”式的学校的抨击。

至于投给《联合晚报》的稿件,都是短小的时评式的短文,刊登了多篇,现在自己也记不得写些什么了。

《联合晚报》创刊于1946年4月15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报纸。社长刘尊棋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副局长,外文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总编辑陈翰伯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1964年任文化部出版局局长。曾担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乔石和其夫人翁郁文都是该报的记者、编辑。该报出版才1年多,就因如实报道“五·二〇”学生运动,被国民党以“破坏社会秩序,意图颠覆政府”罪名,勒令与《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在1947年5月24日一起停刊。

1948年7月,我从晓光中学毕业了,即将开始向往中的大学生活。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