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网舆”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互联网,下面的表述应该都正确:含量“丰富”,每天都会产生海量数据;速度快,在1分钟之内,能够把某个事件传递给几亿用户;“永久续航”,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休息、不间断地在“直播”;自由开放,每个人既是“围观者”,又是当事人,还是评论员;影响力大,拥有5.13亿网民,3.56亿手机网民,并且正在增加……

与由传统媒体引导的舆情相比,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和传播性更强大,迸发出的威力更加难以抵御。

2012年,因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微笑,短短27天的时间,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就被一场波涛汹涌的网络舆情“打败”,上演了一幕既曲折又极具效率的网络舆情时代“速度与悲情”。

2012年8月26日,陕西延安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位网友在翻看现场照片时,“眼尖”地发现一名官员笑容满面。事故导致36人死亡,这位官员竟然还在微笑?当天16时35分,气愤的他马上发出微博“事故现场官员满面笑容,情绪稳定”,并附上相关截图。

这条微博一发出,就被网友广泛转发。当天19时53分,经过一场人肉搜索“大战”,一位网友发布微博称“涉事官员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拔出萝卜带出泥,围绕杨达才的网络舆情没有止步于此。

当天22时29分,网友“卫庄”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称“网友怀疑是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由此,杨达才又被网友“扒出”在不同的场合,佩戴了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至此,继“微笑局长”后,他又被网友戏称为“表哥”。

随着杨达才的“手表们”成为网民热议话题,网友们进而开始猜测他有贪污腐败的嫌疑:一个安监局局长凭借工资收入,怎么可能买得起如此多名表?面对分贝越来越高的网络质疑,杨达才迅速以微博问答的形式作出回应。

正当网络舆情就要因他“低调诚恳”的回应而掉转风向时,有网友又曝出杨达才的更多块、估价更高的手表。而且,杨达才佩戴的其他饰物,比如眼镜、皮带、手镯等,也被网友“认”出价值昂贵。由此,杨达才身上的“贪污”嫌疑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有关杨达才的舆情也从网络延伸至传统媒体,让名表背后的腐败疑云成为社会舆情的中心。

迫于网上有关“名表”的舆情压力,8月30日,陕西省纪委作出回应:“认真深入调查”。从此时起,陕西省纪委的调查是否能够客观和公正,也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9月5日,还有网友微博爆料,“杨达才背景很硬,从参加工作到任县委常委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是‘政坛神童’,其岳父也在当地做过干部。”

9月17日,《钱江晚报》发表文章,表示“局长(杨达才)天天在正常上班”,为网络舆情“大火”又添上一把“干柴”。这篇文章被凤凰网转载后,点击量惊人,高达33913人次。

9月21日,陕西省纪委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并查出他的现金存款超过1600万元。

从8月26日被“围观”,到9月21日被“双规”,杨达才在27天的时间中品尝到“天上地下”的落差,也让我们见识到网络舆情秋风扫落叶般的凌厉攻势。网络舆情,已远远超出杨达才或陕西省纪委的控制力。

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还是一种更开放和自由的平台。在网络中,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得知最新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看到他人的评论,并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相当于每个人手中都握有一支麦克风。人人是信息传播者、监督者和发号施令者。

一旦信息在网上被公布于众,成为网络焦点,该事件会从个人事件或区域性事件陡升为全国性事件,事件的影响力以迅雷之势扩散,迅速点燃网络舆情的导火索。

在“杨达才事件”中,每位网友都是舆情的发现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眼光敏锐,在事故照片中找出微笑这个“亮点”;行动迅速,快速转发微博并搜索出真实人物——杨达才;群策群力,找到更多手表、皮带等“证据”;见微知著,看到手表、皮带背后的腐败“真容”;力挽狂澜,及时扭转舆情风向;执著有力,督促着事件调查过程和结果的水落石出。

也许“杨达才事件”的走势并非如此刻意,网络舆情也并非先知和完全理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舆情事件表明,网络日益成为舆情的聚散地和反腐的新势力。除“表哥杨达才落马”之外,“最牛房产局长周久耕”、“雷政富不雅视频”、“ 单增德离婚保证书”等事件,都是先由网络曝光,然后再进入现实中的“纪委介入”、“查实处理”阶段。

互联网为舆情提供了宽松和自由的平台,却不能被捧到天上去。网络演绎的舆情狂欢,让“黑暗者”无所遁形,却也可能造成误伤。

2012年国庆节期间,一则关于“自称‘县委书记’的人,在河南西陕县龙潭沟爆粗口”的帖子,在网上被疯狂转载。很快,一位网友把南阳市老干部局局长丁某的一张照片发到微博上,与爆粗口者进行对比。

于是,很多网友认定:丁某就是爆粗口的“县委书记”!网上充满对丁某的叫骂声。短短两天内,点击量高达数万。南阳警方的查证,证明了这是一件张冠李戴的荒唐闹剧:爆粗口的人并不是丁某,而是南阳中光厂的一位退休职工毕某!

被汹涌的网络舆情误伤,丁某也无可奈何:“自从该事件在网上被广泛转发后,我受到了很多无端的指责甚至侮辱,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无独有偶。2012年11月21日,有网友在网上贴出一份家庭房产一览表,显示一位叫李芸卿的广州城建系统“退休高层”名下有24套房,已经注销6套,引发网上一片讨伐声,李芸卿被网友戏称为“房婶”。

但是,广州市委经过调查回应,李芸卿不是所谓的“退休高层”,而是一位退休高级工程师。她名下的房产,不是个人所有,是和两个儿子一起所有。购买房产的资金来源,全部都是合法收入。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的话意味深长:“网络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出现对人类控制的反抗者。网络符号象征着心智的迷茫,生命的纠结,以及追求个性的群氓。”由于互联网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规则限制,网络特有的匿名性,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戴着面具说话。在无所顾忌表达的意见中,难免有主观、片面等不理智的成分。

尤其当某些网友遭遇挫折,对社会问题认识不全面,或心怀“天下‘官员’一般黑”等偏见时,引发的网络舆情可能只是为了宣泄个人情绪。殊不知,网友们“一想象”,在网上“炒一炒”,却可能造成“误伤”。被网络舆情“误伤”的当事人“躺着也中枪”,体会着“莫须有”的苦楚和打击。

互联网时代,保证了人们的多元化价值观可以随意表达。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舆情更像是一匹脱缰之马,能够毫无顾忌地跑出惊人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却也可能在扬蹄奋进时,撞翻了路边的水果摊,或扬起灰尘迷住路人的双眼。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