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6节 第六章

读楚汉历史,品风流人物

经济上让广大人民没了活路(至少是活得不舒坦),政治上又让一群有本事的人没了盼头,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哪个朝代都得亡。

一架极好的国家战争机器并不能代表一套极好的管理体系,这也是为何中国有“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古语存在的原因——没有良好的管理体系,在资源力量用尽之时,中央政府将会完全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国家走向,再加上臣子不力、中央集权过于集中,庞大的帝国当然会迅速衰败。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也往往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异军突起的胜利者在抢占了某个市场后,因为管理不当、措施不佳,再加上尾大难掉,往往导致多年经营的企业被人兼并甚至彻底倒闭。结合秦王朝的灭亡,这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万万不要以为“得了江山”便是胜利;如何“守得住江山”,才是管理中的重点。

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军

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家,陈胜根本没有牢固的革命基础与群众基础,理论基础更差,因为这毕竟是搭起伙来造反,而且是临时搭伙造反。中国百姓一向信赖“好死不如赖活”,只要有条活路就不愿去自寻死路,而陈胜身边那帮被临时煽动起来选择的农民们,他们或许会因为一时头脑发热而造反。但是,汉语中有个词儿叫“后怕”,很快,他们便会发现自己稀里糊涂上了贼船,而且已经下不来了。在此次被征发以前,他们甚至连陈胜是谁都不知道,如今,他们却要因为一句口号而为他去死?这支队伍能坚持下来吗?

以楚国的名义起义

从一开始看,陈胜、吴广的起义就带着难以克服的基因缺陷。与为了反秦散尽家财、做足了准备的项梁不同,陈胜的确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他的造反却极难称得上是有预谋的造反,因为在下大雨以前,大部分人是没有想过会走这条路的。

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从一开始就值得怀疑。事实上,只要秦朝此时可以给整个起义队伍来一个当头棒喝,很可能不足半月,队伍自己便会作鸟兽散。想要让这支因为一腔热血而临时走上造反道路的队伍看起来像一支真正的起义部队,需要的不仅仅是无与伦比的勇气,更需要一路顺风顺水的运气。

凡成大事者,总会有那么一点点运气——这种运气也可以用机遇来解释。陈胜的运气非常好,或者说,自从有反意那一天开始,他便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机遇——你听他在口号中提出的想法:“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秦代赋税徭役过重,二世昏聩,又是杀兄者,自然值得讨伐,而如何为自己的讨伐再找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陈胜很快便找到了——项燕是楚国的大将,他在世期间多次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对其非常敬爱。“现在,如果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会有很多响应者。”

陈胜所料一点儿不差。在他们率先打出义旗以后,确实和者甚众。他们迅速取得了成功。起义军先攻下了大泽乡,在吸收了部分民众参与讨伐以后,起义军又接着攻下了蕲县,此时,符离人葛婴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军本领——他成了陈胜手下的大将。从攻下蕲县开始,以葛婴为首的军队开始不断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并连续攻克包括克铚(今安徽宿县西)、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柘城县北)、谯(指谯县,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在内的五县,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部分地区。

行军过程中,陈胜一直在不断地吸收群众参与起义军,等到达了陈县以后,陈胜的军队已经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1000多人、步兵几万人。

认同感缺失,给了陈胜机会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百姓对秦朝的认同感不足。秦朝有严刑峻法,有名目繁多的兵役徭役,更有沉重如山的赋税徭役——这恰恰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形成原因。可以说,“苦秦”早已形成了一个社会共识,也恰恰是这种社会共识,几乎全面摧毁了秦朝的统治根基。因为这意味着,对秦朝来说,他们失去了一个政权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东西——百姓对政权的认同感。

认同感是什么东西?你可能是某家公司的一分子,你钟爱这家公司时,有人诋毁它,你会尽力维护。因为你和你的同事对这家公司非常满意,你们不允许外人说三道四,这就是认同感。在每一个认同感强大的群体中,成员通常会产生共同的认知与评价。这是因为,全体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或是让公司成为更好的企业,或是让自己成长为最出色的员工。这种共同的目标源于一致的利害关系——若企业倒闭,你们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需要成员强大的认同感;一个国家想要持久,更需要广大民众拥有认同感——没有了认同感,就相当于没有了民众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认同感的缺失往往以“点传点”的方式传播。一个人对组织失望以后,其认同感的缺乏会如同可怕的瘟疫一样,一旦蔓延开来,几乎难以遏制。在一个公认“苦秦”的底层中,只要有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有人敢揭竿而起,接下来势必会四方追从。

因此,陈胜手中最初虽只有900人,但恰恰是因为“天下苦秦”的社会认同感存在,所以,他登高一呼,900人瞬间便变成了9000人,且人数不断地攀升。“天下苦秦”未必会让陈胜获得成功,但陈胜利用这一点,足以掀起那个时代属于他自己的滔天巨浪。

可以说,“天下苦秦”是陈胜对机遇的把握,是陈胜对敌我力量做出的最精准判断——他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攻下陈县——未胜利,先称王

起义刚开始时,陈胜、吴广所率领的军队简直是所向无敌,顺利得一塌糊涂。如果说,起义队伍的不断壮大是在情理之中,毕竟“天下苦秦久矣”,那么,凭什么这群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不懂排兵布阵甚至连武器都是“斩木为枪”的“乌合之众”居然能掀起如此大的声势?数十万秦国精兵去了哪里?强大的秦国武装队伍在哪里?

陈胜此时又一次展现出其战略头脑——他决定攻打陈县。《史记•陈涉世家》中有描述:“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是秦始皇兼并六国以前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以后,将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政治意义与战略地位之重要性。如果起义兵能拿下陈县,对摇摇欲坠的秦王朝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于是,陈胜率领大军直逼陈县。

可是,当起义军攻打陈的时候,居然是“陈守令皆不在”,这或许也能理解——或许守令本人有点儿私事呢?守城头领不在,副手干得也不错,在一开始时,起义军处于“弗胜”状态。“弗胜”即“一时不能战胜”,但最妙的地方就在这里——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却还是能进入城中占据陈,原因是“守丞死”。这守丞是怎么死的?被谁弄死了?史书中并没有明说,但很有可能是对他不满的人干的。

陈县到手以后,陈胜立即召集了当地“三老”与“豪杰”——三老乃县中主管教化的官,而豪杰则是县中素来有名望的人——三老与豪杰们非常清楚,陈胜召集自己绝不是出于好意,而是想要为自己的起义找一个理由。虽然被秦诛族是死,但眼下若不同意陈胜起义也是死。更重要的是,陈胜在起义后短短一个月,便连克数县,这一事实直接证明秦朝气数已尽。

于是,他们便纷纷向陈胜进言:“将军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您的功劳可以称王!”当然,人群中也有少数的不同言论,陈胜自立为王,与自己的口号“复楚”明显相悖离,这很容易让世人感觉陈胜起义只是为了私心,而不愿意相从。

但陈胜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他思前想后,这称王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于是便果断做出了称王立国之决定——以陈县为都,“号为张楚”,国号张楚即大张楚国之意(一说为张大楚国之意)。中国历史上首个农民革命政权正式挂牌登上历史舞台。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