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赵、胡、李“三人同盟”的结成

随后,赵高便去找了胡亥,密谋劝胡亥篡夺皇位。此时胡亥并没有完全丧失人性,他甚至考虑到了“不义、不孝、不能”三点:“废长兄而立幼弟,这是不义;不服从父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基,这是无能。”他明确地告诉赵高: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势必不服,一旦天下大乱,不但我自身会遭殃,国家也会灭亡。

但赵高攻心之术甚强:“始皇已死,诸公子与蒙氏兄弟又不在身边,大权都在你我与丞相手中,一切安排都取决于我们三人的意志。我们两人都愿意帮助你——你难道不明白统治别人与受别人制约不能同日而语的道理吗?自古以来,做大事的人不能拘泥于小节,不能错失时机。商汤时期,周武王杀了无道纣王,天下人反而夸他们是仁义之师;卫国君主杀了他的父亲而自立,大家都称他是有道德的人!”

此时的胡亥毕竟缺乏真实的政治历练,在赵高的歪理与皇位的诱惑下,他自然动摇了。接下来,赵高又用同样的方法说服了李斯。值得一提的是,李斯毕竟不是未混过政界的小儿,针对他的说服工作格外困难,而赵高使用的攻心办法,就是将李斯与蒙恬比,说他不如蒙恬。对心高气傲、热爱投机的李斯来说,赵高的说服明显起了作用。

就此,以胡亥为中心,赵高为主导、李斯为推力的“沙丘篡权集团”正式形成。

在这个关系秦朝存亡兴废的关键时刻,胡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若胡亥不动心的话,赵高就算再心急,他的篡权阴谋也不可能成功。此时,阴谋家与投机者结成了同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假传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赐死长子扶苏。

针对皇族展开的大屠杀

赵胡李同盟结成后,对大秦江山造成彻底震动的,是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而不断进行的大屠杀。

登基以前,胡亥便下手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扶苏——为了让皇位坐得稳些,胡亥与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了在边境戍守的扶苏、蒙恬处。在假诏书中,斥责扶苏与蒙恬戍边十几年,非但未曾立下战功,反而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并逼二人自杀。

扶苏接到假诏书以后,心中自然明白,这绝非父亲旨意,定是朝中发生巨变。蒙恬主外事,蒙毅则为内谋,号称“忠信”,是始皇在朝中最为信赖的一文一武。在咸阳时,蒙恬出则陪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的跟前,自己戍守边疆几十年,手握30万精兵,始皇从未有过怀疑,为何此时突然下诏逼死?他苦劝扶苏切不可轻生。

但扶苏为人仁义——此时的仁义看起来更像是迂腐,他不愿背礼,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随后自杀于上郡军中。蒙恬虽据理力争,不肯自裁,但在被投入阳周(现在陕西子长北)监狱中后,听闻弟弟已被下狱,胡亥登基,李斯、赵高受宠,知自己时日无多,便于狱中吞药自尽。

扶苏死后,胡亥最大的政敌便铲除了。车队到达咸阳后,始皇发丧、胡亥继位,是为二世皇帝,赵高升为郎中令,掌握了皇帝近卫的兵权。

害死哥哥扶苏、大臣蒙氏兄弟,胡亥的皇位坐得就心安了吗?事实告诉我们,他坐得依然不安——皇位来历不明,自然担心兄弟姐妹们来抢,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处死。

对于此事,史书并没有给出明确记载,但十有八九也是赵高所谋划——胡亥只管享乐,他在政治思想上根本不可能想得那么远,不然后来他也不可能被赵高毒死。

铲除其他竞争对手虽然是胡亥暴政的直接体现,但是对于一个强大的帝国来说,死了十几个日常不管政事的皇子皇女根本不至于动摇国之根本。真正让大秦走入衰败的,是接下来的屠杀大臣行动。

从屠杀开始成为傀儡皇帝

对大臣痛下杀手一直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颇具划时代意义的举动: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内部大清洗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新皇权威不会被挑战,另一方面则是为提拔自己的亲信腾出空间。但之所以仅胡亥时期的屠杀动摇了国之根本,是因为他不仅屠杀了身在权力中心的大臣,甚至连身在地方的小臣子们也进行了清洗——没有区别对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是始皇时期的臣子,你就洗净脖子,乖乖等着项上一刀就是了。

在大清洗开始以前,赵高的阵前动员必然是免不了的:“皇上啊,这些大臣与地方官都是先帝提拔的,他们对你的感情不深厚,留着他们始终是个祸患——将他们全杀了,再扶植您自己的人,他们便会绝对效忠您。这样一来,您的威信就提高了,您的皇位坐得就更稳了!”你看他似苦口婆心,你看他似忠臣铮铮,实则是在大秦原本就羸弱的机器上,再卸下一颗颗螺丝钉。

但秦二世可意识不到这些,一道道圣旨下去,一个个臣子死去,一时间无数人头落地。经过这次大清洗以后,秦朝初建时期的官员被屠杀得不剩几个了。

接下来,便是培植亲信的时间。

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地安进了秦朝的心脏地带,他的兄弟赵成升至中车府令,他的女婿阎乐是都城咸阳的县令,其他朝中要职也全部是赵高的党羽——这些新被提拔的官员的确感恩,只不过,他们感恩的对象是赵高,而非秦二世胡亥——赵高实际上将年轻无为又无识的胡亥当成了扩张自我权势的工具而已。

大杀戮以后,大臣之中再无敢劝谏与愿劝谏者,胡亥的政治才能之低在这一时刻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赵高,他没有任何亲信,让臣子之间相互制约的基本道理他都不懂,而一个有庞大野心的臣子永远都是导致王朝动荡的关键性因素。

此时,赵高又出言相劝:“天子之所以称贵,就是因为他高高在上、深居九重,只让群臣听其声,但不见其面。从前先皇在位时间长,群臣无不敬畏,所以即使每天与群臣见面,他们也不敢胡作非为、妄进邪说。现在陛下年轻又刚即位,对各类事情未必精通,若当场处理朝政,万一处置有误,便会被臣子抓住把柄,有损您的圣明。所以,您大可不必临朝与臣子相见,只管深居宫禁,其他事情由我和侍中来处理就行了。”

胡亥原本就没有治国之才,更没有治国之心,赵高的建议深合其意。于是,他从此深居宫中,每日饮酒作乐,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各地风云四起、动乱不断,他也丝毫不知,只听赵高时时报平安。一年多以后,胡亥完全被架空,成了傀儡皇帝。

二世死,秦朝亡

对于傀儡的存在,赵高依然不放过——他的梦想是建立赵家天下。为此,他上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丑剧——直到这一天,胡亥才发现,自己已是身在危难之中,他再愚钝,也已经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血腥之气。

最后时刻终于到来。赵高的女婿阎乐与另一官员一同进入望夷宫,以箭射胡亥的帷帐。胡亥怒不可遏,他大声呼喊近侍,但却没有人上前格斗——此时,陪伴他的只有一名宦官。胡亥此时竟然还怪罪对方:“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宦官惶恐地回答:“我怎么敢说?正因为我不敢说,才能保全性命,若我说了,早就被您杀掉了,哪里还能活到今天!”

此时,阎乐走到胡亥跟前,数落他道:“您骄横放纵,滥杀无辜,所有人都背叛了您,您还是自行了断吧!”二世说:“我能见丞相吗?”

“不行!”

“我只想得到一个郡称王就行了。”

“不行!”

“让我做万户侯也行!”

“不行!”

“那我愿与自己的妻子儿女一起做普通百姓!”

落魄君王尤其可怜,但阎乐却丝毫不为所动:“我奉丞相之令,代天下百姓杀您,您再多说也无益处!”

随后,阎乐命其下属进攻,秦二世胡亥自杀。

读楚汉历史,品风流人物

胡亥的死亡其实代表了秦朝的灭亡,虽然随后秦朝又有子婴上阵,但那毕竟是傀儡皇帝,拯救不了秦王朝将倾的大厦。想秦始皇千古英雄,辛苦挣得一个天下,结果却断送在秦二世手中。我们不能不说,胡亥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从篡权到被杀,他的悲剧就如他所说的那样:无义,无孝,无能,天下势必大乱。

秦始皇任用赵高是引狼入室,秦二世重用赵高,则进一步加快了秦朝灭亡的步伐。可以说,秦王朝的衰败是由秦皇父子两代积累而成,而非胡亥一人所为,而胡亥因不懂政事,被赵高所操纵,这也直接导致了他日后的悲剧结局。

可以说,始皇是立国者的一面镜子,二世则是亡国之君的一面镜子,这两面镜子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如果说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各种大型工程是在增加秦王朝毁灭的几率的话,那么,发生在秦二世时期的杀戮则是完完全全的拆台——在这次清洗之后,秦国法度被完全打碎,始皇时期历时多年形成的各种制度成了摆设。官吏们开始肆意盘剥百姓,乃至民不聊生,终于引发了摧毁大秦帝国的起义风暴。

狗咬狗——赵、李权力之战

李斯与赵高,前者是辅助秦王定策制律的政治家、思想家,后者是断送大秦江山的罪魁祸首,但两人却在沙丘之变中结成了同盟——李斯为何愿与宦官赵高合作?赵高为人之卑劣他自然知晓,但李斯这样一个聪明人,为何会最终被赵高所害?这场“狗咬狗”之战,可以说是因李斯之心病而起。

仓鼠哲学与“人性本恶”

李斯原本是楚国看守粮仓的一名小文书。出身贫寒的他日复一日地为了生计麻木地工作。一日如厕时,他看到厕所中的老鼠瘦小枯干,吃着粪便,看到有人来,便吓得惊惶逃窜——联想到自己所管粮仓中的老鼠,个个吃得肥胖无比,来人根本不怕;又不禁联想起自己低三下四、仅可果腹的生活。对此,他不禁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其意指,人的才能与蠢笨完全就如同这些老鼠一般,区别在于所处的环境与所谋取的职业、所居的地位不同罢了。

可以说,仓鼠哲学的发现,影响了李斯的后半生:一定要谋取好位置,保住好位置!为了实现这一哲学,这个本就拥有极高智慧与才能的男人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扔掉干了八年的小吏工作。为了凑足学费,他从自己看管的粮仓中偷了几袋粮食,从自己的家乡河南上蔡一直走了整整二十几天,终于到了兰陵,拜在了一代儒学大师荀况的门下。

李斯在荀况门下苦苦学习了八年,荀子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与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不同,荀子一生主张“性恶论”——这深得李斯之心。他生于贫穷之家,自幼经历人生丑恶,自然坚信“人性本恶”。终其一生,李斯最推崇的也是荀子的《性恶篇》,他通过结合自身经历,淬炼出了独特的人生理念——人为功业利益而争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笃信礼仪之道则是伪善之行为,最终只能身败名裂!

这种“人性本恶”对李斯的影响有多大?从他与同门师弟韩非的较量中便可看出。李斯学成之后,立即投奔至秦相国吕不韦门下。也正是在此时,他结识了赵高。在赵高的力荐下,李斯得见秦王,并以一篇《谏逐客书》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并被提升为掌管刑罚的要职——廷尉。此时的李斯成了秦王身边最重要的人,而李斯奋力追求的仓鼠生活终于到来——日后,他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得来不易的荣华富贵。

但师弟韩非的出色却令他感受到了威胁。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读后大为钦佩,并为了得到这个奇才,不惜发动一场伐韩之战。当时韩王别无他法,只得派韩非前来秦国游说。

韩非对秦王也钦慕已久。他非常乐意与自己的师兄一起辅佐秦王。但遗憾的是,李斯却不愿与他共享富贵——他在秦王面前诽谤韩非,秦王大怒,下令将韩非扣押在监狱中。此时,李斯暗中给韩非送了一包毒药,一代治国奇才韩非这才意识到自己已无路可走,只得服药自杀。

韩非死后,李斯成了秦王眼中最杰出的人才,而李斯也不辱师门,以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与远见,辅佐嬴政制定策略、逐步部署,在短短十年间,便吞并了六国,实现了全国统一。所以,史书赞他:“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二十余年竟并天下。”

秦王朝建立后,李斯升任左丞相。他辅佐秦始皇,巩固朝政,维护国家统一,并彻底展现了自己的智慧与才能。此时,他位极人臣,秦皇对他又如此重视,再加上他积累下来的丰富政治经验,按理来说,其地位已牢不可破,只要他踏实辅佐大秦,未来便无可担忧。但可惜的是,李斯忽视了自己最应该重视的敌人,反而辅助政敌一步步坐大——正可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丑上》)

沙丘六问,问动仓鼠之心

如果说赵高之前的推荐只是让李斯对他有感激之心而无利益之交的话,那么,在沙丘时,赵高的六问,则直接决定了李斯的悲剧下场。

赵高非常清楚:如若同行的丞相李斯不与自己结成同盟,此事万万行不通。可以说,只有李斯首肯,这场政变才可能成功。而赵高下手时把握得最精准的,就是李斯的欲望——天下谁人不知李斯的“仓鼠哲学”?只要他的奋斗重点在“保住好位置”上,那攻克他的心理防线是早晚的事。

赵高与李斯的过招经过了六个回合。

第一回合:赵高单刀直入,直接告诉李斯,他准备改立胡亥为太子。这一回合,李斯的回答是:你这是亡国之言!这不是臣子该操心的事!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