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节 有理想地生活
-
人一定要有理想地生活。这个功利的时代,我们都觉得理想太虚无,看不到它所带来的实际价值。但真的,如果拥有人的心智,却只和动物一样追求物质,一生忙碌只为满足感官的享受,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究竟何在呢?人是比动物高级的,人活着的意义绝对不是每天吃喝玩乐。尤其是今天,我们太需要理想了。这么多价值观相冲突的时代,这么鼓励虚荣、自我的年代,这么崇尚物质的时代,没有理想,没有一个超出浮躁尘埃的清远情怀,人根本就无法真正获得人的尊严。这尊严,过去在古人的忠义中、山水间,而如今,我们必须要在内心自己保护自己的理想。不要把此处所说的理想混淆于关于财富、地位,或者声名的一种欲望,一个幻想。理想,是心底关于所有美好事物的希望和信仰,我们愿意为之放松现世功利的衡量计较,我们可以为之打开自我的世界,面对他人,不再如从前做敌友的分别。因为心中有理想所带来的美好天地,故而可以足够从容地去关怀和爱。
而没有理想的结果就是冷漠。这样真的不好。没有理想意味着我们极度依赖于今生的一切,并且是可以马上起到作用的一切,比如物质,比如权力。由此,我们根本没办法从老鼠挖洞般的紧张经营中抬起头来,看看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必说去思考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只要自己的生活暂时没有受到影响,其他人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再不幸也可以用来揶揄,甚至幸灾乐祸地看一场好戏。只有当不幸确实降临到自己头上,自己才会着急,才明白这是错误的,这是亟需被改变的。如果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这么短见自私,这么冷漠狭隘,那么今天这个社会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将会愈演愈烈,终有一天突破极限,每一个人所执着的安逸生活都将被扰乱和破坏。
大乘佛教讲慈悲之心,讲利他。这也就是讲,我们人的心里需要有这些超出动物反应的精神性的东西,需要有一个很美好很有力量的理想,要放松自己,关注他人,自己要开始为他人的安乐做事。彻底的利他,就是大乘佛教最精华的教义。
现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界上关于理想谈得太多,做出来的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全部都是在讲空话,用语言构造一个假的理想,实际的行动还是自我的小心经营。对我有利益,让我的发展有机会,帮助我获得声名,那就去做,去表演。真的太少想到要帮助他人,要为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而真实承担起一份责任。比如现在国内出现食品安全等等问题,都是因为人的内心没有理想,没有道德,只剩下对于金钱利益的追求,故而会有人去做这些事,更会有人对这些问题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所有事情,并不是伤害到了自己才算是问题,才需要解决。我们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应该更全面地判断事情的合理性,更积极地为所有人的幸福去努力。否则,这个世界将日渐冷漠。在最初毒药尚未蔓延开时不去清除,而后将越来越难解决。而毒药被谁吃掉,都会危及生命,你不会因为最初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而得以幸免。
所以,我们需要理想,需要为他人多考虑一点,为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多考虑一点。发现有不好的现象,那么就尽己所能地去改变,做不到就尽量告知他人,呼吁更多力量的关注和加入。比如,说环保,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事,因为每一个人都依赖着地球而生存,这是所有人共有的唯一的地球。所以当下,我们自己就可以做到一些事情,比如不乱扔垃圾等等。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政府应该管理的,跟自己没有关系。又比如保护宗教文化,就例如佛教,这不光是出家人的责任,甚至不只是佛教徒的责任,而是所有人的责任。因为佛教所传承的美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共同的财产。不论自己是信仰或不信,我们看到它的存在确实帮助了很多人,确实有它独特的美好和价值,那么就应该加以保护。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们不需要等一个规定,强制要求自己去做什么,而是只要能对生命有所帮助的,自己都可以尽力去做。只有这样,大家共同去关注,共同承担、面对,一个人的痛苦变成所有人共同去分担、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社会才有温暖,很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
人的生命极为珍贵,而每一秒它都在消逝,一去不返,永不再现。我们可以继续沿袭动物的生存逻辑,把全部注意力都投注到自己身上,也可以让这个生命在燃烧的同时,心怀美好理想,以及爱,成为这个世界的又一盏温暖灯火。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