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母爱与父爱一个也不能少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养成习惯,形成性格、脾气,建立道德意识最重要的阵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母爱 & 父爱
母爱和父爱,孩子都需要,只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而已(见表 1-1)。
表 1-1 孩子在各阶段所需母爱与父爱的比例
美国著名心理学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经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母爱呈递减趋势,而父爱呈递增趋势。
由上表可知,在孩子处于婴幼儿阶段及小学低年级时,母亲应居于主导地位。升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后,孩子的独立意识慢慢增强,母爱应逐渐减少,父爱应适当增加。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母爱与父爱有着各自天然的优势。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人生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然,父母的分工不是绝对的,父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亲密性,母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就各自的天然优势与特殊责任来看,母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德行礼仪、品格气质上,如果孩子意志消沉、情趣堕落、不懂礼仪、不知感恩、不合群,母亲要负主要责任;父亲则影响孩子的兴趣方向、理性作为,如果孩子精神萎靡、没有爱好兴趣、没有方向感、没有责任感,父亲要负主要责任。
由此可见,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一定是父母联盟—父母按照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父爱与母爱的多少发挥应有的作用。但长久以来,许多家庭的教育模式是有问题的。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由于不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结果让母爱泛滥成灾;而做父亲的又没有及时地补充进来。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形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