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补 钙
-
婴语
我很丑,我也不温柔,全都是缺钙闹的!
缺钙我就烦躁,烦躁起来就只有哭,哭起来就没完没了。白天哭,夜里也哭,不是我不省心,我睡不踏实啊,莫明其妙就惊醒。你以为是我脾气怪?看看我这圈头发就知道了,我总是在出汗,脑袋一直湿漉漉的,能舒服吗?我手又不能挠,只有来回摆脑袋,摩擦着枕头,好歹止个痒。你看看,我后脑勺一圈都秃了,我烦,我能温柔吗?
你说我一岁还没出牙,你说我一岁还站不稳,你说我总是感冒,总是拉肚子,吃药、打针、输液,你说我真是够折腾。我有什么办法呢,都是缺钙闹的!
释义
宝宝缺钙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得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产生骨骼发育障碍和神经精神反应异常,长期缺钙对宝宝智力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数据显示,0~6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摄钙量为300毫克,6~12个月的宝宝,每日所需为400毫克。由于宝宝生长极快,除了从母乳(或其他食物)中摄取一部分钙以及晒太阳自身合成一部分外,还有大约一半需要人工补充。所以,一般宝宝从出生半个月起就要开始补钙,服用鱼肝油。
尽管每个宝宝都要补钙,但补多少,怎样补,却要因人而异。
首先要看宝宝是否缺钙,是预防性还是治疗性补钙。
在民间和网上,有许多判断宝宝是否缺钙的经验之谈,譬如夜间盗汗、烦躁、夜啼、枕秃(后脑勺处有一圈头发被磨光)、抽搐、驼背、鸡胸、方脑袋、罗圈腿(或X形腿)、出牙晚、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智力发育低下等,这些主要是依据缺钙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的发育),在身体和精神上出现的一些症状来判断的。
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准确。宝宝的发育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同一种症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病因造成的,如果仅仅凭着似是而非的判断就给宝宝盲目补钙,特别是长时间大剂量地补钙,有可能造成便秘,甚至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还可能导致肾结石。
真正缺钙的宝宝很少,很多宝宝真正缺的应该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作用是让钙被肠道充分吸收,同时保证体内的钙不会从尿里流失。所以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但如果补充的量太多,又会导致维生素D中毒,引起各器官和血管钙化等表现。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怀疑自己的宝宝缺钙,应该到正规医院找医生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补钙。
另外,补钙要从父母开始。为了给宝宝一个好身体,妈妈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都需要补钙,要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钙质的食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剂。
支招
市场上的儿童补钙产品众多,有药品也有保健品,有的家长认为保健品不是药,性质更温和、安全,可以随意服用。其实,保健品不标注不良反应,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不良反应,不说出来反而更危险。保健品的生产厂商比较乱,宣传上有些也不规范,良莠不齐,难于选择。药品则不然,药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必须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才能投放市场。药品的说明也比较规范,都标明了适应症及不良反应,如能选择针对宝宝相应年龄段的钙剂,遵医嘱服用比较安全。
市场上有些钙片带有水果味,颜色鲜艳,宝宝喜欢吃。这些钙片中多含有人工色素和香精,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并没有什么好处。宝宝如果误把它当成糖果,还容易过量食用,危害身体。
一些妈妈喜欢将钙与锌混服,这样不好。因为钙会降低锌的吸收,补锌的目的就没有达到。正确做法是将两种制品分开服用,譬如早晚服用钙剂,中午则吃锌剂,两者间隔至少3小时以上。一些妈妈将钙剂与糖水、食物或奶等混合在一起服用,这也不好,会降低钙的吸收。
鱼、奶、蛋、豆制品、虾皮、紫菜、骨汤、木耳、芝麻等,都是含钙丰富的食物,可做成细泥给宝宝吃。
食物中的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有很多蔬菜都含有大量草酸,故最好在饭前2小时或饭后3~4小时服用钙制品。
豆制品含钙量丰富,但吃法上有讲究。豆浆需要煮开才能饮用。豆腐以及其他豆制品均不宜与菠菜一起烹制。绿色蔬菜应先焯一下,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
宝宝补钙的同时要多喝水,做适当的运动,这样能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便秘。
多晒太阳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补钙良方,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宝宝皮肤合成内源性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从宝宝满月开始,最好经常带他去户外活动,时间可由最初的几分钟逐渐延长到两小时。夏季尽可能暴露皮肤,同时注意保护宝宝头部和眼睛,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戴上太阳帽或者在婴儿车里放一把伞,晒前可涂些儿童防晒霜;冬季外出要注意保暖。天气不好时可以在阳台上隔着纱窗晒太阳,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烟尘、衣服都能阻挡紫外线穿过,不能有效合成维生素D。晒太阳后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