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而你大概是唯一保留自己的梦想而没有被我改掉的!”

成长阶梯每个人儿时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很多都在岁月的河滩上悄悄地搁浅了。或是因为我们的努力不够,梦想的种子仍深埋在意识的土壤里,难以发芽。今天,找回你丢失的梦想,或把被改掉的梦想重新找回来,并确信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美丽的花儿让杰西永生难忘的一件事,是她上三年级时的一次午餐时间。学校排戏时,她被选来扮演剧中的公主。接连几周,母亲都煞费苦心地跟她一道练习台词。可是,无论她在家里表达得多么自如,一站到舞台上,她头脑里的词句全都无影无踪了。

最后,老师只好叫杰西靠边站。她解释说,她为这出戏补写了一个道白者的角色,请她调换一下角色。虽然她的话很亲切婉转,但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杰西———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角色让给另一个女孩的时候。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杰西没把发生的事情告诉母亲。然而,母亲觉察到了她的情绪低落,没有再提议她练台词,而是问她是否想到院子里走走。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蔷薇藤正泛出亮丽的新绿。杰西无意中瞥见母亲在一棵蒲公英前弯下腰。“我想我得把这些杂草统统拔掉。”她说着,用力将它连根拔起。“从现在起,咱们这庭园里就只有蔷薇了。”

“可我喜欢蒲公英,”杰西抗议道,“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母亲表情严肃地打量着她。“对呀,每一朵花儿都以自己的风姿给人愉悦,不是吗?”她若有所思地说。

“对人来说也是如此。”母亲补充道,“不可能人人都当公主,但那并不值得羞愧。”

杰西想母亲猜到了自己的痛苦,她一边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失声哭泣起来。

母亲听后释然一笑。

“但是,你将成为一个出色的道白者。”母亲说,并提醒杰西是如何爱朗读故事给自己听的,“道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样重要。”

成长阶梯每个人都希望干出一番大事。世上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有大事,也有小事。假如你做不了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吧。但要尽量使自己明亮。假如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做一棵小草吧。但要努力使自己茁壮。

善于思考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生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直到三天后,他才兴冲冲地找到爱因斯坦,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提的问题,我终于有答案了!”

“什么答案?”爱因斯坦迫不及待地问道,“快告诉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脚并用地比画了一阵,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他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非常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

“对,对,歧途!”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他又解释说:

“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对明可夫斯基说:“恩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他作为伯尔尼专利局里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他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并突破了牛顿力学。在他刚刚26岁的时候,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成长阶梯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为理想而奋斗,这是所有成大事者共同的答案。

你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吗?

大师的教学之道有一位音乐学大师,他总是对自己的学生严格要求。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放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个手指头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

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功课,教授提也没提。

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星期在课堂上都面临一份新的乐谱,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难上两倍的乐谱,却怎么都追不上进度,一点儿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愈来愈不安、沮丧且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想问教授这三个月为何总是这样。

教授没有回答,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

“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诧异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仍然有高水平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程度。”教授缓缓地说着。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就会恍然大悟,面对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休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我们不是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成长阶梯努力是不会白费的,只要功夫用到了。一生最大的愿望美国汽车巨头福特曾经特别欣赏一个年轻人的才能,他想帮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年轻人的梦想把福特吓了一跳: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到1000亿美元———是福特财产的100倍!

福特问他:“你有了那么多钱以后做什么?”

年轻人迟疑了一下说:“老实说,我只觉得那才能称得上是成功,至于做什么,我也不大清楚。”

福特说:“一个人如果真的拥有那么多钱,将会威胁整个世界。我看你还是先别考虑这件事吧。”

之后长达五年的时间,福特拒绝见这个年轻人。直到有一天年轻人告诉福特,他想创办一所大学,他已经有了10万美元,还缺少10万。福特这时才开始帮助他,他们再也没有提起过1000亿美元的事。经过八年的努力,年轻人成功了,他就是著名的伊利诺斯大学的创始人本·伊利诺斯。

成长阶梯对目标的追求要量力而行,要立足于自己的实力,不要一心只想结果。与其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脚踏实地地干些实事。

女学生的执着在美国芝加哥市一个名叫罗爱德的小镇上,一天,该镇的教育机构为镇里一位女学生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展出的都是她以自己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出人意料的是,从美国各地来了2800多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展览采访记者人数的历史纪录。

这位女学生叫路易丝,那年17岁。她的生活很一般,与众不同的是,她坚持每天给自己照一张相,从她会照相的那天起,足足照了十多年,共3300多张。她把这项活动称为“每天都是新的”。展览馆共有八层展厅,平心而论,这些照片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超之处,从拍摄技术到画面内容,都很平凡,甚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然而,就是这些平凡的照片轰动了整个美国,因为它体现了路易丝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人生永恒的爱。因此,路易丝被评为最优秀的学生。

成长阶梯执着就能成功,平凡可以铸就伟大。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生活的最大奖赏。

牛仔服的流行斯克劳斯的母亲是个小裁缝。受母亲的影响,斯克劳斯自小就喜欢时装。尽管家境贫寒,斯克劳斯仍坚持要做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斯克劳斯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衣服。由于母亲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来做鞋垫的,因而斯克劳斯总是遭到父亲的责备。斯克劳斯感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一天,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下来的废棚布捡来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来盖棚子用的。斯克劳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他疯了。

斯克劳斯的母亲见儿子沉迷于服装设计,便鼓励儿子去向时装大师戴维斯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年斯克劳斯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当戴维斯的弟子们看到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时,忍不住哄堂大笑,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维斯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设计出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没有人对斯克劳斯的衣服感兴趣。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斯克劳斯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他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

斯克劳斯又将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为它的沧桑感和洒脱,很受旅行爱好者的欢迎。斯克劳斯又设计出许多种款式,人们惊奇地发现,那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如今这种衣服已风靡全球,就是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服。

成长阶梯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执着。光有才干不行,有才干的人不能获得成功的事司空见惯;光有天赋也不行,没有得到回报的天赋几乎只能成为笑柄;光有教育也不行。只有执着,加上才干、天赋、教育,才有成功的希望!

比塞尔的开拓者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去西撒哈拉沙漠游玩。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