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序
-
不枉此生
赖妙宽
面对着李总的书稿,好像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很有目不暇接之感。应邀作序,实感忐忑,因为书中有好多内容在我的常识之外,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论述。在我看来,应该是业内人士的实战宝典,我只有敬慕之心,没有发言权。但也由此想到了这本书的独特性,一本集企业文化、专业著述、时政评论、社会实录、人生感悟于一身的作品,在出版物中还不多见。它出自一位职场人士之手,是他人生阅历的汇总,便有了某种令人遐思的意味。
也就是,一个人,可以怎么活,活成什么样子才不枉此生?本书让我想到,只要愿意,只要喜欢,不妨碍他人,有什么事不可以尝试?有什么路不可以选择?生命属于自己,活法没有陈规。李林似乎给我们一个启迪: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专注,优良的智力和体力,积极乐观,勇敢坚毅,永不安于现状……就可以活出乾坤,活出精彩。
从20岁离开生长的地方——成都,搭上列车一路向西,绝尘而去,直至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在那个年代,这段路程要走几天几夜?在“咣当咣当”的老式机车里,看着茫茫戈壁,他都想了些什么?我们知道,成都是个容易让人沉醉的城市,我们也知道,克拉玛依曾是个不毛之地,李林在因家庭出身高考落榜的情况下,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走向遥远的边陲和未知,是带着怎样的决心和梦想?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他如何思量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这一步拉开了他的人生序幕,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而一个20岁的青年,只身一人在大漠深处,自强不息,不甘沉沦,认真工作,刻苦学习,从默默无闻的一线工人,成为国家认可的专业技术干部,从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到十几门专业样样精通的技术型管理人员,他如何闯出一片天?这里,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还有社会环境的动荡,其中的艰辛和危难,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毅力,很难走得出来。在《往事如戏》里,我们看到了当年政治斗争的惊心动魄,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与温暖。质朴和真实的文字,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李林在新疆成家立业,打下事业的根基,这20年的新疆生活,一定有不可磨灭的记忆,在书中只是冰山的一角。
然后他开始“变轨”,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从繁华都市到非洲小国,从国企到外企再到民企,从石油行业到房地产开发,从建筑工程到城市规划,从码头建设到信息技术……他的生活好像一场永不谢幕的大戏,总在热热闹闹地上演出乎人们意料的剧目。在《变轨》中他说:“对工作我历来是‘喜新厌旧’(我承认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缺点),许多日常的工作极其枯燥乏味,但为养家糊口,虽然也得认认真真去做好,但真正让我亢奋的,激发起灵感,让我热情高涨的那些工作,都是我没有干过的、充满挑战的工作。这些工作既包括本职的,也有不少分外的,甚至是贴时间贴钱的事情。只要兴趣所至,我一律都拼力去干,不管最后得到的‘回报’如何,都不后悔。”
这似乎道出某种玄机,对工作和事业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只要兴之所至,一切在所不惜。兴趣和热情,应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前提,也是活得自由快乐的根本!而保持对这个世界无可救药的好奇心(或曰“喜新厌旧”),就像孩子一样总是天真和喜悦,他的生命之树就永远枝繁叶茂!所以,他才会有如此广博的知识和旺盛的精力,能够把许多旁人看来不搭界的知识融会贯通,信手拈来。他的时政评论,不同于常规的专家学者,由于身在市场前沿,有实战经验,又由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看问题有了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既客观理性,又充满理想精神。在当今社会各种忧虑不满、悲观失望的情绪甚嚣尘上的时候,他却保持自己的乐观态度。
在阅读中,每有意犹未尽之感,知道这些文字背后还有许多故事和想法。由于书稿不少来自博文,博文的特点是要不断更新,这些博文又是作者在繁忙的职业生涯中抽空写成,它记录了作者思绪中的灵感火花,但也留下匆促而就、点到为止的遗憾。在我这样一个以写作为主业的人看来,他就像一个生活的大富翁,手头有那么多值得一写的素材,他毫不吝惜地把这些宝贵的素材写出来,抛出去,使书中撒满了有待深入挖掘的书写宝藏。
我相信这本书只是个开始,如李总自己所言,是“头胎”,意味着他今后会不断生产,为人们呈现更多生动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4年6月22日
赖妙宽,厦门著名本土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天赐》《共同的故乡》,长篇小说《父王》《天堂没有路标》《城里城外》,长篇报告文学《忠诚》,电视剧《百姓有约》等。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进入“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