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44

“你坐吧。”

“哎。”

“找我有事?”

“我想了一天一夜。”

“说吧。”

“我想我不能让别人受牵累。”

“直说,别走弯胡同。”

“是我砍了小李村的人头。”

“你说啥?!”

“我是一时失手。”

“你说清楚些。”

“是我一时失手,砍了小李村的人头。”

“真是你?”

“真是我。”

“会上你怎么不承认?”

“杀人偿命,一时就怕了。”

“现在呢?”

“想通了,杀人活该偿命。”

“真杀了,逃是逃不过的。”

“既然逃不过,倒不如自首好。”

“来的人都这么说。”

“谁来了?”

“昌旺、大冈、铁锁……六七个。”

“六七个?”

“昨儿我一夜没睡,这个走,那个来。”

“我就怕冤枉了别人。”

“我没想到,连死也争。”

“大冈是要逃那两万多块钱贷款。”

“看得出来。”

“昌旺叔家里总生气。”

“他自己说了。”

“铁锁为啥?”

“活得腻了。”

“让别人替我,我良心不安。”

“张老师。”

“哎。”

“你先前可是鸡毛都不敢拔的人。”

“天冷,那天喝了几口酒。”

“这可是去死,你别一时糊涂凑热闹。”

“村长,我想过前后,不能冤枉别人。”

“那天你去了工地?”

“去了,和铁锁一道儿走的。”

“打的时候你在哪儿?”

“在人群里。”

“你说说情况。”

“当时都迷了,乱砍。”

“迷了你咋知道是你砍的人头?”

“我砍肩膀,他头一晃,正好。”

“啥正好?”

“砍在头上。”

“你身上有血吗?”

“那么长的锨把。”

“铁锨呢?”

“扔了。”

“你家的锨?”

“在工地上乱抓的。”

“怎么就肯定是你砍的人死了?”

“还有人被砍了头?”

“没有。”

“那就是了。”

“张老师,你老实笃厚地教半辈子书呀。”

“那天不去工地就好了。”

“我都不敢相信是你杀了人。”

“可真的是我。”

“见过老支书大林哥和铁锁吗?”

“没有。”

“他俩和你说的一模样。”

“你信他们?”

“有人承认就好,让公安局来判认是谁杀的。”

“公安局今天来人?”

“中午就到……我说张老师,真是你砍的?”

“真的是。”

“以后的日子你都想过没?”

“全都想了,不给村里添麻烦。”

“真是你我立马派人把你娘送到县医院。”

“治病花钱,村长你把我家房宅卖了。”

“这你别操心。我让全村的媳妇轮流侍候她。”

“这样我就无牵无挂了。”

“和大林、铁锁比起来,还是你留的麻烦少。”

“学校的孩子……千万别误人前程。”

“你放心,我再派一个高中生。”

“村里……有高中生?”

“我家老三明年毕业,为了孩子,让他早些下学。”

“对……老三。”

“天可真冷。”

“今天下雪早。”

“还有事吗?”

“没了。”

“回去再想想,公安局的人八点来钟到。”

“我就担心……学校的孩子。”

“这你放心。说过让你放心你就放心。”

“我走了。”

“不坐了,昨夜我一夜没睡。”

“那你睡。”

“公安局的人一到我通知你们三个来自首。”

“三个都来?”

“他们两个也硬理得很。”

“村长……”

“你准备准备吧,把学校那一摊先交给老三。”

“谢了……村长。”

“回吧,下死心了就抓紧办一些后事。”

45

从村长家出来,街面上才有一两行脚迹。雪不知什么时候歇了。太阳透明地晒着山地。东边的天空,亮得能看穿其不过是张薄纸。依然的冷。冷得潮湿,脸上黏黏的似有水珠。拐过一道弯儿,胡同风猛地袭来,张老师禁不住寒战了一下。

张老师收住脚步,孤树一桩地直在梁上。

夏天的时候,地上生着青烟。小学放了麦假,张老师在田里割麦,儿子在身后拾穗。渴了,说到溪里提些水来。儿子去了,久久的不回。六月中旬,正是白云红树,炎得自是十分可以。渴急了,立在沟边高唤,听到溪里有扑通的声音。箭步下去,就见儿子在溪池里一沉一浮,打捞上来已是只有奄奄的一息。水池原是积一人深水,供村人夜间洗澡用的,不想强就滑了进去。往年,去那打水的都是梅,无论夏天喝饮,还是秋天栽红薯秧苗。梅走了,强自该在乡村作为大人使用。这是他第一次如娘一样到河边打水。水冷得过分儿,如这里腊月的雪。张老师抱着孩子通身流着热汗,一路上急唤,救救我们家的孩子!救救我们强!救救我们家的孩子,救救我们强!他的嘶唤声扯天连地。爬上山梁,村人都已聚了一群,说,快!快!村长的哥哥在他家田里割麦。

张老师往西跑。大夫家的麦田在梁西。

大夫正在田头树荫下吸烟,看见满村人潮过来,转过身子,张老师就抱着孩子跪在了他面前。

“怎么了?”

“水淹啦叔……你救救他。”

大夫把孩子接来放在地上,让孩子的水肚仰在天空,按按,又翻翻孩子眼皮,提起孩子的脚脖,如提一捆柴草,一扔一摔,孩子就头朝下落在他的后背,双脚勾着他的双肩。太阳烤在头顶,梁上新修的马路宽宽平平,直伸到山的那边。大夫在马路上跑得风疾雨快,孩子在他背上如吊着的一袋粮食,松松动动,胀鼓的肚子拍打着他的肩膀。村人在大夫的身后追赶着看,祈望一条生命从大夫的背上活转过来。大夫风样跑着,路边挺立的小树,一棵棵小草样被刮倒了。

在村里头,不知道跑了几个来回,大夫没有从孩子嘴中倒出水来,用手翻了翻孩子的眼皮,便吐出一声青灰色的长叹,说没救了,从水里捞得太晚了,准备以后的事情吧。大夫很像自言自语,即景生情地这么一说,便反剪了双手,有致仙仙地去了他家田里。

46

老支书踩着他人生的脚步,一踏一踏地向西走来,脸上的表情,深含了命运的冬色,幽暗如昨夜的天象一般,是雨是雪,都浅浅地显现出来。张老师心下呆了一呆,把目光从孩子的坟上收回,说大林叔,好早的天,你独自慢慢,往哪儿去啊。老支书本料不到这白雪皑皑的梁上还有别人,微微一怔,说是你呀张老师,顺着张老师刚才的目光望去,看见了不远处强的坟堆,咳了一声,说想开些,不要伤了身体。又说孩子走了半年吧,张老师说整整半年,就都到了一块儿。

老支书是早几年就被村人们选落的,他将那个位置拱手让给了现在的村长。村长之所以深得人心,是因为忽然手里有了许多的钱。那钱的光泽,照亮了张家营人未来的前景。落选后的老支书,大病一场,病愈后几乎不见出门,偶尔的走动,也是到自家责任田里转转。说起来,梅去老君庙小学做了教师,也是老支书那时对一代知青的怜悯。这样的感激之情,大队改为村,投票选村长时,张老师和梅已做了回报。所以两人见了,老支书便关怀备至,问了张老师许多情况,如他母亲的病情,如老君庙小学的学业。最后说:“梅走了,你也不要太放她不下,有机会还是要再成一个家,以后的日子还长。”

张老师说不清是否真的放梅不下。自和梅结婚,倒真很有几个年月甜情蜜意,连大返城的浪潮也没冲她一动。而她开始不断念叨那个城市,是从张老师三年中榜,皆又落选,终于使她三年的梦想和努力付诸东流开始的。

第三次落选后她回了一次家。

那时候,那个城市在突然之间高楼林立;商场大厦,一座接着一座,电梯和天桥随处可见。据说立交桥也在政府的酝酿建造之中。最著名的亚细亚商场已经以每年破费百万的巨额款项,把“中原之星亚细亚”的广告做遍全国,仿佛一个国家的商场忽然全部歇业,仅剩下了那个城市的亚细亚。连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南来的客人,都以不到亚细亚为憾。可亚细亚居民区的居民梅,却在乡土社会的自然村落张家营,从未听说过什么亚细亚,这不能不使她感到一种深深缺欠。那时候随返城大军早些回城,也就自然没有了今天的苦恼,三十多岁的都市人,还从未喝过罐装的饮料也实在是只有中国才有的一项罕见。碰到一个当年的同学,返城后待业,曾可怜地跪在一个主任面前想求份工作,说清道工、锅炉工都成。可今日她从小车上下来,对司机说两个小时后到梅苑接我。和同学生拉硬扯地走了一程,才发现梅苑不是梅园,而是一座二十七层的酒楼,乘电梯上去吃了一顿饭,人家共花了五百八十二块钱,一甩手扔出六百元。近二十元的回找做了别人的小费。走的时候,才知道那小车是同学自己买的,司机也是高薪聘的退伍兵。问说工作,同学笑笑,说个体户。和几天前夫妻两个到县城送礼的寒酸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无法同语于天下。其实,那同学在校时的才智、操行,又哪能和梅相提并论。

47

“成家是不可能了,以后我没多少日子啦。”

老支书大林叔凝望着张老师。

张老师说:“是我砍了小李村的人头。”以这话来回答老支书的疑问,话出口连张老师都深感不妥。从内心深处,他还并没有最后下了死心,只是觉到在人生中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让这般好的时机失之交臂,会造成终生的遗憾。这话使老支书十分愕然,脸上立刻有了雪白。张老师,你可千万不要因为家破人亡想不开,老支书说,我已经给村长那东西说过,是我砍了小李村的人头。张老师笑笑,说没啥儿想不开,我对啥儿都想开了。

说啥儿都想开了,其实还不然。很多事情他还正在想。梅的走离,他把最重要的原因归罪于自己对儿子看护的失妥,使儿子死了,才使梅终于离开张家营。事实倒不尽然如此。早几年前,梅在内心就将乡村社会和都市生活矛盾起来。先前她几年回家一次,后来是一年一次,甚或一年几次。家有老父,都市繁华,乡村沉闷而又闭塞,回家本无可非议,只是她每次从城里回来,便有无尽的叹息,枕着张老师的胳膊黯然神伤,有时望着熟睡的儿子热泪盈盈。教完了书,同张老师说得最多的是省会的亚细亚商场。还有华联商场、商城大厦、贸易中心、中国第一服装城,等等。终于有一天,她酝酿了一项计划:春节将至,回家运来一批服装卖掉。虽然和张老师都是乡野书生,但乡土社会经过许多年的变迁,观念上除了婚丧嫁娶的旧规,对钱也比早几年看重十成。村长给学校捐过了款,也当了村长,扩建了砖厂,很多村人去出力挣钱,都准备盖房。张家营也决不仅有张老师那三间土瓦房,村长的洋楼已经旗帜样竖了起来。所以张老师也不会贸然反对梅的计划,更何况她娘家为都市,婆家为乡村,知己知彼,岂可以平常对她的计划进行臆度。刚放年假,凑了八百元钱。张老师和梅一同搭汽车,换火车,一天两夜赶至省会。顾不了许多事情,两个人到服装商场,以童装和青年装为主,专买那些款式陈旧,价格低廉,在城市滞销,甚至几乎没人问津的服装,连扛带抬,含辛茹苦地运回家里,正赶上春节前的两个乡村庙会。经过周密的算计,梅说我们每年这样跑几次,就可以盖起和村长家一样的楼房,如果生意好了,我们就辞去教师,再雇两个人,在镇上开个都市服装店。有了钱,便没有办不成的事。孰料在乡村庙会上,两个教师从事买卖,本就有了许多难堪,可那丰收的人头,高高低低,板栗一样窜动,从他们挂起的服装前过去,无人不去注目,却又极少有人真买。偶有卖出手的,也都是在乡土社会被称为不规矩的人才买。男的是那些被说成地痞流氓者,女的是被以为浪荡胡骚之流。而真正卖得快的,倒是别人从洛阳收购来的旧衣旧鞋。有的时候,看那姑娘俏丽,对某一件在城里过时五年以上的衣服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挑看,却又迟迟不肯从口袋掏钱。

这次生意的失败,对梅是又一沉重的打击。过完年,梅又默默到老君庙小学教书,比起往日,话又少了许多许多,除了辅导辅导孩子的功课,几乎连都市的繁华也很少提起。

时光悠悠,光阴荏苒。转眼又到了麦假。放假的前一天,她又突然想东山再起。张老师出于一种多余的担心,总预感她和孩子一道走了,也许就不再回来,或者迟迟不肯回来,没有让她带上孩子,说留下吧,你不在家,让孩子帮我一个麦收。岂知就是这次走离,她却再也见不到孩子了。埋了孩子,张老师跑八十里路到县城给她发了电报。匆匆从省城赶回,到张家营看到的却是埋葬孩子的一堆黄土。伏在那堆黄土之上,梅从中午哭到傍晚,又从傍晚哭到三更,悲天哀地,死去活来。张老师死死地跪在儿子的坟前听她哭泣。与其说是跪在儿子坟前,倒不如说跪在梅的面前;与其说是向儿子哀悼,倒不如说是向妻子赔罪。

夜是黑到了极处,山梁上奇异的静寂。张老师向梅说了孩子的落水,说了自己抱着孩子的呼叫,说了乡村大夫倒背孩子的颠荡,说了两个小伙提着孩子双腿穿梭般奔跑。说完了,以为她会揪着他的身子哭闹,让他还她孩子,可她却没有这样,只凝视着黑漆漆的乡村,叫着张老师的名字说:“我对不起你了,我想返城。”

张老师默了一阵,觉得终于等到了她说这话的时候,他说:“由你,想走就走吧,我误了你半生,只要你不恨我和这乡下就行。”

48

儿子死了。

妻子梅返了城去。

娘因此瘫在了床上。

张老师找不到他不去一死的理由,连黄黄都已双腿残断,他实在没有了与命运抗争啥儿的力气了。

49

今日里再次听到黄黄血淋淋的尖叫如泉涌般湿漉漉地喷过来,是张老师在梁上和支书分手时候,他快几步,急几步,从梁上跑至胡同西,就见黄黄在雪地用它的半截后腿往家里挪移,它的身后留下一片片化了白雪而转冷的血渍,殷红殷红如从染房泼出的水。在胡同的最西口,也就是往强的坟地拐弯处,那儿突然站下了村长的哥。这位乡下少不掉的大夫,手里拿了一个三齿粪叉,正追黄黄时看见张老师,便立在胡同口,立出一身威风和慈善。他说我看黄黄活在世上也是受洋罪,倒不如让它早些死了少受些罪。看见黄黄的惨相,张老师突然立下,忘了该猛扑上去,将黄黄抱将起来。他笔直地竖在雪胡同中央,瞅着不远处一样直竖的村长的哥,想到的却是黄黄真该寿终了,再活着才是果真受罪。黄黄爬爬走走,到张老师面前,把前爪搭在张老师的脚上,就卧下不动了,嘴里哼出的痛疼,剧烈颤抖并带着血滴。大夫是藏在墙角,等黄黄走出胡同口,将粪叉准确无误地迎面插了过去,一支叉齿进了黄黄的左眼,一支叉齿入了黄黄的额门。黄黄的左眼如被踩踏了的葡萄,除了污脏的葡萄皮似的眼皮,剩下的就是不断渗流的血水。额门上的洞口和鲜血,如你突然在牛皮沙上戳了一指,水便咕嘟嘟地涌出来一样。这一粪叉插得轻了些,张老师想,一下插死倒好。村长的哥脸上的笑平淡无味,拄在雪地的粪叉如一条拐杖。不消说我是真该去死了。太阳走得不快不慢,待太阳移正村头,各家房上都有雪水滴落,这个时候,县公安就该进村了。天还是冷,毕竟是腊月。毕竟是腊月的雪天。村长的哥那张脸,太阳照着,红润发亮。好了,这下好了。张老师望着面前已经死了的狗,想黄黄你活着也确真受罪。既然死了,我埋了你,你就去同强做伴吧。也谢你了大夫,正犹豫去不去县公安那儿自首的当儿,你却把黄黄打成这样,我就不再犹豫了,你一下把黄黄叉死才好哩。哦,黄黄怎么不动了?血也不如刚才流得多了呢,好像一点不流了。死了好,再不犹豫了。真是想不到,原来你对死的一点犹豫,竟是对黄黄的留恋,竟是对黄黄的放心不下。这下好了,用不着犹豫不决了。

还有什么犹豫呢?

50

后来的事情,都是日常习惯的又一个过程。张老师把黄黄抱回家里,将它放在床上,扯被子盖了。既已决定去说是自己砍了小李村的人头,也将不必顾及那床上是否弄脏,一任黄黄的鲜血,在床上自由地散开。生火、烧饭,进上房给娘喂汤,都是往日的重复。

现在,张老师该做的事情都已做了。母亲床上的被褥换过了,床下的便盆洗净了,换洗的衣服放在了床头。娘的呼吸声又微又细,如一根发丝在进进出出。张老师对着那鼻息看了一会,最后拉了拉床上的床单,把被子掖掖结实。娘扭头瞟他一眼,他说,你睡吧娘,娘就又合眼睡去了。

可以去了。再也找不到要做的事情了。

将一个板箱从床头抱下来,取出里边的衣物,他把黄黄装殓进了板箱里。恰在这时,县公安局的警察如期而至,简易警车从县城风驰出来,装载威严,一路满速。沿线的村落,一株株小树样被砍倒了。两边的行人,棵棵小草样被抹杀了。那时候,黄黄的墓穴刚好封闭,张老师在立着喘息。阳光如水样明亮柔润,他的脸上平静恬淡,布满了一死了却的黑色念头。黄黄的墓穴一米见方。那箱子里塞了一床被褥,扛着出村时,除了几个孩娃,竟没碰到别的村人,出村时仿佛是走出墓地一样静寂。在儿子强的坟地上,又如走入村落一样温暖。他坐下让阳光照晒一会,先把白雪用锨铲到一边,然后开始挖坑。被雪温暖了一夜的黄土,松软绵和,散发着白浓浓的气息。那是蕴含了上千年的土地的气息,浸心涌肺,在山坡上飘开化去。板箱是深红的颜色,是当年梅从省城下乡,拖运进张家营的全部产业。现在她走了,仍然又拖运走一个板箱。那板箱是母亲的嫁妆,红檀木制作,豆科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可做乐器。他说用这个拖运吧,结实,也算娘给你的纪念。梅就用那箱又拖运走了她半生的经营:书和日常的衣物。

简易警车在黄爽朗朗的日光中穿行,雪地上留下了它深刻的轮印。短急紧凑的警笛,像一颗颗滑在青石上的流弹,把山梁、沟壑、村落、河流中的宁静射得七零八落,破破碎碎,如同城里碎裂在风天中的楼房玻璃。这就到了,县公安如期而至,果真如期而至。张老师心里一个冷惊,起身立到崖处,眼看着简易警车如鸟样飞进村子,落到了村长家门口。

几个穿公服的警察,相继进了村长家。

这崖处高出村落许多,朝村落望去,似低头看自己参差不齐的脚趾,一点一滴都清清晰晰。拄着自己的铁锨,想时候到了,你的时光到此告一个段落。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走进去就可以把一切关在门外。后事也全部安排妥当。除了黄黄的墓堆略显少了几锨土外,万事都有了着落。就是唱戏,幕也拉圆,你就顺着命运所示的方向,尽你的能耐唱去吧,是喜是悲,自有其结局。村落里的事情,好像响了铃子的戏场,警车刚一停下,各家都纷纷有人出门,先在自家门口呆怔,后又相聚起来,朝着村长家门口涌动。几条村街,都走着蚂蚁搬家似的队伍。村长家门口,已经鸦鸦地黑下一片,人头如晒在日光中的豆粒。张老师就这么静静站了一会,忽然看见铁锁从他家出来,快步朝着村长家走去,在胡同里,如迅速滚动的一粒石子。再仔细去看,老支书大林叔和永远有还不清债务的大冈也从另一条胡同,朝着村长家急去,那匆匆的脚步,很可以在眨眼之间,立到县公安的面前,说是我砍了小李村的人头的。

拖不得了,该去了,尘世没有啥儿东西属于你了。

就去了。

张老师像去抢购一样廉价的东西似的走了,甚至忘了回头看一眼黄黄和强的墓。田里的白雪在早饭时候的日光中,渐渐踏实,表面有一层纸一样的壳。没有被雪埋住的麦苗,一叶叶绿在白色上。期望一脚跳将到村长家里,迅速对公安人员说是我砍了小李村的人头。可忽然他的右腿迈不动了,像下山时裤筒挂了哪里,待回身一看,禁不住心里一个地动山摇的冷怔:

竟是黄黄从墓里爬出咬了他的裤筒。

竟果真是黄黄爬了出来。

它还活着。

竟真的它还活着。

真是难以料断,和《欢乐家园》中的故事一样神奇,黄黄又活转了过来,从那板箱中撞将出来,半爬半跑地追上了他。麦地里留下它跌跌爬爬的雪痕,新坟塌进去一个深洞。黄黄满身是土,连一只耳眼里也满满实实。它头上的那两个血洞已经被红土糊了,堆起两团红泥,像缀在头上的两个泥球。另一只眼又明又亮,盈满一眶清清澈澈的泪水;喉咙里有一种古怪的叫声,如泣如诉,悲哀至极,像求着一样东西。也许是求张老师不要活埋了它,也许是求张老师不要朝“是我砍了小李村的人头”走去。村里的脚步声在地上敲得很响。张老师用力挣了几下右腿,终是不能挣脱黄黄的撕拽。村里的脚步声敲得很响。他愈是用力挣脱,黄黄就咬得愈紧,泪也愈加扑簌簌喷落出来。

终于就软下身子,将黄黄抱在怀里,蹲在无边茫茫的山梁上,落寞地号啕大哭起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