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价高者得
-
山重水重
叆叇稠浓
卬视天
俯画地
黯然销魂唯别而已
今朝又忆
时此一日念其彼
缃绮旖旎花楼椅
纸醉金迷
八年谁记凋颜姬
叹悲歌未切
茕茕孑立
垂首独种晚香玉
引用宴行危的《青楼泣》(感谢宴丫头提供的词,很感动的说t,t……)
冷夜璃在幕后把帘子拉开了个缝看着前厅,红灯高挂,人声鼎沸,紫醉金迷;酒过三巡后,那些客嫖客们面上都带有微微醉意。从前厅传来的嘈杂声令冷夜璃漂亮的眉头皱了起来,心里有些微紧张感,透不过气,好似快要窒息一般……
真的要在这里待上一个月吗?冷夜璃不禁有些犹豫了,可是一想到爹娘愁云满面的样子,那片刻的犹豫便被抛诸脑后。理好思绪,把薄纱戴在耳边,让纱巾遮住那绝美的容颜……
掀开帘子,轻轻走上台面;台下所有欢呼声即刻停止,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停留在冷夜璃身上,她仿佛误入凡间的仙子一样、步步生莲、婀娜多姿、似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似牡丹一样高贵典雅、似寒梅一样冷傲孤立、让所有人怀疑他们现在真的是处于青楼之中吗?那为何青楼里会有如此淡雅的人儿出现,这样的人儿理应不该在这种烟花之地啊!
“幽姿逸韵……”若有似无的呢喃声由一位年轻俊逸的男子口中吐露出来,声音很轻,轻到不足以引起任何一个人的注意……然而冷夜璃仿佛感觉到了似的,用她清灵的眸子往台下搜寻着,在一位身穿淡蓝色长袍的男子身上停住,眸中有刹那的诧异,转而恢复正常,看向别处……
而这蓝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冲着听说花满楼里新来了一位花魁,抱着来尝鲜的宫零珞。
宫零珞捕捉到了冷夜璃眼中的诧色,嘴角的勾起妖艳至极,眼里闪过一丝玩味……
冷夜璃走到台中央的位置,那里早先已放好一把古琴,是她跟徐妈妈要求的。其实没告诉徐妈妈的是,比起琴,她更善舞,只是她从不轻易跳舞,她认为最美的舞艺应该跳给执手的人,恐怕她再也没有那个机会跳了吧……毕竟现在的她,是身处在烟花之地,虽然一个月后就要离开,但身上已经沾了污点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
冷夜璃坐在琴旁的凳子上,轻抬素手,纤细的手指划出优美的弧度,修剪整齐的指甲发出粉嫩好看的颜色,肤质细腻,让人忍不住想要探手过去与她相握……但也只是这么想想,没一个人傻到真跑上前去……
冷夜璃往台下那一抹蓝影看了下,发现那人也在注视着她,眼里有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意味。冷夜璃慌乱的把视线移到古琴上,不在看他,手指抚上琴弦。琴声悠然响起,清脆如珠落玉盘,和著缓如流泉的笛音,胜若天籁。弦音丝丝入耳,似要引人步入仙境……
而从冷夜璃出场眼神就未移开过片刻的宫零珞,此刻看她的眸子里,有一股势在必得的占有欲……虽然他还不知道这个女子的长相,但这个女子,他要定了!
一曲完毕,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高声叫好……
徐妈妈笑的花枝招展,眼角的皱纹更甚;“各位大爷,今天你们可是看见这初月姑娘的才艺了,现在人也见了,琴也弹了,想要到初月姑娘闺房和她共用晚膳的现在开始叫价,价高者得……”
“一百两……”
“一百五十两……”
“三百两……”
“我出五百两……”
“八百两……”
正当大家都生怕被别人占先了而急于叫价的时候,忽然一道清朗的男声传了出来,“五千两!”大家纷纷向那人看去,而冷夜璃显然也很讶异,居然有人会出那么高的价钱只为吃一顿晚膳,抬头往发出声音的那人看去,只见一袭淡蓝色长袍在灯光的照耀下尤为惹人注目,狭长的丹凤眼邪魅妖气,勾起的嘴角让整个脸部轮廓显得俊美倜傥。这人不是那天遇到的人还能是谁……
注:幽姿逸韵;(北宋皇帝宋徽宗,坐拥三千佳丽,身边美女如云,可他偏偏宠爱身份卑贱的京城名妓李师师,这自然令后宫的众多佳丽不服气。一次,宋徽宗与后宫嫔妃们一起用膳,酒足饭饱之际,平日甚得皇帝宠爱的韦妃偷偷问道:“那李家的小姑娘,凭什么让陛下您这样宠爱有加呢?言外之意是,出身娼门的李师师,有何德何能,竟然能栓住皇帝的心?宋徽宗当然明白韦妃的意思,他拈须一笑答道:“你们肯定感觉不到她的好处,但如果让你们脱下华丽的衣裳,洗尽脸上的胭脂铅粉,素衣洁面,和李师师站在一起。那么,李师师身上透出来的那种幽姿逸韵,是你们远远不及的!”
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装,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姿”指的是姿态容貌,“韵”则指的是神态气质……)
注:古琴(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到这里讲解就告一段落了,霓人查这些资料不容易,还望各位看官理解霓人的苦心。)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