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镇远:低调隐忍的太极古城
-
和镇远的相遇,缘起于三次火车上的擦肩而过。
第一次擦肩而过,是在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蜷缩在一列没有空调的绿皮火车上,像一个四处逃难的流浪汉,任饥饿和寒冷肆虐着我疲惫不堪的身躯。当列车从一个黑漆漆的隧道中破茧而出之时,一座座青砖黛瓦的中国传统古民居,像集体商量好了似的,恶作剧一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些挂着大红灯笼的石头房子,错落分布在这一片美丽的青山绿水之间,又在我的视线中转瞬即逝。但那惊鸿一瞥的强大视觉冲击,却再也无法从我脑海里抹去。刹那间所有的饥寒烟消云散,我打开车窗,把脑袋伸出窗外,极力远眺那个神秘莫测、如梦似幻般的世界。这时列车慢慢停了下来,我才知道镇远到了。
第一次遇到镇远,她就给我出了一道难题。我究竟该不该跳下这趟列车,像一个刚刚得到糖果的孩子那般,跑着跳着投身于她的怀抱呢?这让我在那刻确实产生了纠结,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和一种理智到底的按兵不动在较量。最终随着开车铃声的响起,答案终于浮出了水面。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我已经先于现实世界的我,置身于.阳河畔、石屏山下了。我只能继续之前的旅程,那交织着寒冷、饥饿和几分后悔的现实之旅。
第二次擦肩而过,我已然对她有了几分了解,虽然严格意义上讲,我和她仍旧素未谋面。我在一些朋友的相册中领略到了她的复杂多样,也在浩瀚网海中寻找到了她的传奇不朽。就像“镇远”这个名字,让人很难不联想起当年甲午中日海战时,北洋水师那艘威震八方的一代名舰“镇远号”。“镇远”这两个字,既好听到让人过耳不忘,读起来又具有响当当的威慑力。自古以来,这里便与军事脱不开干系,古城内的战神庙、南宋长城、烽火台、屯堡、炮台等遗址,比比皆是。而她的历史文化,则更为幽深久远,底蕴丰厚。早在公元前277年秦昭王三十年之时,这里便已设县,至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更让人惊叹的是大自然那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养育镇远儿女的.阳河水,就像造物主用一支神奇的画笔,蘸上青绿色的颜料,所描绘出的一个巨大S型,在这片灵秀之地永世流转。当年,朱元璋的部下正是被这种神力所震撼,也从军事、商业等角度看出了这片土地的战略重要性,便在.阳河两岸大兴土木,修建城邦,因此有了南岸的卫城和北岸的府城。如果把四周环抱的群山视作一个圆,两座城池成为两个点,再加上那S型的.阳河,恰好形成一个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图。而这卫城和府城,一文一武,阴阳相照,让镇远成为了雄踞在西南大通道咽喉上的一座军事重镇。
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留给了想象力。这是一趟开往云南腹地的夜车,驶过镇远之时,我已在梦境中和现实世界做了一番短暂的告别。或许在梦里我又一次来到这里,一如我那沉钝的肉身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错过这里那样。
第三次擦肩而过,是和几个朋友乘K833次列车去贵阳看迷笛音乐节。这一次更干脆了,连想跳车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火车在镇远站并没有停靠。当我听到这些朋友路过镇远之际那不可思议的欢呼声时,热情洋溢地向他们介绍起这座美丽的古城来,那引以为豪的语气,仿佛自己是一个多次来过这里的老熟人一样。事实上,我也的确“多次”来过这里。但那只是,每次都让我前所未有地痛恨自己没有跳下火车的勇气而已。
幸运的是,为期不远的第四次终于来了。这一次,所有的遗憾都不复存在,所有的美好设想全成了现实。虽然当我自己真的置身于镇远古城的大街小巷时,她带给我的感官刺激早已没有先前那般强烈,但我深信这也只是我喜欢这里的一个前兆。我并不否认我会在刹那之间爱上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我也更相信在千百般磨砺之后,能收获一份细水长流的情感。毕竟“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词语,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情感状态,或者是一群情绪敏感的少男少女麻痹自身的致幻剂而已。
尽管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把祖国四方的宾客运送到黔东南,并且我相信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和我一样在路经镇远之时发出同样惊叹不已的欢呼。但镇远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便是能保持在如此喧哗之后那份依旧低调和不为人知的闲逸。衡量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是否商业化的最直接标准,那就是检测一下火车站的出站口所面对的那群“拉客帮”的猖獗程度,这两者之间绝对是成正比的。但是很遗憾,直到我像个没头苍蝇似的走出了火车站几百米,也没遇见有什么“热情好客”的镇远人上来搭讪两句。最后我憋不住了,随便逮上了一个过路人,问他徒步到镇远古城的路线,这才算和本地有了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
和平村
从火车站到古城的距离不过两三公里,如果不赶时间,慢慢悠悠地徒步过去不失为一个上乘选择。况且我会先经过日趋繁华的县城,在那里我或许会遇到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和平村。
这里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也曾经是明清时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与传统意义上充斥着无休止黑暗、虐待等非人性战俘集中营不一样的是,这座收容所就像它的名字那般写满了鲜花与救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对致力于建立反战同盟的日本夫妇鹿地垣和池田喜子,倡导并组织了和平村。他们主张用人性化的管理,积极感召那些曾经拿着屠刀的侵华日军,帮助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据当年曾在此工作的抗战老兵回忆,他们经常让日本战俘学习中国文化,带他们去.阳河边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平的珍贵,甚至在那个食物紧张的年代,下河捉螃蟹给他们吃。这些宣誓效忠天皇、信奉军国主义的日本人,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在接受了和平反战的理念之后,最终人性美好的一面得到了感召,毕竟他们首先还是一个普通人。在这里,不得不由衷地钦佩管理这个战俘营的那些中国军人,他们面对这些杀死自己同胞的日本兵,在嚣张的军国主义思想弥漫着的那一颗颗冥顽不化的脑袋面前,没有选择以暴制暴,这需要何等的精神气概。
前文提到的那艘与镇远古城同名的镇远号铁甲舰,在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失败后成为日方的战利品,最终在退休后被日方拆解并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而几十年以后,那些侵华的日本兵,却不得不以战俘的身份,被关在一个叫做镇远的地方,接受中国人的教育改造。与因果报应不同的是,中国人没有选择以牙还牙,而是以德报怨。这也让镇远的和平村没有成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而是写满了人性的光辉与善良。
站在和平村战俘营的石板地上,感受当年那番正与邪之间的“暗战”。那蓝色的大门上,“抗战到底”四个大字铿锵有力,彰显出我中华儿女誓死不做亡国奴、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决心。贵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日本人最终仓皇逃窜的地方。独山的深河桥,让日本人止于此,并成为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抵达的那座“遥远的桥”。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在中国的土地上前进哪怕是一毫米。今天,和平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像今天这般渴望着幸福生活,并且祈祷战争远离人间。而在那个战乱年代,镇远的和平村就将反战这种今天公认的理念灌输给战俘们,让全世界的人们肃然起敬。同时也让这片土地少了几分杀戮,平添了更多美丽动人的传奇色彩。
镇远古城
顺着公路继续朝前走,很快一座大桥就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横跨.阳河的两座大桥之一的新大桥,从现在开始,就算正式步入镇远古城了。镇远古城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那些江南庭院式民居,而这些房屋又依山而建,形成一种宛若天作之合的混搭,让游客赞不绝口的同时,更是过目不忘。镇远民居还有一样极具个性的原创设计——“歪门斜道”。巷子口的民居大门,不选择垂直或者平行街道,而是斜对着街道。这种有违中国传统的布局,得天独厚,仅此一家,成为镇远的经典标识之一。
举目望去,一排排挂着大红灯笼的民居,或依山或傍水,星罗棋布地排在一起,既壮观又美观。有一个形容许多物体密集排列在一起引发人恐慌的词语,叫做“密集物恐惧症”。可是对于我来说,这种成规模成建制的大量物体用站队的方式挨在一起,却能带给我莫名的兴奋与冲动,那么我就把它叫做“密集物兴奋症”吧!镇远古城,就这么轻易地成为了一个倾其所能满足我“密集物兴奋症”的地方。
新大桥下面有许多小饭馆。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在.阳河边,一边吃烤鱼,一边喝啤酒。从休闲的角度来讲,这的确是一个美好到极致的选择。在夜色撩人的古城中,与相识多年的老友,或者刚刚认识的姑娘,为这美好的生活共同举杯。抬头望去,是繁星点点的夜空和石屏山那沉默如谜的身躯;低头俯瞰,身旁是清澈的散发着霓虹倒影的.阳河,和姑娘那温柔的眼神。或者我可以闭上眼睛,任微醺的感觉在心中蔓延,并且轻轻抿一口拂过嘴边的微风。直到结账的那一刻……这也太贵了吧?我先是让不可思议的表情弥漫,继而变成比关二爷还要血红的脸庞,不知道有多少是愤怒有多少是酒精。我不敢相信这结账单上的数字,但这是事实。挨宰的不止我一个外地游客,连本地人他们都不放过。避免吃亏的办法只有一个,事先做好功课或者管好自己那贪婪的嘴巴,以免最终一个人悻悻而去的时候,也让自己的怨念如影随形。
镇远的家庭客栈和宾馆不计其数,但符合当下年轻人口味尤其是类似青年旅舍模式的客栈,却屈指可数。与类似的凤凰古城相比,镇远其实更像一个在成长中的孩子,还有无数等待开发的潜力。当然,我们都不希望镇远的未来成为第二个凤凰,那高昂的“进城费”既不叫好,又不叫座。但凤凰那些各具特色的客栈,还是值得镇远去好好学习一下。我在镇远时住在一家刚刚开张的“鲸歌青年客栈”中,老板小两口都是挺有意思的文艺青年。这一点从客栈的装修格调上可见一斑:墙上那些五颜六色的图画,都是由平面设计师出身的老板阿攀所绘。而宜家风格的家具和桌椅,则充分显现了老板娘阿鲸姑娘的品味。更让人羡慕不已的是,他们二人在旅行中完成了相遇、相识、相爱的“三部曲”。后来他俩在四处的旅行中,来到镇远并且扎根在了这里,然后又开了这家客栈。阿攀和阿鲸都是素食主义者,和他们一起吃饭,一桌丰盛的素菜,让我们几个被肉欲缠身的大俗人,也享受了一顿健康环保的晚餐。
石屏山
来到镇远,石屏山绝对是不可不爬的。没有选择从正门上山,而是顺着幽深的巷子,拾级而上。拐过一处古井,渐渐迷失在古城那一条条长长的巷子之中。走到半山腰,望着四周隐藏在山间的民居,越发觉得这座古城的布局独具匠心的同时,又暗藏玄机,处处营造着一种博尔赫斯诗句中的迷宫氛围。这是一座蜘蛛巢城,又或者是一座蚂蚁王国,这里的巷子没有尽头,却又四处通达。走着走着就惶然闯入谁家的民宅,又或者被无意中闪现而出的山中老人那悠然自得的神情所迷惑,变得愈加不知所以起来。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实是,我必须不断向上,再向上。直到民居都已被渐渐地踩在脚下,四周开始出现田园和水牛,这才进入到石屏山的最顶部。视线开始变得全方位的立体,让我足以把目光投向更开阔的地方。
爬上镇远长城,朝那个更加波澜壮阔的地方昂首走去。镇远保留下来的这段长城,始建于南宋时期,比我们熟知的明长城还要老100多岁。这段长城,饱经岁月的洗礼之后,仍旧保持独立姿态,傲然挺立在石屏山上。它那沧桑的砖块,就好像一位老人皴裂的皮肤,虽然残缺,但仍然保持铮铮铁骨。站在最高处,远眺长城的尽头,一览四周,群山皆小。在这一刻,你可以用尽全部的力气高声呐喊,想象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君王,就像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就像当年拿破仑单挑在他眼里犹如乌合之众的“反法同盟”,就像当年德国铁骑势如破竹般碾过波兰平原……
正如很多人在火车上认识了镇远那样,镇远也是一个让火车爱好者纷纷前来朝拜的“圣地”。石屏山上的观景亭,是一个拍摄火车的绝佳地点。几乎每个来过镇远的火车迷,都会在此留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从构图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角度,能够把远处的青山,数之不尽的特色民居,碧绿的.阳河水,以及那湘黔铁路株六复线上呼啸而过的钢铁长龙,全部一网打尽地收入快门之中。当然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能够取景拍摄火车的地点,在镇远比比皆是。正验应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交 通
推荐火车。如果你从贵阳或者玉屏方向来,甚至可以感受一下现今在很多大城市都已经消失的绿皮火车,享受一段闲散的、不赶时间的慢旅程。你收获的将是车窗打开后那个清澈透明的世界,那微微吹来的凉风,还有湘黔铁路两侧数之不尽的美景。而你付出的只是一张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的火车票。
周边景点
阳河风景名胜区,包括铁溪景区、青龙洞建筑群、上下 阳景区、云台山景区、杉木河景区、黑冲景区、飞云崖景区、旧州古镇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盛大节日
端午节龙舟赛。当天各族人民会身着节日盛装,在 阳河两岸观赏龙舟比赛,人山人海,无比热闹。
报京三月三。这是报京侗族人全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关于“三月三”的来历,报京侗家保留着两个古老的传说。
一个传说认为“三月三”是播种节。
传说很早以前,报京这支侗族住在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一丘大田,田边长着一棵很大的桐子树,每年三月三前后这棵桐树就开花。桐树开花时撒下谷种,秧就出得齐,苗就长得壮。所以,当时寨上选定桐树开花那天为全寨播种节。
可是有一年,到了三月,这棵桐树却未开花,大家以为时令未到,照常吹芦笙、唱歌。直到端午节,清水江上游冲来了别处农家插剩下的秧苗,众人才大吃一惊,急忙去看那棵桐树为什么还没开花,发现树根被贪玩的后生割去一圈皮。那年颗粒无收,大家才逃荒到报京来。来到报京后,大家吸取教训,定“三月三”为播种节。在“三月三”吹芦笙,唱山歌,走亲会友,未婚男女邀伴玩山,大家兴高采烈地过节,三五天后就把芦笙收起来,全力搞生产,直到秋后农闲时,再来吹芦笙,唱山歌。
另一种传说认为报京“三月三”来源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从前,美丽灵巧的侗家姑娘良英,爱上了寨上勤劳朴实的穷后生桥生。良英的父母嫌贫爱富,硬要把女儿许配给财主的儿子,逼良英三月四日出嫁。三月初三这天,良英打早下田捞得了半笆篓鱼虾,进菜园打了半篮子葱蒜,约心上人桥生在寨脚潭边古老的莫嘎树下相会,把盛着鱼虾的笆篓和装有葱蒜的竹篮送给桥生,表示今生今世此情不渝。不料被财主发现。那财主便指责良英不遵父命,违抗婚约,辱骂桥生犯了寨规,坏了族风,让人毒打桥生和良英。这对情人悲愤至极,各自脱下布鞋一只,在莫嘎树上留下了一对深深的鞋印,然后携手跳崖,投入深潭殉情。后来,青年男女为了怀念桥生与良英,每年“三月三”都要吹着芦笙来到莫嘎树下瞻仰这对恋人的鞋印,小伙子在“三月三”这天都要到这潭边向心爱的情妹讨笆篓,讨葱蒜,互相定情,共表倾心,而“三月三”也由此被人们称为报京侗族的“情人节”。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