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假新闻成就蜀皇帝
-
关羽死后,刘备的坏事是一件接一件地摊上了,直到公元221年,一个消息传到蜀地,刘备的局面才发生了变化。什么消息呢?汉献帝刘协被曹丕杀了。其实这是一个假新闻,汉献帝退位之后还活了十几年呢。但是曹丕没有辟谣,就算辟谣,传到刘备那儿也会被刘备屏蔽了。
这个时候,刘备非常需要这条假新闻。消息传来,刘备马上下令披麻戴孝为汉献帝举行丧礼,追谥汉献帝为孝愍皇帝。谥法,在国遭忧曰愍,刘协在位的时候遇到了不幸。
汉献帝刘协死了,等于大汉朝没了皇帝,刘备既然以汉室宗亲自居,是大汉皇叔,这个时候就要站出来主持大局,继承汉室。所以刘备就想当皇帝。但是这话他自己不能说,得让下面的人来恳请自己,还要得到上天的认可。
刘备君臣就开始大造祥瑞,很快,益州各地纷纷报告出现了吉祥的彩云、丹凤,汉水之中发现了汉高祖的玉玺。刘备手下的文武大臣也纷纷向刘备上书劝进。
刘备假惺惺地都拒绝了。诸葛亮一看,刘备下不了决心怎么办?他就装病不出,请病假了,从今天开始不上朝了。刘备一看军师病了,就着急了,亲自到诸葛亮家中问候:“怎么了,先生?您得了什么病?咱们有病看病,最好的大夫给您请来,重症病房咱住着也没问题,都是公款。”
诸葛亮说:“微臣忧心如焚,命不久矣。”刘备一听,心下就急了,“怎么了这是?年纪轻轻的,比我还小二十岁呢。我还觉得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呢,你咋就命不久矣了?”他就问诸葛亮:“先生所忧何事?”诸葛亮就是不吭声。
刘备再三询问,诸葛亮才有气无力地说:“当年,世祖皇帝(光武帝,庙号世祖)刚刚兴汉的时候,吴汉这帮大将就劝他即位。世祖跟您一样,再三辞让,比您辞让的次数还多呢。大将耿纯就进言:‘天下英雄都盼着您当皇帝,如果您不当皇帝,那些士大夫可就各自找主了。他们得保皇帝,不能保将军。要是保将军,他们自己顶多是个少校,他们能干这事吗?’光武帝觉得耿纯说得非常对,就答应做皇帝了。现在曹丕篡汉,天下无主,主公您根正苗红,应该即皇帝位,这是天时、地利、人和。士大夫之所以不辞辛苦跟着您,也就是希望像耿纯一样,希望自己的尺寸之功被您承认,博个封妻荫子、封侯拜相而已。”
刘备本来就想当皇帝,一听诸葛亮这么说,就更高兴了,说:“先生既然是这般见识,那好,我听你的。”于是,俩人开始筹划登基事宜。
但是还是有个大臣不识相,上书给刘备,说:“因为曹操父子逼迫皇帝、篡夺帝位,您才万里流亡,召集士卒,领兵讨伐曹氏奸贼。如今大敌尚未击败,您却先自称皇帝,恐怕会让人们对您的行为产生疑惑。从前,高祖与楚人相约,先灭秦者称王。等到攻克咸阳,俘获秦国皇帝子婴,汉高祖对称王一事仍然再三辞让。您如今尚未走出门庭,就要做皇帝,微臣认为您不应该这样做。”刘备看完这封上书之后,非常不爽,立刻就把这个大臣给降职了,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就打你这不长眼的。
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大赦囚犯,改年号为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仍然沿袭汉的国号。因为刘备一直以汉朝宗室自居,他的政权又在蜀地,所以人们称他的政权为蜀汉。
对于刘备建立蜀汉当皇帝,从那时候起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说刘备继承刘邦、刘秀的事业,使汉室得以传承,所以他这个帝位来得正。但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比如大史学家司马光,他认为刘备自称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这与汉的关系太疏远了,已经说不清有多少代、处于什么名分和地位了,就跟南朝宋武帝刘裕自称是西汉楚元王的后代、南唐烈祖李昪自称是唐朝吴王李恪的后代一样,真假难辨。所以不应该把刘备的蜀汉跟东汉光武帝刘秀继承西汉政权、东晋元帝司马睿继承西晋政权相比拟,他不是汉朝的正根,根本跟汉朝没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从西晋陈寿写《三国志》开始,经过南北朝时期,一直到唐代,都以曹魏为正统,不以蜀汉为正统的原因之一。直到两宋的时候,才以蜀汉为正统。
��3��0����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开始,但是实际上真正进入三国是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的时候。
那么,对于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孙权有什么反应呢?
letter-�tig0����
曹操还对自己的女人们说:“我生前比较俭朴,你们也跟着我一向清苦惯了,生活也不太好。我生前的熏香还没有用完,你们分下去留作纪念吧,不要用它来祭祀。你们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学着做鞋,拿出去卖。”
说完这些,一代枭雄曹操就在洛阳去世了。
曹操知人善任,善于洞察人心,很少被假象迷惑。他还特别能够发现和提拔有才能的人,甭管地位多卑微,都能够按照每个人的才能加以任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次跟敌人对阵,他都仪态安详,好像不愿意打仗似的,但是一旦制定好策略向敌人发动攻击,他就气势充沛,斗志昂扬。曹操赏赐有功者的时候不吝千金,对无功却希望得到赏赐的人则分文不给。他执法严厉,对违法之人一定加以惩罚,有时候对犯罪的人心怀同情,以至落泪,但绝不赦免。曹操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他最终消灭群雄,统一了整个北方。
盖棺定论,应该说曹操不愧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同根相煎急
曹操在洛阳病逝的时候,世子曹丕还在邺城。大臣们认为应该先保守秘密,不公开曹操去世的消息,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反对保密,认为应该把消息公之于众。结果消息一公布,军队里就出了点儿小骚动,幸亏贾逵等人的努力,局势才得到控制。
曹操一死,他的一个儿子鄢陵侯曹彰,就是那个一勇之夫,从长安赶来奔丧,哀号之余,问贾逵:“先王印玺在何处?”其实他就是想自己挂上,或者扶持曹植当继承人。贾逵神情严肃地说:“国家已经确定了先王的继承人,先王印玺不是君侯您应该询问的。”
曹操去世的噩耗传至邺城,世子曹丕痛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赶紧劝谏:“先王去世,举国上下仰仗殿下您的号令,您应上为祖宗基业着想,下为全国百姓考虑,怎么能效法普通人尽孝的方式呢?”曹丕很久以后才止住哭声。
当时魏国大臣们听到曹操去世的消息也都相聚痛哭,一片混乱。司马孚在朝堂上大声喊:“如今君王去世,全国震动,当务之急是拜立新君,镇抚天下。难道你们就只会哭吗?”
大臣们想立刻拥立曹丕继魏王位,但是曹丕继魏王位应该有汉献帝的诏令。有人就说:“魏王在外去世,全国惊慌恐惧,世子应该节哀继位,以安定民心。况且,先王钟爱的儿子鄢陵侯曹彰正守在灵柩旁边,如果他此时有不智之举,生出变故,国家就危险了。”曹丕立刻召集百官,安排继位礼仪。
第二天清晨,以原来的魏王王后,也就是现在的魏王太后卞太后的名义拜世子曹丕为魏王,并且大赦天下。不久,汉献帝派人带着诏书授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绶,仍兼任冀州牧。曹丕尊母亲卞氏为王太后。随后,曹丕把曹操的遗体安葬在了邺城西面的高陵。
曹丕继位后,鄢陵侯曹彰等人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临淄侯曹植的监国谒者为迎合曹丕的意图上奏说曹植酗酒,言辞轻狂,并且胁迫魏王的使者。于是曹丕贬曹植为安乡侯,把曹植的亲信丁仪也杀掉了。也就是说,曹丕刚一继位,就对弟弟下手了。
被禅让
曹丕当上魏王之后,劝进的一幕继续上演。公元220年夏秋时节,有人给曹丕上书,说魏应该取代汉,经过占验河图和谶纬之书,很多都证明了这一点。大臣们因此纷纷上表,劝魏王曹丕上应天意,下合民心,取代汉朝登基为帝。
但是曹丕不同意——这个不同意就是个姿态,其实称帝的准备工作一直在秘密进行着。
汉献帝也不是傻子,也知道自己的皇帝宝位坐到头了,而且明白这样被架空的皇帝干着也没多大劲,不如自己识趣点卷铺盖走人,给人家让位,没准儿还能留一条活命。于是,这一年冬十月,汉献帝很配合地派人带着符节,捧着皇帝的玺绶和诏书,表示让位给魏王曹丕。
曹丕三次上书推辞。献帝执意要让,“就你了,我不干了,我真不干了”,曹丕说“不行不行,我干不了”。这么让了三回,再让下去就没劲了,演出到此结束了。曹丕筑起高坛接受皇帝玺绶,继皇帝位,祭祀天地山川,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大赦天下。
对于献帝刘协,曹丕还是很尊重的,封他为山阳公,允许他仍然使用汉朝的历法,行皇帝的礼仪,用皇帝的音乐,把他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与此同时,曹丕对自己的祖先也进行了一番追认:祖父魏太王曹嵩为太皇帝;父亲魏武王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母亲卞氏为皇太后。于是,曹操就被称为魏武帝,曹丕就是魏文帝。
曹丕登基称帝,正式宣告了东汉刘氏王朝的终结,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到三国时代。虽然小说《三国演义》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开始,但是实际上真正进入三国是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的时候。
那么,对于曹丕篡汉自立,刘备、孙权有什么反应呢?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