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自序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

当下中国,一档亲子生存体验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了全民热议的狂潮。节目通过体验活动,考验了父亲带孩子的能力,拉近了父子间的距离,增进了父子情感,使亲子关系更融洽。同时,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也让家长对育儿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再结合东子20多年的教育研究体会和10多年的教子感悟,我们由此得出两个结论: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同等重要。

东子并不否认教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大量的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多为父亲或母亲。教师的传道授业主要是言教,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是身教,后者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会更大些。

可现实中,很多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认为老师是万能的,孩子成才全靠老师,由此推卸自己的育人职责。即便有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主要是依靠孩子的母亲进行教育,父亲似乎成了摆设。

“父亲”何以被漠视?因为人们没有发现父亲,没有真正认识父亲。

“父亲”是什么?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称谓;是一个家长,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一棵大树,也是一座山峰……其实,“父亲”不仅仅是这些,更昭示着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那么,我们的父亲们又担了几分责任,尽了几分义务呢?

如果您稍微留意一下,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书店里,亲子教育图书专柜前,在专心挑选书籍的,大多是母亲;家庭教育报告会场上,在专心听报告的,也大多是母亲;学校家长会上,围着老师询问孩子学习状况的,也多为母亲;学校大门口,等待接孩子放学的,还是母亲的身影……

在东子近20年作过的1000多场家庭教育报告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大多时候是2∶8;而在家庭教育咨询中,绝大多数是母亲打来电话,满怀焦虑地谈及孩子的各种问题……

可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国都是一个以母教为主的国家。母教是指主要施教者为女性,在家里是妈妈、奶奶、姥姥,在学校是女性教师。

“养不教,父之过”早已被“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伟大的母教所淹没。现在的中国,母亲教育正以其强大的气势吞噬着父亲教育!

近些年,母教中心、母教研究所、母亲学堂等母教机构和母教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同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父亲却暗淡无光。

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父亲们只有靠边站,由此导致了父亲教育在中国的进一步缺失。由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导致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结果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柔弱脆弱、害羞胆怯、沉默寡言、缺乏自信、过分内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5年,跟踪调查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得出的结果。

男性的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特点往往是女性所不具备的,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维上,女性形象思维比较好,男性逻辑思维比较强,这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哥伦布曾经说过:“世界是勇敢者的天下。”因为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需要勇气,这份勇气,来源于从小自信心的培养。而自信心大多来自父亲,因此,必须重视父亲教育。

然而,现在的孩子正感受着过剩的母性教育,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面对的全是女老师;上小学基本上是接受女老师的教育;初中阶段又多是女老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能不阴盛阳衰吗?

女性教育代替不了男性教育。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他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父亲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而孩子则是父亲最大的事业,男性的性格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还是大量的事实,综其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一个合格的父亲,胜过100个优秀的教师!

东子

2013年岁末于长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