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独特的庸国文化
  自我国有文字记录以来,庸国便是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庸国在夏时,或最迟在商时就已经成了较为统一、相对稳定、中间无间断的国家。如果从夏时算起,就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商算起,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庸国在春秋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其建国历史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长期以来,庸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如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娱乐文化、巫文化等,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其丧葬文化。
  如古庸国国都所在地的周围的地域,现今竹溪、竹山,及其相邻地区平利、镇坪北部、旬阳、郧西,其方言、口音基本相同,应归属一个方言区,这一方言暂以竹溪方言为代表。一个地区某种方言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一个氏族、一个部落的方言能够稳定下来,并延续不断地同化外来人口的语言,其本身方言的形成少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竹溪地方话的形成,并且能长期延续下来,而且周邻地区方言与竹溪话基本相同,只是某些口音有差异,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受古庸国语言文化的影响。竹溪、竹山方言中有上百个独特的语言词汇,很多有音无字,表意也相当丰富,外地人很难听懂。奇怪的是,这些语言词汇,也存在于江汉西部地区和重庆东北、陕南部的地区方言中,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一样。比如,竹溪人将墙基处称其为“墙根脚”,郧西、白河也这样称谓。竹溪人原本将父亲称“伯”,三峡地区、奉节、巫溪一带也将父亲称“伯”。竹溪人过去将加餐称为“做神父”,而奉节、巫溪、平利当地居民,也有将吃肉、喝酒称为“做神父”之说。许多方言俗语,在古庸国所属地均通用。
  “悬棺文化”也是当时丧葬文化中的特色,也称为“岩葬”。我国发现的很多悬棺大多位于长江三峡等地,如汉水、四川、湖南、江西、附件等地。一直以来悬棺文化是我国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有很多谜团至今还是无法解释。其实,三峡地区的悬棺文化就是当时庸国人的岩葬文化。古庸国人有这样的岩葬的传统文化,在岩石上有洞的地方直接将棺木放进去,没有岩洞的地方就凿个洞然后将其放进去。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当时留下来的洞穴和完整的人骨,那样的洞称为“老人洞”,也就是古人丧葬用的洞穴。当时还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说,古人觉得老人死了就死了,而看见蛇在洞穴中蜕了一层皮以后却又变得很年轻,于是就觉得很不公平的样子,就像上天请求将“人死蛇蜕壳”改为“蛇死人蜕壳”。上天竟然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然后就将老人睡入洞中,蜕皮之后又变得年轻起来。可是这样下去造成了人满为患,古人又只好要求恢复原样。
  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湮灭。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理解为何庸国立国千年,未被发现王室墓穴的原因了。
  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灵柩迈着慢慢的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
  古庸国是我国巫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江三峡的巫山古称灵山。《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灵山有十巫,今已被证明都是早期的庸人。其后,十巫中最强大的“巫咸族”建立了一个“巫咸国”。十巫中,巫咸、巫彭都曾为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彭精通医道,巫咸除精通医道外,还精通天文、乐器。巫咸、巫彭所研究的医道、天文、乐器等,对中华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庸国所属江汉西部各地,明、清以前均有“民多信巫”的记载。至今这些地区仍然保留着许多巫文化,而且其使用的巫术也基本相同。这些巫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巫文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草药文化。鄂、渝、陕边境地区民间中草医颇具地方特色,积累着宝贵的经验。这恐怕同上述巫术一样,与古代庸国巫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分不开的。
  庸人个个能歌善舞,并发明了鼓等乐器,因此古时大鼓又有“庸鼓”之称。庸国的歌舞后来发展成山歌、戏剧。两竹高腔、薅草锣鼓、闹房花鼓调,主要源头就在古庸国的歌舞。“庸”字本身也大有寓意。其上为人棒杵状,其下的“用”字是甬钟侧面图,“庸”字意为敲钟。庸国就是一个以钟为国徽的音乐大国。《竹山县志》记载“庸城山”时,说“庸人昔居其上,置鼓”,常引人联想。发明甬钟的庸国人,以美妙的乐器号令部队,所向披靡,并让人发出“歌舞以凌殷人”的惊叹。
  茶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商朝的时候,庸国人就发明茶叶和生漆,他们将这些东西作为贡品贡献给朝廷等。《华阳国志》中所记巴地:“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供之。”在这中间所说的漆、茶叶的产地“巴”,其实就是当时的庸国地区,如今的三峡地区。在三峡一带,庸国人的茶文化在后来被楚国人继承。《广雅》曰:“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庸国还是早期我国盐产地的发源地之一,古庸国的富强与其当时盛产盐矿有着很大的关系。早在夏朝商朝的时候,庸国人就发现了盐泉这样的地方,用来煮盐,而且还打开了通往各国的送盐通道。秦国和楚国的盐是非常少的。那时候秦国就欲占领庸国的盐泉,后来秦国也的确派人占领了庸国的盐泉。根据记载,秦楚之争也是从争夺庸国的盐泉开始的。盐道也曾在庸国的发展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说盐道形成之后,仅一位商人的运盐马队就有上百匹的马,自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盐泉发展经济之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