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如此走过了20年
  
  陶华碧跟现在的许多企业家不一样。一般企业家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不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就是海外学成归来。而陶华碧却没有上过一天的学,过去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从1947年到1967年,这20年时间里,由于家境贫穷,陶华碧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和许多乡下女孩一样,除了劳动,还是劳动,对于陶华碧来说,这很平常。
  对于当时来说,陶华碧不能上学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陶华碧出生那年,贵州还没有解放。解放前的贵州一穷二白,农业落后,工商业凋敝,一些地区还延续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据有关资料表明,仅有的200多家工业企业绝大多数是家庭手工作坊;交通闭塞;文化萧条;民不聊生。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统计司数据库显示,到1949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23亿元,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仅为48.3元。
  尽管解放后经济有所上升,但仍不乐观。特别是1966年后的10年,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有资料显示,至1978年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陶华碧跟着大环境一路平淡地成长着,她的青春年华无不像当时的中国经济一般,混乱、落后。
  但一个没走出过大山的女孩子,始终保持了天真、乐观的品质。
  尽管在如此不堪入目的经济大背景下,陶华碧依然快乐地生活着。1967年,陶华碧20岁了,按照农村人的习惯,姑娘大了,该结婚了。
  20岁那年,陶华碧如愿地找到了她的另一半。对方是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还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于陶华碧来说,这门亲事还是很满意的。自己大字不识一个,能嫁给一个知识分子,也算是“嫁入书香门第”了。
  婚事固然让陶华碧的生活多少有了些改变。另一半的知识分子身份让陶华碧的世界变大了。她从此知道了科学,知道了知识,更认识了自己。
  20年就这么走过来了,一直走到幸福的门前,陶华碧毫不犹豫地踏进了婚姻的殿堂。对于刚20岁的陶华碧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令人期待。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