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内容之一的“密云绿色国际旅游示范区”项目要求,司马台村将整体动迁。这就意味着司马台吕氏家族在司马台几十代人的墓地,将不再属于司马台吕氏家族,数百年来从未间断的司马台吕氏家族祭祖文化将从此中断,吕氏后人的家族文化传承将人为断裂。
尽管将要失去祖坟,司马台众人,也包括吕氏家族的一部分家庭,感到喜出望外,由衷感叹司马台也终于有拆迁的一天,终于能赶上北京经济开放大潮。因为拆迁不仅可以改善居住条件而且国家还要给一笔可观的补偿款,有些人很有可能因此一举翻身,从此由穷人变成富人。
然而,吕氏家族大多数家庭,都不愿意离开故土,在他们的血液中都包含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中的各种元素。改革开放30年来,吕氏家族大多数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如果不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他们是不可能出卖祖宗留下的土地以谋取利益的,即便少数家庭,暂时还不富裕,他们也仍然故土难离,并不在乎那些补偿。
“伟”字辈后生伟忠,思考的问题和众人完全不同。此时此刻,他最关心的不是补偿款如何计算,也不是回迁房的面积和质量问题,他想的是祖祖辈辈,年复一年祭奠了二十多代人的祖坟怎么办?
吕伟忠头脑非常清晰,像住房、承包土地的补偿这些固然重要,他相信这些问题政府一定会做出妥善的安排,但是,如果在拆迁中,祖坟被毁掉,那么子孙后代将在哪里祭奠逝去的先人们呢。在他看来,为祖宗争得一块栖身之地,这不仅是能否让祖宗在九泉之下得到安宁的问题。实际上如何对待祖坟的问题,体现的是活着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影响后代的价值观念的问题。传承除了血统之外,更重要的是将一代又一代人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探索和体验流传下去,在先人的这些探索和体验中,先辈们付出的是心血的代价,有很多的时候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先人在付出这些代价的时候,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滴经验教训,但是正是由那一点一滴的经验教训,筑起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长城,这些点滴经验教训,时刻在提醒和告诫后人,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底线在哪里,边界在什么地方。有先人的这些点滴经验教训存在的时候,后人避免了许许多多的错误和挫折,但是后人有的时候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一旦没有它们,后人就会不断受到错误和挫折的袭扰。所以祭奠先祖,为先祖树碑立传,其实就是要以一种庄严的仪式,强化后人认识传承先人创造的文化,用先人的经验教训时刻警醒后人,以此避免或者减少犯错误。
2010年7月初,拆迁指挥部动迁组工作人员按程序到伟忠家开展入户动员,签订《房屋搬迁补偿协议》。沟通过程中,伟忠对于房屋拆迁补偿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完全接受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
在沟通中伟忠首次郑重地提出了吕氏家族祖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