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异香梦梦回白衣庵 桃花魂魂归寿圣院
-
有句老话说得好:紫气东来!
紫气是祥瑞之气。
每日清晨,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那一股股祥瑞之气,于是便从东往西向着寅村波涛汹涌而来,而迎接这瑞气的,首先便是寅村古镇的东门了。
寅村东门共有三座:上东门、中东门、下东门,在这三门之中,上东门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寅村镇曾经是平原县府通往省城的一个小小驿站,而上东门,则是寅村人迎来送往的地方。
那一天,一位微服私访的八府巡按,从京城出发,要到西安去,可途经寅村驿站时,忽觉一股异香扑鼻而来,那香味儿沁人肺腑,丝丝缕缕润人心肠。那是一种奇异的香,那香似花香,又似脂粉香,但都似是而非,反正,那香味芬芳而又清新,浓郁而不张狂,让人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
那巡按觉得十分奇怪,因为他为官在任多年,已经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香料,但似这样的香味儿他还从来没有闻过哩!有心想离开赶自己的路,但却身不由己停下马来,仔细观看了一下,四周并没有什么花园别墅,可那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馨香?
香味是顺着桃花河的方向飘下来的,绵绵不绝魂萦梦绕的,甚是袭人!那八府巡按的精神不由一震,干脆扔下了跟随的差役,顺着那香味一路寻去。一直到了离三十里桃花洞不远的地方,那香味儿显得更浓了一些,再往上走,却再也没有了。仔细看过闻过,却发现那香味儿是从一座塌墓里传出来的,绵延不绝。
透过塌墓的一个小洞口,那八府巡按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只见一位道家打扮的女人,平静地躺在里面,脸色却红扑扑的象抹了桃花粉一般,再仔细看她的面貌,分明就是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慈善模样。
当下,那八府巡按就近找来放羊的老汉来问,没想到一问三不知二问六不知的,问不出个所以然来。本有心就此放手的,但怎奈好奇心使然,让他不得不在寅村停下脚步,住在驿馆里,向当地人打问本地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人物事。
那时候,虽说寅村的花儿会已经事过境迁,但花儿会期间所发生的奇异事,一件件都经过人们的口头演绎和传说,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民间故事了。比如王母娘娘火烧花儿会,观音菩萨显身示警,比如高家小妾起墓俘生子,观音堂田氏娘娘的为人处事,红石头院《奔马图》闹鬼,以及高老夫人智除南蛮等等。
一个月后,那八府巡按回京复命,与同僚说起他在寅村的奇闻轶事,大家都一个个称奇,于是乎联名上奏折,希望当今皇帝对此事给予表彰。
话说康熙皇帝,那几日正因高赞的挂印出走烦心哩!看过奏折后不由得龙心大乐,赶紧差人到桃花庵去找在那里清修的周至清,仔细一问才知道那果真是天香郡主的坟墓。随后便下一道圣旨,令她到寅村修建庵堂一所,并用田老道姑的真身包骨塑像,以供后人瞻仰祭拜。
周至清领旨回到寅村后,暗地里取回天香郡主的遗体,而后却大张旗鼓地为田氏道姑做起了法事,说是田氏娘娘的事迹感天动地,死后墓地虽然地处偏僻,但德馨的奇异香竟引来八府巡按,康熙皇帝听说此事,下旨用她的真身包骨塑像,并在寅村建庵堂一座,以资彰显。
在周至清的主持下,为田氏娘娘修建庵堂的工程很快峻工。
庵堂建在上东门外,距离官道并不远,那是一座四合头的院子,坐东朝西,有正殿三间,南北偏殿各三间。
田氏娘娘塑像塑成后,不少人见了,都以为是观音菩萨显灵,于是,一时间,田氏娘娘是观音转世的说法,便在寅村一带纷纷扬扬地传开了!
“在咱们寅村,德高望重的人就数红石头院的高参将了!我们还是请高参将为这庵堂题个名吧!”有人向周至清提议。
高原来了,他的面貌让周至清一时间竟分辨不清,才半年多的功夫,他的头发全白了,他的胡须也白了,就连眉毛也变得全白。
“高参将,还是您老为这庵堂题个名吧!”周至清说。
“既然大家都说田氏娘娘是观音转世,那这庵堂也应该叫观音堂才对,可咱们村里已经有了观音堂了,就叫白衣庵吧!这样的话,既有别于观音堂,又与观音堂供奉相同!”高原拈着他的白胡须,不住地点着头说。
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七月初八,是田氏娘娘塑像开光的日子,一时间,寅村的上东门外人山人海的,红火热闹就如同五月端阳节的花儿会一样,为此,寅村人专门花重金请了会期,叫七月初八娘娘庙会。
白衣庵建成以后,一时间香火旺盛,竟然盖过了村中的观音堂,有求儿求女的,也有人求平安求福报的,反正,不管求什么,有求必应!
村里人都说:田氏娘娘最爱孩子了,每逢村里人下地干活,他们将孩子们送进白衣庵,让孩子们在庙里自行玩耍,即使是没有人照料,小孩子也一样安然无恙,饥了渴了,反正有田氏娘娘塑像前的瓜果供品。孩子们在庙里玩得开心,大人们在地里劳动也安心,都说是有观音菩萨护佑哩!
时间一长,寅村也便有了“白衣庵的供品——就是香!”的说法,也有人说,那香乃田氏的德馨所致,是教育人修行学好的。
不知是多少年以后,寅村的寿圣寺来了一个老和尚,白须白眉白头发,从五台山来的,说是月堂大师早年的徒弟,法名叫觉审的。
觉审来到寿圣寺以后,一方面精修佛法,一方面各处化缘结缘,几年的功夫,寿圣寺的香火便又兴旺起来。在金刚宝殿左右,又建起廊房一十二间,内供七古佛、八大菩萨、十二将总,皆完水陆,明王俱了毕。左塑弥勒、二十四诸天。后殿又增补十大明王,两廊共塑十五座罗汉。
据《莲花台后铸造铁佛修缘》记载:
伏以千钧钟器,成就必资于良匠,万斤佛像,铸造须赖于当人。切见平原县东北,古有梵刹,号曰“寿圣寺”。前代住持月堂和尚,云游天下洞府名山,参师访道,遇明师知识数人,过讲曾经百度,其人者休心习念,戒行精严,复住本山,舍钵施囊,建中殿之五间,塑三身之大觉,壁妆五彩,盖佛相之千龛。请命良匠断削雕銮,上以十方诸佛,下以大悲菩萨。丙宫盖前殿之五间,内塑天王之四尊,上悬四知弥勒尊佛,下安护法韦驭尊天。进数步置金刚之宝殿,塑护法之善神。青龙岗起盖钟鼓楼,朱雀地建立禅室。兴言发志,内佛倾心,铸铁佛一万余斤,盖无梁殿七间,转九,由是释子处恭,檀那扶助,诸方募化。月堂逝后,其徒觉审接本师之行迹,续亲教之规模,在金刚宝殿左右又建廊房一十二间,内金七佛、八大菩萨、十二将总,皆完水陆,明王俱了毕。左塑弥勒、二十四诸天。后殿增补十大明王,两廊十五罗汉。经云:“十室之邑,尚有忠信之人,万乘之邦,岂无好善之者?”今者功德圆满,工缘却难书之,属予求记,用垂千万载不朽,予辞不获,援而书之,以遗后者知其始终,以纪岁月云尔。今具僧行丹意列于前,檀施芳名排于后……
有后人传说:那觉审和尚,就是曾经的翰林院侍读高赞。只可惜,此事平原县志上没有文字记载,让人难以置信,只能当作是民间传说的野史趣闻,一辈辈往下流传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