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第二章

 

 
  3月14日,斯洛伐克独立之日,即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之日。希特勒在柏林隆重接待了哈查总统。但在会谈中,希特勒并未给他留半分情面。他给了哈查两个选择:投降,或者等待德军占领捷克全境。在重压之下,年老体衰的哈查总统甚至昏了过去,希特勒的私人医生给他打针抢救,才使之醒转过来。老总统抖索着通过电话向他在布拉格的政府传话,并建议内阁投降。
  3月15日凌晨3时55分,哈查总统为自己国家的死刑判决书签下了字。
  双方随后发表的公报中写道:“元首和总统(希特勒与哈查)在会谈中,以坦率的精神研究了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在目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局势。双方一致认为,必须尽一切努力来保全中欧这一部分的安宁与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宣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并为了实现最后和平,他满怀信心地把捷克人民和捷克国家的命运交到德国元首手中。元首接受了这一宣告,并且表示他愿意把捷克人民置于德国保护之下,并且保证他们的民族能够生活在自治的条件下,按照合乎他们的特定的方式得到发展。”纳粹无耻之尤,可谓少见。
  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使德国获得了在东边的前进基地。更重要的是,捷克的物资尽被充实到德国的侵略军中。据不完全统计,德国从捷克斯洛伐克获取了95亿马克的金钱,1500架飞机,400多辆坦克,2100门大炮,500多门高射炮,43000多挺机枪,100多万支步枪,300多万发炮弹及10亿发子弹等物资和军事装备。这些成了德国扩大侵略的工具。而德国人获得这些“战利品”,是在不费一枪一弹的前提下所获取。
  至于英法两国,在慕尼黑会议中,他们在劝自己的盟友献出苏台德区以满足战争狂魔的胃口时,曾信誓旦旦表示将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不受侵犯。他们的保证在希特勒的淫威下成了一个十足的笑柄。但在其后的波兰问题上,他们还将继续“担任”这一被后人引为耻辱的角色。
  第三节 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
  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一触即发的浩劫
  8月23日,当苏德合约签订后,德国对波兰的军事行动就已经迫在眉睫。原计划中,德军将在8月26日凌晨发动进攻。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希特勒被迫推迟了进攻的时间。
  在他去信墨索里尼后,苏德条约不出意料地引发了墨索里尼的愤怒。他的感觉是自己被盟友背叛了。墨索里尼向希特勒回信说,他将不介入有可能发生的德国和英法两国的战争,除非德国能为意大利提供一切战略物资。英国的外交“斡旋”,是另一个原因,英国政府一方面将在8月25日和波兰签订《英波安全保证条约》并入1921年法国和波兰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法国为了遏制德国,在一战后和东欧诸多小国均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这意味着英国加入了法波军事同盟体系;另一方面,英国的绥靖之心不死,当英国和波兰暗示愿意和德国就走廊和但泽问题展开谈判时,希特勒召回了前线的部队——能像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那样不费一枪一炮即可获取但泽和走廊,何乐而不为?
  摩拳擦掌的德军,虽有小股部队因未收到撤退命令于8月26日向波兰发动进攻,但并不影响双方的“和平谈判”。8月29日,德国发布的最后一次外交声明中,表示必须重新修正攻击波兰的“白色方案”。当晚,德国政府对英、波两国关于就但泽和走廊问题进行谈判的提议做出回应,除了对但泽、走廊的领土要求外,希特勒附加了一个条件:波兰代表必须在一天内赶至柏林签订协议。这个附加条件可以视作德国的最后通牒。
  8月31日凌晨,里宾特洛甫向英国提出了德国的要求后;正午时分,波兰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抵达柏林,但表示无权签署任何协议,这招致了德国方面的愤怒,并断绝了会谈。下午4时,德国方面的广播宣布波兰拒绝了德国的提议,德国将在次日凌晨4时许发动攻击行动。
  闪电战威力初显
  战争的爆发已然不可避免。面对强大的德国军队,波兰方面唯一的指靠是英国能按照协议介入战争,但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英法又一次成了后人诟病的对象。波兰人唯有以战马和德国的坦克洪流对攻,独力面对德军的攻势。在讲述这场极不对等的战争前,且先看看德国、波兰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德国方面,空军出动2000架飞机;陆军计有150万人,2500辆坦克,2000辆装甲车,9000门火炮,分编为南、北、中三个集团军群;海军也出动了20艘战舰配合作战。波兰方面,计有100万人,但装备落后,坦克和装甲车合计500辆,飞机400架,火炮2800门,从数量到质量,均与德军有着质的差别。
  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的攻击行动如期开始。德国空军率先发动进攻,成群的轰炸机蜂拥着飞往波兰境内,对波兰的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部队进行狂轰滥炸。1个小时后,150万德军从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展开全面攻势,2500辆坦克横冲直撞,广漠的波德平原成了德国坦克最好的战场。
  在德国的空袭之下,波兰的战机几乎全部还未起飞就被击毁在机场,大型武器被摧毁,交通运输濒于瘫痪,部队则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在但泽港外的德舰“荷尔斯泰因”号也发动了突然进攻,炮击岸上的波军基地。德军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数个要地突破了波军的防线。
  突破波军防线后,德军每天以五六十公里的速度推进。德国名将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以第十军团为主力,从中路进攻,并分别以第十四军团、第八军团为右翼和左翼掩护兵力,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博克的北方集团军以第四军团为主力,奔袭波兰走廊,第三军团则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插波兰首都华沙及布格河地区。
  撇开战争的人道主义争论,这场战争注定要被载入史册,这是德国初次使用“闪电战”,波兰人不幸地成了德军试刀的牺牲品。在这场战争中,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名将、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对其装甲兵理论的实践。古德里安率领的第十九装甲军隶属于德国北路集团军群第四集团军,下辖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以及1个步兵师,是整个集团军的开路先锋。战事始发时,古德里安率第十九军迅速突破对方防线,并于开战第一天晚上渡过布拉西河,第三天抵达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后者被围困于格劳顿兹以西和希维兹以北的森林地区中。9月4日,古德里安歼灭“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己方伤亡仅为850人,其中阵亡人数只有150人。
  面对德军的“闪电战”,波兰人空有抵抗决心,却无丝毫还手之力。尽管对德国的进攻早有预料及准备,但波兰将领的思想依旧停留在一战期间,认为德军还会以骑兵进行攻击,并缓慢地推进,波兰人因此将主力部队全部部署在边境以准备进行坚决抵抗甚至反击(这种想法,在现在看来,是何等天真)。若说一战前的地面战争是钝刀式,则德国的闪电战可以视为尖刀式。波军在边境上堆积重兵为盾的做法,加速了其败亡过程,波军或被德国的尖刀(装甲摩托化部队)分割,或被合围,毫无抵抗力。
  波兰成了二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9月6日,波兰政府仓皇地从华沙撤出,迁都于卢布林。波军总司令希米格维下令全军撤往维斯瓦河以东,在维斯瓦河—桑河一线重组防线。孤立无援的波兰,其悲惨的结局是已经注定的。单纯从军事角度而言,德波战争已然结束,残存的波军所进行的只是一边倒的无谓抵抗。德国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仅仅用了一周不到的时间,足以震惊全世界。
  9月7日,伦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重创波军“克拉科夫”、“罗兹”军团,先后占领波兰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和工业中心罗兹,中路第十军团的前锋进逼华沙南郊,切断波军“波兹南”军团退路。博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波军“波莫瑞”军团之余,还重创了“莫德林”军团,如期占领波兰走廊,随后又强渡维斯瓦河,打通了从北路通往华沙的道路。
  9月8日,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的第三军团和第四军团分别从北方和西北方向华沙方向展开攻势。9月11日,古德里安率领第十九军度过纳雷夫河,向布格河地区快速推进。9月14日,南方集团军第十军团和第八军团将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合围,占领波兰中部,华沙陷入被全面包围的境地。9月15日,第十九军包围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同时以麾下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往南推进,以配合右翼第十四军团完成对华沙的合围。另一方面,第十四军团的前锋——克莱斯特率领的第二十二装甲军于16日在活达瓦地区和北方集团军会合,将退往布格河、维斯瓦河、桑河地区的波军包围。
  9月16日,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出逃罗马尼亚;17日,德军完成了对华沙的全面包围,并限令华沙当局在12小时内投降。
  波兰政府出逃,德军完成对华沙的合围,意味着波兰已经名存实亡。与德国有密约的苏联在波兰政府出逃后,宣称波兰政府已经不存在,此前双方签订的《苏波互不侵犯条约》失去效力。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军向波兰东部发动进攻。斯大林对俄罗斯民族的这种“保护”,与希特勒以对日耳曼人的“保护”为名窃据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和波兰几乎是同一性质。9月18日,德苏两军于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德占波兰西部,苏占波兰东部,这是两国历史上第四次瓜分波兰(前三次是两国的前身沙皇俄国和普鲁士对波兰的瓜分)。
  华沙方面,德军在9月25日起开始对华沙周围要塞和据点的炮击。9月26日出动空军轰炸华沙市区、要点。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守军司令投降。至10月2日,最后一个进行抵抗的城市格丁尼亚也放下了武器。
  德国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这场战争,真正的战争,实则只进行了一周的时间。整个战争过程,波军伤亡20万人,另有40多万人被俘,德军伤亡仅4万多。
  波兰的盟友,英、法两国在德军闪击波兰后的第三天向德国宣战,这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实则德、日、意三国对外大力扩张早已展开),但英法两军几无任何动作,只是“宣而不战”,躲在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背后坐山观虎斗,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又一个盟友沦入法西斯铁蹄之下。英法纵虎伤人,但德国这头猛虎,在解决了波兰、巩固了东部防线后,将会调转头扑向英法,英法意图将祸水东引,结果伤及的将是自己。
  第四节 坐山观虎斗,英法“宣而不战”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