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四大美男情史

  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对称”,既然有“美女”,也就要选“美男”,并且总喜欢双数,例如“四大美女”、“十大杰出青年”之类。民国向来有“四大美男”的传说,但版本很不一致,一种版本是蒋介石、汪精卫、周恩来、张学良,另一种版本是汪精卫、周恩来、张学良、梅兰芳,如果一定要统计,大概能找出十几种版本。版本多说明人们的审美标准并不一致。其实,用哪一种版本都无伤大雅,帅就是帅,不需要讲太多理由。
  
  把蒋介石列入美男俱乐部,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因为对现在大多数人来说,更熟悉的是他那副虽然可以说慈祥,但秃头且老迈的样子实在算不得帅。不过,蒋介石当年也的确是帅哥一枚,甚至有些现代明星范儿呢!
  
  熟悉港台明星的人会觉得这张照片中的蒋介石很像一个叫任达华的明星。的确是这样的,如果蒋介石生在香港,他一定会成为星探的追逐对象。他也有演员所应有的表演天赋——其实,表演也是政客的必修课。他身材高大——这一点学术界还有争议,因为从多种合影对比看,蒋介石的身高很难确定,不过,无论如何,他是比一般的中国男人要高一些的。即使在尼克松等美国大个儿面前,老年的蒋介石也显得不是很矮,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他身材修长——这无可争议,他一辈子都很瘦,除了遗传因素外,饮食较为俭朴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计算民国名人的平均的老婆数目,大约是大于2的,蒋介石当然高于这个平均水平——这个和党派无关,而和人的性格有关。也许是天意的安排,蒋介石的第一个老婆姓毛,叫毛福梅,这是一个比蒋介石大5岁的乡下女子。远远地看,她有些像胡适的妻子江冬秀——这大约是当时中国南方女子的平常相貌,但她完全没有江冬秀的好运。在为蒋介石生了儿子之后,她自然而然就被抛弃掉了,最后竟死于日军的轰炸。
  
  蒋介石后来又先后有了姚怡诚和陈洁如,但都因为政治和感情的双重原因,两人最终让位于宋美龄。为了娶到宋美龄,蒋介石做到了宋家要求的一切,包括改变信仰、改变服饰、改变一切让他看起来太过土气和匪气的地方。当然,他成功了。
  
  与蒋介石相比,汪精卫在个人道德上简直称得上完人。在各种版本的四大美男中,汪精卫都是不可或缺的,这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美男。汪精卫的美男美名不是白得来的,他是“纯爷们儿”兼“顶级文艺青年”,这是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的。
  
  汪精卫干过的属于“纯爷们儿”范畴的事情是刺杀摄政王,这是1910年发生的事。那一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载沣——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生父亲。汪精卫那时还叫汪兆铭,他是一个满腔热情的青年诗人,并且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好的诗人,且看他写的诗:


  
  海山苍苍自千古,我于其间歌且舞。
  
  醒来倚枕尚茫然,不识此身在何处。
  
  那时候,能写诗,并且能写出好诗是情场得意的必要资本,何况汪精卫长得实在太帅,有很多美女都在公开或私下地追求着他。
  
  没人认为汪精卫不是一个帅哥——他比蒋介石强太多了,如果同演一部电影,大概只能是汪精卫演正面人物,蒋介石演反派。
  
  那一年,汪兆铭虽然只有27岁,但跟孙中山革命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个时候,他们这些自命不凡的革命派正在和梁启超这样的立宪派争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应该革命还是搞君主立宪。梁启超擅长一针见血,他提出了一个不可反驳的论点:你们这些革命派实际上是“远距离革命派”!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光顾着煽动老百姓去革命,自己却退得远远的,等着收割革命果实,这样的革命派还好意思称之为革命派吗?
  
  梁启超的话给了革命派极大的刺激。汪兆铭作为革命党的核心人物,哪受得了这种奚落啊?他很快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来到了北京,要办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振奋革命党的士气——这当然是抱着必死决心的——不管是否显得傻气。


  
  从清政府的立场看,他是典型的“恐怖分子”,从革命阵营看,他是一个革命家,不过是一个头脑极度狂热的革命家,他的老师兼领导——孙中山连发急电,让他停止这个冒险的计划,但他以诗人的语言回答说:“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汪兆铭带着敢死队秘密潜入北京,在北京的旧货市场——琉璃厂附近开了一个照相馆掩人耳目,然后伺机找大人物做目标。为什么要挂个照相馆的名字呢?因为照相馆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有“暗室”,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散发出化学药剂的味道——这是制造炸弹必需的条件。
  
  炸弹终于造好了,机会也来了。
  
  当时,清朝皇族中的两个实权人物——载洵和载涛(摄政王载沣的两个弟弟)出洋归来,汪兆铭和敢死队高兴地带着炸药混进了前门火车站的欢迎人群中,可是,当火车停稳,达官贵人们鱼贯而出的时候,他们才想起自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们根本不认识载洵和载涛!
  
  到处人头攒动,到处是清朝官员的红顶子,敢死队员们晕头转向,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目标。机会就在这彷徨中失去了,敢死队悻悻地撤回来。革命新手汪兆铭的第一次革命行动就这样让人啼笑皆非地结束了。

  
  第一次行动的失败肯定打击了汪兆铭的自尊心,但这更激发了他的血性,他一狠心,决定炸就炸个最大的,直接找摄政王下手,那样岂不快哉!
  
  他们虽然也同样不认识摄政王载沣,但载沣的循规蹈矩的性格却给他们提供了再好不过的机会,因为载沣每天都要上朝,上朝的路线每天都是一样的,只要把炸弹埋伏在他上朝的路线上,载沣必死无疑。打定主意后,暗杀队说干就干,很快就选定了什刹海边的银锭桥作为目标。
  
  银锭桥是座很小很小的桥。站在桥上,人的目光可以越过什刹海的宽阔水面,远远地看到青灰色的西山,因此很早之前,这里就成了燕京十六景之一,名叫银锭观山。汪兆铭和他的暗杀队当然没有心思观山,他们选择这里完全是因为这是载沣上朝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必经之路上唯一可以埋炸弹的地方。
  
  1910年3月31日的夜晚,北京城依然春寒料峭,大街上早就没有了行人。一个黑影悄悄地躲在银锭桥下,把装满炸药的铁罐子埋在桥下的泥土中,他叫喻培伦(后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按照分工,炸药埋好之后,暗杀队的领袖汪兆铭就要只身藏在桥下,等到天亮载沣上朝时引爆火药,与其同归于尽。
  
  当喻培伦埋藏炸药的时候,在银锭桥不远的一个道观中,汪兆铭正和暗恋他多年的女友陈璧君做最后的诀别,这是这个诗人兼革命家第一次表露自己的爱意,因为不说就再也没有可能性了。
  
  所有见过陈璧君的人大概都不会把她与美女这个词联系起来。她的相貌实在太平常了,甚至低于一般女学生的平均水平,但是她用“革命”这个武器吃定了大帅哥汪精卫。为了跟随汪精卫革命,她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了进去,这让汪兆铭是很感动的。汪兆铭也在这次表白之后就死心塌地和陈璧君在一起了,一直到死。
  
  如果历史停在汪精卫向陈璧君道别的那一刻,或者稍稍往前走一步,让汪兆铭和载沣真的同归于尽,那中国近代史会不会改写呢?我们不知道。不过历史和命运总是不肯让人间缺少巧合和意外。这次精心准备的暗杀就像世界上大部分暗杀一样,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失败了。
  
  喻培伦刚刚把炸药埋好,兴奋地走出桥洞,但是刚才还空无一人的胡同里忽然闪出一个黑影,让他大惊失色。这个黑影显然看到了他。喻培伦撒腿就跑,他脑袋里只有一件事,就是赶紧通知汪兆铭快跑。
  
  喻培伦的反常举动自然让这个意外走过来的人产生了疑心,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这个人到底为什么来到了银锭桥边,但是他一定是大清朝的好臣民,因为他马上就报告了警察。那罐特意从日本买来的炸药很快就被发现了。
  
  暗杀计划彻底失败,没当成英雄的汪兆铭也很快被捕了。但是,他的人生高潮也迅速到来,暗杀虽然失败了,但这个事件让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政局陷入更深的混乱中。舆论的声音像漩涡一样,迅速裹紧了汪兆铭,让他有了可能比暗杀成功更难以得到的名气。在这个事件的刺激下,老百姓和统治者的神经像一根被拉紧的琴弦,越绷越紧,革命的压迫性的氛围开始聚集起来。


  
  按照大清律法,汪兆铭犯的是“谋大逆”的罪,这个罪名是通常所说的“十恶不赦”的“十恶”之一,一定会被凌迟处死。但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摄政王知道处死汪兆铭意味着什么,加之日本人趁机插手,更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可以想象,狱中的汪兆铭心中那种英雄般的满足感,他恢复了诗人的本性,喊出了他生命中最灿烂的句子: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首诗很快就在北京城的士人学子、贩夫走卒中传遍了。诗歌本是世界上最柔弱无力的东西,但当它击中人们的心事时,其力量却可以胜过千军万马。
  
  汪精卫靠着这个传奇的刺杀经历一跃成为了“老革命家”,这是他一生的主要政治资本。但可惜的是,他一直没能像蒋介石那样拥有足够的军事手腕,所以在国民党内虽然资格最老,但一直屈居于蒋介石之下,甚至自己也在一次暗杀事件中替蒋介石挨了一枪。
  
  1935年11月1曰,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的第一天,一百多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到中山陵谒陵,然后回到中央党部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中央委员们走出大礼堂,到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分五排站立,进行集体合影。这时,前面的记者群中有一个人做好了刺杀蒋介石的准备,但蒋介石见现场秩序太乱,虽经汪精卫多次催促,就是不肯出来照相。汪精卫无奈,只好坐在第一排正中,在第一排就座的还有林森、张静江、孙科、戴季陶、阎锡山、张学良、张继等国民党大员。记者们对着第一排站成半圆形。9时35分,摄影师摄影完毕。正当委员们转身陆续走上台阶,准备继续开会时,刺客从记者群中闪出,自大衣口袋中拔出手枪,高呼“打倒卖国贼”,向正在转身的汪精卫连开三枪,这三枪可不像当年汪精卫那样不准,而是枪枪命中,汪精卫应声倒地。人群中只有张学良反应最快,马上奔到刺客身旁,一脚将其踢倒,汪精卫的卫士又向刺客连开两枪,刺客应声倒地。这位袭击者就是晨光通讯社的记者、爱国志士孙凤鸣,他后来伤重不治。刺客孙凤鸣本来要刺杀蒋介石,但狡猾的蒋介石逃过了一劫,却让汪精卫当了替罪羊。汪精卫虽然中了三枪,但幸运地保住了命。

  
  遇刺之后,汪精卫虽然没死,但从此走了下坡路,后来,干脆投降了日本,当了伪“中华民国”的“主席”,他的老婆兼当年的革命同志陈璧君也和他同进退,当了“第一夫人”。
  
  陈璧君这个非美女对得起帅哥汪精卫的是,一直到死——抗日成功之后,不管是在蒋介石统治下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统治下,她宁愿死在监狱,都不承认她和汪精卫当年做错了。她终于死在了监狱,这对后来被炸毁坟墓的汪精卫来说,也算是高级的“从一而终”了。
  
  抛开一切政治观点不论,从私德上讲,汪精卫与四大美男的另一个必要成员——周恩来有几分相像,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都只结过一次婚,虽然不能因此就说比结过很多次婚的人高尚,但总比那些一见有政治利益就抛弃上一任妻子的行为高尚多了。
  
  四大美男中唯一一个活到了21世纪的是张学良。
  
  张学良不仅是四大美男之一,还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民国四公子的最流行版本是张伯驹、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四人,因为他们都是名门之后。从四大美男的群体来看,张学良是最称得上风流倜傥的,他是标准的公子哥儿,因为父亲张作霖给他准备好了一切,不用像另外几位美男那样需要自己奋斗。


  
  张学良是四大美男中最矮的——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在一张与蒋介石的合影中,他看起来和蒋介石差不多高,但那是绝对的错觉,因为后来见过他的人都很诧异他的身高是那么矮。这一点也并不奇怪,因为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就是有名的矮个子——不仅是矮个子,而且是一个文弱的小瘦子。
  
  张学良几乎染上过一个纨绔子弟所能染上的所有恶习:吸毒、玩女人、玩各种武器和机器。但他父亲张作霖过早地去世让他不得不在二十多岁就站到历史舞台的中央。他的政治智慧让他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囚禁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然后过了六十多年的软禁生活。
  
  因为政治的原因,张学良的情史一直是个人们比较忌讳的话题,但当老年的张学良恢复自由之后,通过他的口述历史,他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终于公之于世。
  
  张学良虽然是个矮个子,长相也算不上帅,但在吸引女人这方面有一种原始的魅力,加上他的少帅身份,女人更趋之若鹜了。
  
  根据张学良的自述,他的性启蒙是在16岁的时候开始的,那时他遇到了一个女人,是他表哥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外号是“连长”,意思是男朋友够一个连了,这样一个个性开放的女人,见了张学良这个“钻石王小五”自然垂涎欲滴,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了张学良。张学良的浪荡公子生涯从此开始了。不过因为性启蒙是从那位放荡的姨太太的开始的,让他一开始就对女人有着一种天生的歧视。

  
  张学良虽然放荡,但向来是以仗义著称,在对待自己的正式妻子上,他的表现远胜于蒋介石。
  
  张学良的第一任妻子是于凤至。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于凤至可比孙中山、蒋介石的包办婚姻靠谱得多,她年轻,身材修长,面容姣好,善解人意,更重要的是能处理张家里里外外的矛盾,还能大方地出席各种外交活动,后来的事实表明,她还是一个理财能手,在美国凭一己之力成了百万富婆。这样一个妻子,对张学良来说简直没有什么理由再挑剔,张学良也坦然接受了。可惜的是,张学良已经是一个花花公子,于凤至纵然再好,也改变不了张学良了。
  
  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是著名的赵四小姐赵一荻。赵一荻本来只是张学良众多女友中的一个,和于凤至的大姐形象相比,赵一荻更现代,更时髦,曾经当过《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更像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妹妹。赵一荻的出现自然给已经登上政治舞台的张少帅出了一个难题,因为赵一荻的家世来头可不小,父亲是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次长,如果公然同意二人的关系,不仅私人面子上不好看,政治影响也不好,无奈之下,赵家想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主意:先送赵一荻上火车赶往奉天,然后马上在天津的报纸上登了一个声明,宣布和女儿解除关系: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绮霞”就是赵一荻的本名。老父亲的这个声明看起来太绝情了,其实不过障人耳目的一个办法而已,这样一来既把事实挑明,让张学良无法再抵赖,又解除了赵家在政治上可能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了。
  
  当张学良得意的时候,家里维持着“夫人于凤至,情人赵一荻”的格局,可当张学良身陷囹圄,二人地位几乎就平等了,两人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安排下,轮流陪护张学良,1940年,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飞赴美国手术,从此张学良身边就只剩赵一荻了。
  
  张学良夫妇惊人地长寿(张学良102岁、于凤至93岁、赵一荻88岁),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是以民国活化石的性质存在着的,他们生命不结束,民国的历史就不会结束,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就不会结束。正当人们快要忘掉他们的感情大戏的时候,一桩大事又让他们登上了娱乐版的头条:张学良和赵一荻结婚了。
  
  1964年,63岁的张学良和52岁的赵一荻结婚了,在此之前,张学良和66岁的于凤至办好了离婚手续。这可能创下了同居女友等结婚的最长纪录。其实,他们本来没必要履行这些手续,只是因为两人要皈依基督教,才不得不如此。


  
  花花公子张学良因为后半生的囚禁而创下了婚姻佳话,其实他们都明白,如果不是囚禁,这段婚姻大概是很难维持这么久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