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1节 君子不党

  如果说,大清国改革开放的主心骨是恭亲王,那恭亲王的主心骨就是文祥。
  
  这位主心骨中的主心骨,在恭亲王成为大清中央核心之前,就已经是咸丰皇帝麾下的重要干部。1858年他跻身政治局候补委员(军机大臣行走),次年扶正(军机大臣),进入了国家最高决策层。英法联军来犯,咸丰皇帝逃离京城,文祥奉命留下,出任首都卫戍部队代理司令官(署步军统领),“从恭亲王奕䜣议和,出入敌营”,配合恭亲王与英法的外交谈判。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与恭亲王及恭亲王的岳父桂良等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恭亲王与慈禧密谋发动政变,打倒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八人帮”时,文祥成为恭亲王的主要谋士。在热河及北京的政变方的密信来往中(“热河密札”),文祥是密札的主要读者之一。辛酉政变后,两宫太后及恭亲王组成了“叔嫂共和”的体制,恭亲王成为中央日常工作的实际最高领导人,文祥作为他的主要助手,是恭亲王的改革开放在中央的主要执行者,与在地方的主要执行者李鸿章等遥相呼应。
  
  文祥在海内外的威望都很高。梁启超曾认为,1860年代是“文祥和沈桂芬(恭亲王的另一得力助手)的时代”。蒋廷黻则称其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政治家,盛赞其“品格可说是中国文化的最优代表”,将其视为与恭亲王、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并列的“五个大领袖”。
  
  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FrederickBruce)说,从未遇见过比文祥更聪明的人。大清国的洋干部、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则对文祥有着更高的评价:“他影响之大,同时代的中国政治家无人可比。”
  
  更为难得的是,在几乎无官不贪的大清国,文祥的清廉令中外侧目。美国前国务卿西华德(WilliamHenrySeward)访问大清时,曾想到文祥家中拜访,要见一见这位运筹长城以内、决胜大洋彼岸的世界级政治家。这一要求却遭到了文祥的婉拒,他回信说“寒舍凋敝,不宜接待贵宾”,而亲自到美国公使馆拜访。“寒舍凋敝”还真非虚词,贵为国家领导人之一,文祥居然还住着租来的房子,“每月房租仅四块半,不会多么堂皇”(丁韪良记载)。
  
  丁韪良坚信:“只要他活着,总理衙门的全部动力都来于他。他智勇双全,如能活得更长久,他肯定会竭力反对法国人侵吞东京(Tonquin,即越南北部的北圻)……总之,产生了文祥和宝鋆(恭亲王另一助手)的种族绝不虚弱。”文祥去世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的文告中,盛赞文祥“外交内治,无不尽心筹划,实为股肱心膂之臣”,这可说是中央对其的盖棺论定。
  
  吊诡的是,尽管海内外无不将文祥视为恭亲王的亲密助手,却并不认为他们是小团伙。丁韪良甚至质疑:如果文祥还活着,“他究竟会阻止恭亲王下台,还是加速其进程,造成更大的灾难”?可以说,文祥所效忠的,并非恭亲王本人,而是这个政权、这个国家。
  
  不仅文祥如此,恭亲王团队中的几乎所有人都如此,这些当时中国最有能力又最了解世界的顶尖干部们,并未如他人那样结成一个“恭党”。在大清国开始改革开放,直到辛亥覆灭的半个多世纪中,所谓保守派、清流派等,都是门户清晰、壁垒森严、党同伐异,唯独以恭亲王为开端和代表的改革者却并不成派。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