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0节 阴阳线

  晚清参与中央工作的四大王爷(恭亲王、惇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中,单从个人仕途成就来看,奕劻无疑可拔得头筹。恭、惇、醇3人,均是道光帝的儿子,先天资源就十分丰足。在他们这些凤凰面前,奕劻就如同草鸡。但“草鸡”也有“草鸡”的优势,特别谙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特别能办事,特别能察言观色,尤其特别能伏低做小,时刻准备着跃上枝头亮亮翅膀。
  
  4人中,恭亲王为人最为周正严谨,这也源于他从28岁开始就挑起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重担。从恭亲王留下的诗文来看,这本是个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才子,但长期陷入政务和政争,他的“幸福感”绝对是4位王爷中最低的。从他的照片和西方人的画像来看,他就是一脸的“苦相”,劳碌命。而他的个人生活似乎也不够丰富多彩,甚至都谈不上幸福,至少连子嗣都不旺盛——考虑到之前和珅、永璘等人如过眼云烟般的短暂富贵,这座府邸的风水的确令人生疑。
  
  恭亲王待人宽厚,这点连西方人都大为认可。这令他的周围凝聚了一批精英,在内忧外患中,支撑起了政府的运行。恭亲王自身崖岸高峻,洁身自好,既不似四哥咸丰皇帝那样“绯闻”不断,也不似后来的庆亲王奕劻那样“丑闻”绵绵。对于恭亲王个人道德的仅有指控,是说他曾默许门房收取进门费(“门包”),但这也是野史所载,孤证而已。


  
  惇亲王奕则因老妈不重视“计划生育”,而错过了本能成为皇家老大的机会,后来又被老爸道光皇帝送给别人家承嗣,心里多少有些不平,以王爷之尊跑到街头小摊大碗喝酒、赤膊躺在什刹海边纳凉等“平民”作风乃至“痞子”作风,也多少有些故作姿态。他在“叔嫂共和”的体制下,也长期在中央工作,敲敲边鼓,有时倒也能发挥些平衡的作用。
  
  醇亲王奕,给时人和后人的印象都是“窝囊”,为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却一门出了两任皇帝、一任摄政王、两个郡王,在道光帝诸子中独领风骚。晚清半个多世纪,实际上就是醇亲王家的时代。
  
  在血统上毫无优势的奕劻,绝对是个另类。他有着恭亲王那样的办事能力,在恭亲王之后实际主持大清外交近30年,并且成为李鸿章、袁世凯等改革者及实力派的政治靠山,在诸如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新政改革乃至辛亥革命等重大转折关头,他都是主角之一。
  
  奕劻也有着醇亲王那样的隐忍和低调,他的权力伸展和布局,都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对上级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唯唯诺诺之后再想法“遇见红灯绕着走”。作为一个毫无先天资源的旁系宗室,奕劻只能依靠后天的努力,多笼络那些能办事,尤其能办大事的人,以便形成合力。野史传言,光绪帝驾崩时,有人甚至想拥戴奕劻之子载振,这虽是野叟村言,却也代表部分官心民意。
  
  奕劻更有着惇亲王那般的大智若愚,他或许是这4个王爷中名声最不好的。时人说他家是“细大不捐,门庭如市”,“异常挥霍尚能积蓄巨款”。著名的《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等,也提到他家就是中国官场“集市”(market),连门房都设了“收费站”(toll)。后世有人称他为大清“首富”,虽未必尽然,但也差不离了,仅在汇丰银行就有200万两白银以上的存款。他与军机大臣那桐一道,因特别能贪而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
  
  这4位王爷在大清国的政治行情表中,画出了不同的曲线。恭亲王的走势基本上是一条下行的阴线,高位开盘,盘中3次剧烈震荡(“三起三伏”),在1884年的甲申易枢后,则直线下跌,从此就深度被套;惇亲王是中位开盘,中位行走,小有起伏;醇亲王则是中位开盘,持续走高,盘中十分活跃,最终成为大盘的领头羊。最有戏剧性的是庆亲王奕劻,低位开盘,急剧拉高,中间甚至连起伏都没有,亮出了一条极为灿烂的阳线。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