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法国人抢协议

  法国人对中英签约仪式的记载,与英国人的记载区别很大,将英国人在仪式上的傲慢无礼作为嘲讽的重点,俨然自己是大清国的哥们。“中国人总是按照他们的方式来理解优先权和礼仪,而且在这方面很小心,也很敏感,(英国人)这样做当然严重伤害了恭亲王的自尊心……(额尔金)对中国亲王表现得傲慢、严厉和过分地放肆,弄得这位中国亲王异常激动不安,并在好几个场合中都流露出来”。他们认为,额尔金勋爵之所以对待恭亲王如此粗暴,是要传递一种深刻的政治信息,要令中国感到“此时所签订的不是一个和平条约,而是一个征服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在次日签订,法国人似乎的确比英国人客气多了。法国特使葛罗男爵(Jean-BaptisteLouisGros)似乎远比额尔金勋爵要有绅士风度。恭亲王事后向咸丰皇帝报告说:“法夷较英夷更为恭顺。”英法之间虽然在中国问题上结为盟军,但算盘却打得不一样:法国只想捞一把就走,而英国却想着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在葛罗向巴黎的密报中,他坚信额尔金已经得到伦敦的密令,要借此“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分子(指太平天国),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


  
  在中法签约过程中,也有些插曲。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CousinMontauban),因在北京郊区八里桥打败僧格林沁军队而被法皇封为“八里桥伯爵”(comtedePalikao),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礼部)当我们坐下来的时候,就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上茶,然而我对我的主人们的阴险狡诈一直是这样的不信任,所以就仔细观察,看看给我们喝的茶是不是和恭亲王的一样,来自同一茶壶。只有在看见亲王首先饮茶后,我才开始喝起茶来。”
  
  而到了互换批准书的时候,法国的外交官和中国官员都有那么几秒钟的犹豫,“因为大家都想晚一些把自己手头的条约文本交给对方”,结果还是法国的第一秘书占了上风,走向前去,一把抓住中国官员的条约文本抢了过来,然后才把法国的批准文书递过去。
  
  与英法签订条约,这是年轻的恭亲王第一次在外交舞台上正式亮相,却受到了英国人慢待。吊诡的是,在大清国的官方记载中,却很难找到恭亲王签约受辱的细节。相反,在发给咸丰皇帝的报告中,恭亲王说道:当额尔金看到自己只带了20名护卫时,“诚诈自分”,“桀骜情状为之顿减”,似乎是自己的坦诚与磊落减少了对方的戾气。但恭亲王话锋一转,认为这些洋鬼子的性格就如同犬羊,“时吠时驯,何足为喜怒”。设身处地地想,一个高贵的天潢贵胄,在占领军的刺刀下奉旨“卖国”,受到侮辱,必然是深受刺激。这种窝囊气,他是不可能形诸文字,而只能深埋心中。


  
  无论中英还是中法签约,在仪式的最后,城门上都会鸣放21响礼炮。这样轰鸣在天安门上空的礼炮,声声刺激着恭亲王的耳膜,但是,远在热河的领导核心,是否也能真切地听到这命运的砸门声呢?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