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比尔•盖茨VS慈禧太后 区分财富和地位的不平等
-
对公平的认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事实上我们还没有办法消除一切不平等,换句话说,我们不得不接受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比如,高级宾馆里有住套房的,也有扫厕所的,这当然表现为不公平。但是这样的不公平在可见的将来还无法消除。各人的收入有高有低也暂时无法消除。对这一类现象,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如前所述,追求平等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然而拿历史的事实来看,有史以来追求财富的平等从来没有成功过。财富的不平等是经常现象,不论在什么社会发展阶段,也不论在什么制度之下,财富的不平等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趋势看,几千年社会发展的结果,财富不平等的程度不但没有任何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钱,超过埃塞俄比亚穷人的倍数绝非古代任何时候的贫富倍数可比。
除了财富的不平等,还有一种不平等,就是地位或权势的不平等。在一个社会中,有些人有权有势,能够控制别人;有些人受人欺侮,只好忍气吞声。固然,权势的不平等往往和财富的不平等相联系,很多情况是二者勾结,又有钱,又有势,但二者确实是不同的。历史上有不少两袖清风的大官,他们手握巨大的权力,但是没有以权谋私,始终保持廉洁。相反,也有无权无势的豪富,最后自己的那点钱也没保住,被别人巧取豪夺弄走了,而且投诉无门。所以说,财富的不平等并不等于权势的不平等,二者是有区别的。
人类追求平等,虽然在财富的平等方面没有取得进展,但是在地位平等方面,在对权力的限制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现在已经没有奴隶了,现在的大官也不能随意处置别人,必须依法办事。人权得到了承认,人人都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尽管在有些地方人权还被特权干预,但是特权的享有者也不敢明目张胆,只能暗地里做一些行使特权、违法乱纪的事。在发达国家里,服务员为客人服务,客人都要道谢。他们在财富方面可能是不平等的,但是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享受服务必须道谢,不论这位客人是总统,还是大银行的总裁。但在100多年以前,慈禧太后享受李莲英的服务,是绝不会向李莲英道谢的。
比较两种不平等的不同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财富的不平虽然使人厌恶,但是它又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它有利有弊。在市场经济里,人们的收入取决于他对财富的创造。财富的分配是由要素贡献决定的,提供劳动者获得工资,提供自然资源者获得地租,提供资本者获得利息,贡献得愈多,或者说创造得愈多,分配也愈多。这种分配方式有利于财富的创造。
在过去的人类社会中,有权有势的人可以凭权势剥夺别人所创造的财富,所以人们追求权势而不追求财富。可是权势具有排他性,皇帝只有一个,我当了你就不能当,所以纷争不断。而财富没有排他性,你能发财,我也能发财,所以大家都去争创财富。当特权受限制时,人们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而不是追求权势,这个社会的财富创造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结果是社会中最穷的人,境况也能有所改善。所以一方面贫富差距在扩大,另一方面穷人的境况有了好转。相反,在致力于消灭财富不平等的社会中,穷人的境况越来越差,衣食不足,连生存都困难,因为全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受阻。这是近年来全球性的事实所证明了的,其中包括中国。凡是地位平等得到改善的地方,财富创造使穷人脱了贫,有了起码的生活来源。
地位的平等比财富的平等更重要,还有一层原因,就是金钱和权势的勾结。财富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是依靠权势获得财富,而且这部分财富的不平等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它是掠夺性的。比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它们造成财富的差别,但是没有财富的创造。在市场规则之下,财富的差别是和财富的创造相联系的。
这个分析告诉我们,对财富的不平等虽然要加以限制,但不能完全消灭,而对权势的不平等是可以而且应该取消的。可是中国1949年到1978的30年,走的是相反的路,消灭了地主富农和资本家,财富的不平等大大减少了,但是不但保留了地位的不平等,而且大大发展了这种不平等。首先是农村和城市居民地位非常不平等。农民完全是二等公民,没有平等的就业、居住、旅行、迁徙的自由。农民一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变成城里人,有一张城市户口。其次是人为地制造阶级划分,把人们分成地主富农、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其中又划分出小业主、官僚资本家、民族资本家、职员、高级职员等。他们各有各的人生前途。有些人不能入党,不能参军,甚至不能上大学,一辈子只能做普通劳动者。在当官的人中分成严格的等级,而且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连和尚都有处级、科级之分。地位的分化不但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人死后还有等级的区别。在八宝山的公墓里,骨灰的存放严格分成省部级、司局级、一般级。这种地位的不平即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也不见改善。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人和人不平等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老百姓的头脑中,而且不仅仅封闭保守的农民有这种思想,连知识分子也一样,甚至连高级知识分子也难免。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地震后山东省文联主席王兆山填了一首词,写道:
天灾难避死何诉,
主席唤,总理呼,
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
十三亿人共一哭,
纵做鬼,也幸福。
银鹰战车救雏犊,
左军叔,右警姑,
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
只盼坟前有屏幕,
看奥运,同欢呼。
这篇词的意思是,只要主席总理关心,有解放军有警察关心,死了也情愿。一个人的性命因为有了领导的关心,就感激得死都不在乎,实在把自己看得太渺小了。这哪有一点平等的想法。无独有偶,2003年“非典”流行的时候,当年的5月10日,在《北京晚报》第30版上有某大学生写的一首诗,现照抄录如下:
初夏艳阳和风吹,
瘟神突降九州悲,
黎民不知何处去,
百姓无计可问谁。
欣闻总理到民间,
嘘病问疾义可垂,
小民冒死不畏死,
众志成城华夏巍。
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把自己看成无足轻重的小小老百姓。又是小民,又是冒死,却又不畏死,因为有了总理的关心,连性命都豁出去了。这是一位大学生写的,而且被《北京晚报》的编辑看中了,认为可以代表大家的想法,所以才刊登出来。足见这种观念目前有很大的市场。
把自己看成比领导低一等,广泛地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服务员就比客人低一等,当了官就高人一等。官越大,地位越高。而且领导都是掌握真理的人,开口就是训话,就是指示。下面的人都要学习领导的讲话,即使是专家,到了领导面前也得学习领导讲话。每一级的官都比下一级的官掌握的真理多一些。
在中国当官的出门都要带随员,随员的任务就是帮助当官的摆架子。某县委书记参加十七大回来,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夹道欢迎;一个县委领导出门碰到下雨,有好几位随员帮他打伞。几年前某官员去法国公干,为了争行李柜的空间,在飞机上摆架子,和法国空姐吵起来。他们把国内的架子搬到了国外,没想到人家不吃这一套,最后空姐请来了警察,才让摆架子的人恢复理智。这种等级观念有几千年的儒教根基,再加上过去几十年不断强化,形成了“中国特色”。
现在看来,在发达国家里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但是地位的不平等基本已经消除。可见收入的不平等不容易纠正,而地位的不平等是可以纠正的。我们应该对收入差距保持宽容,对地位的不平等要努力消除。可惜我们似乎正在走一条相反的路。当前大家关注我国的贫富分化,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但是大家对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熟视无睹,任其存在,甚至还在发展。这种轻重失据的社会关注可能会严重误导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