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欧洲的产业变化

  我们常常把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其实在英国人眼里有两块地方,是英国和欧洲大陆;而英国人眼里,英格兰和苏格兰是两个国家。在欧洲大陆,德国人和北欧人认为自己是勤劳和智慧的,拉丁语系的南欧则流于懒散。欧洲经济以德国为核心,法国人的文化和体系留有帝国式的、左派的散漫低效贪婪作风。而德国则分为南北,南方人嘲笑北方人严谨认真到死板,北方人瞧不上南方人接近法国人的轻浮懒惰。而你要崩溃的是,法国也自己分为两个地方:巴黎和非巴黎,出了巴黎都是乡下。
  
  好了,这是闲扯淡,如果你们愿意听,我哪天有时间给大家讲一讲人类大家庭的相互瞧不上,正如北京人把中国人分为北京人和外地人、上海人把中国人分为上海人和乡下人、广东人把中国人分为广东人和北佬一样。
  
  其实我们都是非洲那只出走猴子的后代,没什么血统的贵贱。
  
  欧洲的制造业以德国的隐性冠军小企业为主。德国在第三帝国之后,深切感受到大型垄断集团对民族经济的控制,导致极端势力上台,并引向毁灭;所以,德国人以立法的形式严禁托拉斯垄断,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德国的许多企业都是延续三四代的家族企业,在一个镇上,专注于一个产品的深度研究和创新,向全球市场销售,占据一个个细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德国人不像法国人那么浪费和无计划,是和英国人一样齐名的严谨、专业、计划、守时、节约。
  
  下面引用的是我数年前写的关于中小企业的一段文字:
  
  在最近几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德国企业入围数量一直排在美日法英之后,这似乎与其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地位不太相称。然而,德国经济真正的支柱在于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500人以下)数量占到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就业人数占到全国总数的70%,公司净产值占到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实际上,德国中小企业的辉煌已经延续了60多年。在“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上,数以万计的家庭企业应运而生,成为了“德国制造”、“德国奇迹”的主要缔造者。在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滞胀的背景下,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了“第二次创业”期,德国政府适时制订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多部法规和规划。
  
  常年来,德国实施着一系列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上至国家立法、战略规划、机构设置,下至税收、信贷、培训、信息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扶持中小企业,德国政府长期以来甚至采取了“限大促小”的政策,即在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限制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德国反垄断法规直接实施者——联邦卡特尔局自1958年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即是监督大企业是否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采取不正当手段打击、限制中小企业。


  
  德国中小企业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的产业竞争模式:横向扩张,而非纵向整合。也就是说,成功的小型企业只生产单一专业产品,并努力将这个产品的市场横向扩展。比如,德国伍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母等连接件产品,其在全球80个国家拥有294家销售网点,产品更是应用于上至卫星下至儿童玩具的几乎所有行业领域,年销售额达70多亿欧元。
  
  此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还是战后德国全面改造其社会经济结构战略的一部分。基于政治上的深刻考虑,发展中小企业有助于形成庞大的社会中产阶层,防止极端势力崛起,也将从根本上保证战后德国所实行的和平发展之路。
  
  所以,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德国经济的复苏是极其迅速的。
  
  瑞士的银行业和英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也是欧洲依赖的核心服务业,法国意大利的奢侈品产业、丹麦的设计业、比利时和荷兰的国际贸易都是非常出色的行业,在这些领域世界无出其右。
  
  北欧实行严格的高福利制度,工会和左翼长期主政,可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安稳发展,人们生活愉快。但是市场的活力缺乏动力,近年来诺基亚和沃尔沃都失去了竞争力;前者无法和高度自由创新的美国产业体系竞争,比如苹果、Google等,后者已经被李书福购买。但如果,李书福无法克服沃尔沃在北欧高福利制度下养成的惰性,他将一败涂地。
  
  整个欧洲除了英国都实行严格的高福利政策,希腊、葡萄牙、东欧这些国家没有足够的底子折腾,高福利吃掉了几乎全部国家盈余,甚至于要德国这些经济体来救助,这是欧元动荡的根源。
  
  欧洲这些年一直在吃老本,依靠新兴市场暂时无法涉足的高端装备、奢侈品、金融业支撑,工会组织林立,高福利养了许多懒人;近些年不得不依靠非法移民来降低制造业的成本。但华人移民依靠勤劳、节约和吃苦,会逐渐占领欧洲各个行业,影响欧洲的产业族群结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