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节 活捉孙殿英
-
日寇投降后,曾投降日军担任“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孙殿英,向蒋介石投诚,摇身一变,变为“国民党先遣军”,被改编为新编第四路军,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打内战。
1946年1O月,时任第四方面军第三纵队司令官的孙殿英,率部进驻汤阴,叫嚷着“占领林县城,威震太行山”,以5000余兵力,分4路向平汉铁路以西的解放区进犯,但事与愿违,损兵折将,不得不收兵龟缩在汤阴城内。
汤阴地处中原腹地,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
1947年3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豫北,在短短10天之内,便攻克了豫北大部分国统区,拿下了孙殿英部驻守的五陵,将包围圈迅速向汤阴紧缩。
六纵和三纵一部于4月5日合围孙殿英盘踞的汤阴城,双方激战近半个月,困守城池的孙殿英兵力锐减,弹粮愈少。蒋介石从汤阴的战略地位着眼,倒是派出了国民党军队的精锐第二机械化快速纵队驰援,却恰巧落入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运筹之中,他们以大部兵力从两翼延伸,形成一个口袋形的阵势,待敌军接近汤阴时,即从两翼包抄,一举将其歼灭。
歼灭了孙殿英的援军之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便集中兵力,向汤阴大举进攻。
这时的孙殿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安。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一仗若败,蒋介石会摒除自己,只有死守城池,坐等“时机”。啥是“时机”,孙殿英自己也讲不清楚,更没法向弟兄们交代,只好乞灵于“庙会道”的祖师爷姜太公,特地集合所部“道徒”官佐1000多人,在汤阴城的南大街筑起神坛,供起他那把不离身边的“莫邪宝剑”,焚香祝祷,跪请祖师爷指点神机。
5月1日晚6时攻城战打响。猛烈密集的炮火霎时间将汤阴东北角的城墙轰开了一个大豁口。抽饱大烟的孙殿英打起精神,指挥部下据险顽抗。可是,官兵们大多躲避藏身,再无战心。
六纵16旅47团团长安仲琨率全团攻入孙殿英司令部,很快控制了全城局势,退逃到东南角寨墙据点里的孙殿英自知大势已去,趁黑逃往石家庄村。
战斗结束后,安仲琨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石家庄东城墙墙根下。追击并包围石家庄村的六纵16旅47团部下向他汇报,孙部各官员均已就范,俘虏营里、死尸堆里,均未查到孙殿英。
安仲琨微微一笑说:“万无此理,孙殿英又不是孙猴子,纵然是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安仲琨大步走进俘虏营,分开众俘虏,一把拉出乔装改扮的孙殿英,哈哈大笑:“别装了,孙大帅,给我过来吧!别忘了,我还给你当过半天兵呢?”
原来,孙殿英被围,自料难逃,早已改扮成一名伙夫,顺手在麻脸上抹了把灰,却因为身高体胖,那身衣裳却分外刺眼。
孙殿英被迫向解放军缴械投降。至此,前后仅仅28个昼夜,孙殿英的第三纵队终于全军覆灭。
后来,安仲琨亲自缴获孙殿英在慈禧太后墓里盗窃的国宝九龙剑、玉石西瓜、宝刀和部分珍奇异宝,还有一把望远镜和一匹“绝尘”青鬃马,一并上交“野司”。
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得知安仲琨是个弄刀好手,上阵杀敌、敌难近身。故特意将孙殿英的宝刀和望远镜一并奖给他佩用。
那匹青鬃快马,据说跑起来飞快平稳,人可在马背上饮水,飞奔时常有一溜尘土在后,故名“绝尘”。马仲琨骑乘一月后上交野司,后为刘伯承司令员的坐骑。
安仲琨佩带的那把宝刀,可谓削铁如泥,且刀鞘、刀把上镶嵌有宝石,暗夜里放出异彩,可让佩者看得请、摸得着,纵然是炎炎夏日,宝刀出鞘、寒气逼人……
安仲琨的三弟安仲琳曾亲见其宝刀,并削铁试刀。宝刀经常由安仲琨贴身警卫员背负相随(安仲琨牺牲后,宝刀不知所踪)。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