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官场财经 > 老谋子司马懿 > 第 3 章 终日乾乾:他搭上了曹丕这把登天之梯
第4节 第四章

  
  丁仪的父亲丁冲,是曹操的旧友兼老乡,沛国谯县人。沛国谯县是曹操的老家,以此地带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与汝颍世族对立存在的谯沛集团。
  
  谯沛集团的核心成员多为曹操的亲属,或姓夏侯或姓曹;从出身看,他们多是地方上的豪强,与象征着文化和权力的世族难以比拟;从在政权中的分工看,他们又多担任军界的要职,成为曹氏政权的柱石。
  
  既然曹操的老乡目前在朝廷任职的大多是武将,文官实在不多,号称“令士”的丁仪和他弟弟丁廙便算是另类了。既是故人的儿子,又是谯沛集团少有的文化人,曹操出于平衡派系和压制汝颍世族的考虑,很想提拔和重用丁氏兄弟。
  
  曹操初听闻丁仪的名声,就想把女儿嫁给这位故人的公子。
  
  曹丕从斜刺里杀出来阻拦:“女孩子找男朋友,当然要找帅哥。丁仪是个独眼龙,怎么能把俺妹嫁给他?还是把妹妹嫁给夏侯惇叔叔的儿子吧!”(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楙。)
  
  曹操听了这话,就打消了念头,把女儿嫁给了独眼龙夏侯惇的儿子。
  
  后来曹操亲见丁仪,一聊之下,发现此子果然是年轻一辈的人中龙凤,大加赞叹:“不要说他是独眼龙,哪怕双目失明我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啊!”(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丁仪听说是曹丕坏了自己的好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好,这个梁子咱们算结下了!于是拉着弟弟丁廙找到曹植,成立曹植竞选团。
  
  丁仪这时候的官职是主管人事的西曹掾,是曹操面前的大红人。
  
  为什么说杨修是半个人呢?其实杨修与曹丕、曹植兄弟私交都不错,也并不愿意老跟曹植黏在一起。只是他的智商实在太高,曹植时常找他应付父亲出的考题,所以不得已成了曹植集团的半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这时候也已经出仕,也任文学掾,但教育的对象却是曹植。曹植恃才傲物,谦谦君子司马孚看不过去,经常极力劝谏,搞得曹植很不愉快。所以司马孚不能算曹植集团的核心成员。
  
  作战双方介绍完毕,战斗开始。
  
  第一回合:智力抢答。
  
  曹操现场提问,让二子回答。曹丕的回答中规中矩,曹植却每次都应声答出,答题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简直可以打满分。曹操觉得纳闷,推查之下,发现是杨修帮助曹植预先做的押题和参考答案,曹植背熟了来回答,自然能得高分。曹操很恼火。
  
  战果:曹植作弊,判负。
  
  第二回合:完成出城门的任务。
  
  曹操命曹丕、曹植各出邺城的一个城门,暗中又叮嘱守门官不要让他们出去。曹丕走到城门口,被守门官阻挡,没办法,灰头土脸回来了。曹植遇到守门官阻 挡,拔出宝剑一剑刺死,大踏步走出城门。曹操又惊又喜,夸赞曹植:你杀人不眨眼的样子很有你爸爸年轻时候的神韵啊!后来明察暗访,发现又是杨修给曹植出的 主意。曹操的怒气值上升。
  
  战果:曹植又作弊,负两局。
  
  第三回合:检举与反检举
  
  杨修挨了两闷棍,异常郁闷:难道曹丕就完全没有靠别人帮忙?于是他派人日夜查探。终于有消息称曹丕每天把集团三号人物吴质藏在装布的大筐里运进府中议 事。杨修喜出望外,报告曹操。曹操身边明显有曹丕的眼线,连忙告诉了曹丕,曹丕很害怕,问吴质,吴质说:“这事小菜一碟,明天你真的运一车布进府就好 了。”曹丕依计而行。果然遇到曹操检查,查出来筐里没有吴质,只有布。杨修鼠辈,竟敢挑拨我们父子?曹操的怒气值爆满。
  
  战果:杨修“诬蔑”竞争对手,负三局。
  
  以上虽然曹植连负三局,但作为裁判的曹操,无非得到两个印象:一,杨修插手我曹操的家事太深了,而且有把我的宝贝儿子曹植带坏之嫌疑;二,曹植华而不实。
  
  所以曹植虽然连负三局,却对夺嫡之争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曹操的内心,仍然偏向这个才华横溢、有乃父当年之风的儿子。
  
  但是没有机会继续比试,曹操又要披挂上阵,远赴汉中征战了。原因是,织席贩履的大耳贼刘备居然拿下了益州,有了根据地!
  
  司马懿第一次以军事参谋的身份,跟随曹操出征。
  
  进谏之妙: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
  
  曹操军营的第一代谋士,郭嘉死得早,荀彧在三年前自杀了,荀攸去年病死了。老狐狸贾诩下了班就关上大门,跟别人也没有来往,俨然要做朝中的隐士(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程昱也交出了兵权,闭关不出(自表归兵,阖门不出)。
  
  老谋士都在凋零。
  
  曹操决心在晚年培养一批第二代谋士,培养重点对象是刘晔、蒋济、司马懿。这次出征,刘晔和司马懿就在军中。
  
  刘晔,字子扬,是汉朝皇室之后,扬州人氏。
  
  那时候,对扬州人的印象是“轻侠狡桀”。刘晔一生,四个字占尽。
  
  刘晔七岁的时候,其母病终,死前对刘晔说:“你爸爸的小老婆不是个好东西;你要是能除掉她,我就瞑目了。”
  
  刘晔成长到了十三岁。十三岁正是不顾后果的年纪,对付一个侍妾足矣。为了让母亲瞑目,刘晔提着一把刀入室把侍妾活生生砍死,把脑袋割下来送到母亲坟前祭奠。
  
  这不是故事的正文,正文在下面。
  
  刘晔长到了二十几岁的年纪,被地方上一个黑社会老大郑宝看中。郑宝要挟刘晔做他的狗头军师。郑宝是庐江郡地界上的一个小军阀,啸聚了一万多人在巢湖, 虽然声势浩大一时,但铁定没有前途。刘晔自然不肯投奔一个水寇,便有了除郑宝之心。他设下鸿门宴,找了几名项庄,约定在郑宝喝醉以后下手。
  
  黑社会老大郑宝带了几百个保镖赴宴,一切按计划进行。
  
  突然,出现了计划外的情况——郑宝不喝酒,环头四顾,警惕得很。项庄们不知道怎么办,一时傻了眼。
  
  刘晔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动手拔出佩刀杀死了郑宝,把脑袋提出来招抚了郑宝的小弟们。郑宝控制的这条街自然就作为刘晔的见面礼归属了另一个大佬刘勋。以 鸿门宴杀人不是新招,但在项庄无法代为捉刀的情况下项羽亲自动手,恐怕比较罕见。后来刘勋被孙策打破,北归曹操,刘晔就入了曹操的幕府。
  
  年纪轻轻就把杀人当儿戏的刘晔,其胆略侠风绝非寻常谋士所能望其项背。曹操出征张鲁时,刘晔与司马懿同任主簿,既是同事,又是竞争对手。遇上这样的竞争对手,谁不胆寒?
  
  这次曹操要打的人是张鲁。
  
  张鲁是个军阀,道教祖师爷张道陵的亲孙子,利用宗教形式割据汉中已经近三十年了,统治手法很有一套,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把《张鲁传》印发全党学习,说有原始社会主义的味道。
  
  汉中是由四川盆地兵出中原的北门户,也是中原遏制益州的南大门,战略地位本就十分重要。再加上刘备刚在去年攻占益州,对于曹操而言,攻占汉中势在必行。
  
  汉中四围崇山峻岭,在大平原上厮杀惯了的曹操在这里行军很不习惯。再加上军粮运输又跟不上(谁叫你逼死了荀彧呢),曹操有了退心,下令撤军。司马懿暗 笑:曹操的浪漫主义又犯了,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过这次军粮确实已经不足了,而张鲁守军又虎视眈眈于前方,强行攻打难免出问题,退军不失为一个万全之 策。
  
  大军正在撤退,此时身在后军督军的刘晔,听到消息快马加鞭来到前营,喘息未定对曹操说了四个字:“不如致攻!”(不如尽力进攻。)刘晔分析:


  
  第一,我军粮道不继,返途又漫长,退军的话,一样损失很大;万一张鲁再偷袭其后,像当年张绣那样,那岂不是完蛋了?
  
  曹操开始后悔撤军,刘晔接着分析:
  
  第二,不过好在丞相英明,命令大军假装撤退。现在我军已经开始撤退,敌人必然守备松懈;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突然杀个回马枪!丞相真是好计谋啊!
  
  曹操摸着胡子,内心一片得意,连忙派出将领乘险夜袭,张鲁守军果然懈怠不防,被杀个措手不及一溃千里。曹操顺利拿下汉中。
  
  汉中之战,刘晔这位令人生畏的同事大出风头,在与司马懿的竞争中先拔头筹。司马懿却并不在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对手,如果对于每一个对手的每一次成功都耿耿于怀,那将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即便是嫉妒,也要有策略;事无巨细地嫉妒,只会导致心脏病。快速应对战争中的突发事件、兵行险着是刘晔的长项,嫉妒是嫉妒不来的。如何扬长避短,才是司马懿应该考虑的问题。
  
  军事不仅仅是战争那么简单,功夫在战外。司马懿的长项在于把握大局,料断大事。
  
  面对刘晔的无限风光,一向沉稳的司马懿也难以按捺内心深处作为一个男人的好胜之心。


  
  司马懿决定进谏。
  
  曹操吃着用张鲁的粮食做成的早饭,得意洋洋,完全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打算。此时,刘备在益州根基未稳,而孙权又在和刘备闹矛盾,刘备本人率领相当数 量的一支军队,正远在荆州与孙权对峙。不趁此时拿下巴蜀,更待何时?连一个业余的三国爱好者读史至此都会大呼可惜,而曹操却在没心没肺地吃早饭,实在不可 思议。
  
  司马懿决定进谏。司马懿来曹营七个年头了,没有过于突出的表现,现在他却决定进谏。
  
  进谏并不是一门艺术,伴君才是一门艺术。“进谏”只不过是为了完美地完成伴君这门艺术,所选择采用的技战术手段之一而已。“不进谏”则是另一个选项。
  
  司马懿这七年,只不过选择了“不进谏”而已。支持这个选项的理由有几个:
  
  一、曹操心机深重,对臣下尤其是文臣,极尽猜忌。
  
  司马懿作为河内名士的代表,又有“狼顾”之类传说,也在猜忌之列。给这样的主公献策进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逆了龙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二、司马懿的工作性质很特殊。
  
  司马懿来相府七年,担任的官职长期都是行政官员,而且位置敏感,比如教育曹家下一代的文学掾、担任皇帝顾问的议郎、掌管相府人事工作的东曹属等。无论 是对曹操立嗣问题说三道四,还是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抑或就人事工作大放厥词,后果都不堪设想。一句话,这几个职位都是只需要你做事、不需要你说话的职 位。
  
  三、司马懿是相府的新丁。
  
  从新丁到老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搞好人际关系、熟悉工作环境、提升业务能力、摸清领导脾气,才是关键的。
  
  然而,现在不同了。
  
  从工作性质来看,司马懿是谋士,谋士的天职是进谏献策;从资历来看,司马懿算是相府的老人了,有一定话语权;从领导要求来看,曹操这次带司马懿出来就是锻炼新人,你再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不合时宜了。
  
  想定之后,司马懿出列,沉声道:“益州根基未稳,刘备远在荆州,这是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的大好机会。我军拿下汉中,益州已然震动;如若趁机进兵,一鼓作气,最易成功。圣人不能违时,也不失时。”
  
  曹操看看司马懿,大笑着说了一句既经典又押韵的话充分显示了他的文学修养和浪漫主义:“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说完饶有兴致地看着司马懿。

  
  司马懿没有多余的话,默默退下。听完司马懿的进谏,之前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的刘晔表情严肃起来。他听出了司马懿此计的厉害之处。刘晔看了一眼这位沉默的同僚:你怎么不再坚持坚持?
  
  司马懿两眼看地,垂手而立。
  
  刘晔心想,你不坚持进谏,可别怪我抢功了,于是急头白脸地补位,继续进谏:“咱们打下汉中,蜀人望风破胆,益州传檄可定。以丞相之神明,趁着这机会取 蜀易如反掌。如果稍有迟缓,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今不取,必为后忧啊。”
  
  曹操眯起眼来,认真打量自己面前的这两位年轻谋士,脑子里各种复杂的变量在翻江倒海:汉中如此险固,蜀道之难更可想见……粮草是个大问题……孙权会不 会在东边骚扰……朝中的拥汉反曹势力不在少数,如果我迟迟不归……刘晔是汉朝皇室宗亲,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这两个人极力撺掇我取蜀……
  
  脑海里尘埃落定,曹操摆摆手,拒绝听取刘晔的意见。
  
  刘晔心急火燎,给司马懿使眼色,想一起再力谏。司马懿低眉顺目,不动声色。
  
  进谏的目的很多,让主公接纳并非唯一目的。只要能够表明我的姿态,显示我的能力,足矣。如果一味强谏,主公势必心中不喜,是其一;即便主公接纳,万一 不如我所料,后果严重,是其二;即便如我所料,亦显示出我的智力水准在主公之上,功高震主,是其三。强谏有三不利,当然不可为。只懂进谏,永远只能是一名 卓越谋士;懂得不谏之妙,方能位极人臣而无虞。
  
  刘晔啊,沙场决机,我不如卿;宦海权谋,卿不如我。曹操之忧,不在刘备而在萧墙之内也!
  
  曹丕很着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